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学视野中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是现代民主政治运作的主体。世界政党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与执政绩效的大小、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呈正相关关系 ;影响执政能力提升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执政党的价值理想目标体系的科学化水平、运作的制度化水平及组织系统的开放程度。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升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 ,就应不断优化和完善党的价值理想目标体系、提高制度化水平和组织系统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任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核心的是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9亿生活在农村。农业是百业之基,农村稳天下安。破解长期困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农”问题,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既是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也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本文立足安徽实际,从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造和谐社会,加强基层建设等方面总结安徽各级党组织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高党在广大农民中的威信,巩固和扩大党的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的执政能力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连接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总结党执政的经验、探索执政的规律、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把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为突出关注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在于靠民执政、为民执政;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关键是要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必须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党进一步巩固执政地位、继续执好政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王晋林 《兰州学刊》2003,26(3):12-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实践“三个代表”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联系 ,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更好地坚持执政为民 ,勇敢地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深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挑战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改进党的执政机制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整个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党的领导要通过党的执政来体现,党的领导是否坚强、科学、有效,主要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是贯穿执政党建设始终的重大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 ,最终都要体现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上来。党的执政能力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程度。因此 ,应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统一于执政党建设的实践中 ,通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达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耘 《理论界》2005,3(1):10-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重大飞跃,是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和直接体现。要真正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要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就要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上来把握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1.
李祖平 《学术论坛》2005,4(8):57-62
社会转型期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给党的执政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和现实威胁。要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安全,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建理论创新水平为基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证,并正确处理好多重关系,使党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三个代表”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 ,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这是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战略抉择。本文着力阐明了“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层面 ,探讨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四个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能力建设事关执政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至关重要。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决策水平、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党的适应能力等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工人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贯思想,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根本途径在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世情、国情、党情对党的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执政能力的提高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要继续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二要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要防范于未然 ,认真保护好党的执政资源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十六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党员领导干部应按照十六大强调的“五个能力”的基本要求 ,不断加强学习与实践 ,强化执政意识 ,提高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点。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都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党性修养则始终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强党性修养,统一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毛泽东对党的执政能力十分重视,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来执行的,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展和创新了党的执政理论,初步完成了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执政环境等方面内容的执政理论建设。在党的会议和文献中,还是第一次鲜明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认为,适应党的历史方位的变迁,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伟大转变。一、提出加强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20.
刘韶华 《理论界》2008,(11):43-44
党风廉政建设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必须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