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技术外溢效应存在性的理论分析,运用索罗残差法对2000-2012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运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海运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经济体制及科研环境等变量通过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海运服务贸易通过产业关联效应、竞争因素、学习和示范效应以及人力资本流动实现其技术外溢,而技术外溢效应水平主要受我国海运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在海运服务贸易之外,经济体制约束和科技研发支出均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在功能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群化是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由于存在能力势差而导致自学习效应;集群内创新成果能够被迅速地共享和仿效而具有自溢出效应;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组织围绕特定的创新技术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知识链,从而使其具有自创新效应;产业集群内生创新技术的溢出,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技术进步而产生自增长效应。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四种内在功能效应的实现需要通过内在自主性与外部政策拉动相结合。内在自主性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机制、发挥各种效应、营造一定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辅助其效应的实现;外部政策拉动是通过各级政府的各种作用力度、份额、政策作用的方向力促使内在功能效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5年我国省级区域创新指数,通过社会网络分析(SNA)和QAP回归分析,考察区域创新空间关联的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各区域创新均不断加强,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各区域趋向平等化发展,区域创新的空间联系更加紧密,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创新中心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吸引其他地区的创新资源流入,并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活动有较大影响,其区域创新联动也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区域差异均显著影响区域创新的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应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政策,充分发挥各区域在整体创新网络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创新环境和创新活动的区域差距,促进整体区域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天津正成为台商企业北上投资重要的目标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天津市2000-200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台商直接投资对天津市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但相比于内资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台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贡献有限.由此,给出提高在天津投资的台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做好规划产业群落带,夯实人力资本基础,调整产业分布结构,促进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关联,促进内资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合作创新日益成为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创新策略,有关合作创新的研究也成为热点。处于行业内不同技术创新水平的企业,所面临的创新不确定性风险不同,由此影响了企业的合作创新倾向。基于技术前沿接近度(PTF)这一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相对水平的指标,企业PTF与合作创新之间先减后增的非线性U型关系得以揭示,并在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得到验证。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U型关系的二次项系数有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验证了不确定性风险是技术前沿接近度与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在机制。U型关系在宏观地区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微观企业层面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为企业合作创新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税收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税收治理正在跳出传统的税收征收制度安排和管理框架,迈向数字化治理。基于2004—2019年的地区数据来分析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税收征管效率的动态影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税收征管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通过提高税收遵从度和降低税收征管成本来实现;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税收征管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数字技术对东部地区税收征管效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50%,而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总体较弱,数字技术对服务业税收征管效率的正向影响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延伸的趋势。因此,要继续强化税务管理领域的数字技术发展深度,缩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创新税务征管理念,建立税务管理的数字化思维;从制度上为数字与税收征管的融合发展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7.
产业协同集聚是产业发展至高级阶段的产业关联表现形态。对单一产业集聚的研究表明集聚对区域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域,试图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溢出作用。研究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2003—2019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面板数据,从多空间尺度运用EG修正指数和DCL指数测度了产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邻近地区创新的溢出效应,以期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的思路。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存在产业协同集聚现象,但水平仍然较低;(2)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协同集聚度高于大湾区,其中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最高;(3)都市圈尺度下的比较发现,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集聚度居于大湾区领先水平;(4)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低于珠三角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度,显示出生产要素未能高效便捷流动导致港澳近年来与珠三角制造业的经济关联度不及珠三角内部各地之间的经济关联度;(5)粤港澳大湾区尺度下的协同集聚度与区域创新水平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珠三角地区尺度下两个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对珠三角...  相似文献   

8.
王彦芳 《西部论坛》2021,31(3):1-16
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进口(前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进而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地区生产通过中间品出口(后向关联)融入全球价值链通常会促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进而产生经济极化效应并扩大地区差距;中间品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对地区差距的反向作用受到地区经济贸易水平和结构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在经济实践中表现出地区、贸易伙伴、制度环境等多方面的异质性.以2000—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研究样本,采用各地区地级市夜间灯光亮度的基尼系数衡量地区差距,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中间品前向和后向关联指数,分析表明:整体上看,中间品前向关联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而中间品后向关联促使地区差距扩大;前向关联的经济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省份,且得益于从OECD国家进口中间品;后向关联的经济极化效应则只在中部省份显著存在,且主要源自对非OECD国家出口中间品;产品和要素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中间品前向关联缩小地区差距的效应越明显.因此,应优化中间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适当增加从发达国家的高质量中间品进口,推动中间品出口扩张从"集约边际"向"广延边际"转变,加快产品和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形成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联动机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技术邻近能够促进地区间的知识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基于微观专利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间技术邻近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内部,天津、唐山、邯郸与其他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高,北京的技术结构与津冀差异较大,北京与津冀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低,且弱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不足不仅导致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京津冀地区间的创新联系与合作。因此,未来应着力提高京津冀三地的技术邻近性,从而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奠定基础,包括:加强京津联动,发挥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主引擎作用;根据地区间技术邻近特点,加强京津与河北重点城市的协同创新;加强北京创新资源和津冀技术需求的对接,从技术邻近出发理顺三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关系;加快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通过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提高地区间的技术邻近水平。  相似文献   

10.
借助新近兴起的技术前沿距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存在着巨大差异,分别处在与技术前沿距离远近不同的位置上。虽然各地区企业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性,但是技术前沿企业并没有对其他地区落后企业的技术升级产生地区间技术溢出效应。引入企业自身技术努力和对外贸易因素的实证检验表明,自主研发和对外贸易有助于企业技术升级,而且自主研发与企业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要比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意味着自主研发与创新才是企业技术升级的最大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技术引进对落后企业技术升级的作用不显著,暗示着技术引进对企业技术升级的影响存在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1.
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如何利用外资有效提高地区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必要首先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性入手,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接着分析安徽省制造业FDI发展的现状.然后利用2005~2013年安徽省制造业2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资料对其FDI技术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FDI对安徽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技术外溢效应为负.最后,为安徽省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义超  许丽丹 《西部论坛》2021,31(4):110-124
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会影响自身的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其创新行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合理利用其闲置资金,则可以通过改善财务流动性增加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创新产出;若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主要是为短期套利,则可能挤占创新资源,进而不利于创新产出的增加;由于不同的企业在资金状况及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的创新产出效应会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异质性.以2009—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广延边际角度(是否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和集约边际角度(非关联委托贷款发放规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贷款规模越大抑制效应越强;相对来讲,融资约束较低、股权集中度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对其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更大;样本企业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或者增加非关联委托贷款规模,都不会促进其流动性供给的增加(即不存在资金储蓄效应),反而都会减少其研发强度(即存在资源侵占效应),进而抑制创新产出增长.上述结论警示新时代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纠正不合理的资金配置行为: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应进行科学引导和适度监管,约束企业主要为短期套利发放非关联委托贷款进而挤占创新投入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改善资本结构、优化治理结构,促进创新投入和产出增长.  相似文献   

13.
将区域创新过程划分为科技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我国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呈以多个增长极为中心的组团分布,东部地区的创新优势区域相对密集,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增长极相对分散,各省份两阶段创新绩效的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构建科技研发绩效和成果转化绩效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表明:两阶段区域创新绩效显著空间正相关,基本形成互动关联的协同创新链式结构,其中"学研"对"产"的知识溢出效应明显,而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影响较弱;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强强联合的创新优势区域带,而中西部省份的链式创新结构尚不完整.应充分利用区域创新绩效的过程溢出和空间关联效应,强化成果转化对科技研发的反馈作用,破除区域创新壁垒,加强区域创新协作,进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绩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强度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正向影响中国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强度、出口技术复杂度;人力资本与R&D经费投入强度具有链式中介效应,存在"数字经济—人力资本—R&D经费投入强度—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路径;人力资本是数字经济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中介变量;R&D经费投入强度是数字经济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中介变量;大学生毕业人数占比调节了R&D经费投入强度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因此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完善中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技术流动所决定的内生技术经济增长机制将对经济增长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证检验,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相对于庞大的人口规模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高级人才多集中于外资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分配结构上出现两极分化,而且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因此,根据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和未来趋势的分析和判断,必须从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增加科研投入、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加强政策导向,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6.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兼具开放和体制改革的功能,重点目标指向促进服务贸易。文章采用2010—2019年中国服务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前三批位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企业为政策处理组,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服务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可显著改善服务业要素配置,通过市场秩序效应和融资约束效应有效抑制服务业企业资源错配;不同区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效应存在差异,相比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资本和人力资本市场要素配置优化效果更加显著;城市特定区域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片区外资本流动具有辐射效应,但对片区外人力资本优化配置的辐射效应不显著,且自贸区建设对相邻城市服务业未表现明显辐射效应或虹吸效应。因此,建议在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进程的同时,优化区内市场化程度和营商条件,在可复制的经验上结合因地制宜的制度创新,促进服务贸易要素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由于受基础设施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诸多产业领域技术储备不足,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这种巨大的差距将引发技术从国外、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和流动.技术转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西部技术进步,但外部企业基于自身的战略需要和利益诉求有削弱本土企业研发能力的倾向.因此,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耦合成为西部地区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优选择.在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耦合过程中,需要构建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受让方合作竞争的博弈机制,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使西部地区从原有的跟踪模仿思路转变为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的双重强调,以真正实现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吴应龙  沈满洪  王迪 《浙江社会科学》2023,(1):15-27+156-157
生态科技创新在技术扩散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双重外部性,导致其供给不足,因此有必要同时从技术扩散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设计矫正机制,提高生态科技创新的供给。本文建立多区域创新研发模型,从数理逻辑上分析双重外部性的扭曲效应和矫正机制,并基于全国2003—2018年城市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验证矫正机制的效果。主要结论为:第一,相比非生态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面临更为严峻的供给不足问题;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税可以矫正生态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税存在互补效应,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态科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进而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采用2009—2017年中国28个样本省区市的相应数据,运用网络SBM-DEA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样本地区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整体较低,且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水平有待提升,并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从总体来看,无论是在技术研发阶段还是在成果转化阶段,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均显著;这种创新效率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的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均显著,而中部地区仅在成果转化阶段显著,西部地区仅在技术研发阶段显著.因此,应积极引导和促进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其促进创新效率的作用,并通过技术交易市场化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应结合区域比较优势培育竞争优势,推进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别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西川 《兰州学刊》2014,(12):160-163
企业技术外溢,是创新成果在创新者与其市场伙伴之间的共享,是知识和技术的"市场化传播与复制"。企业技术外溢,将给企业、产业、社会带来多种效应,我们将其归为创新的抑制效应、知识的复制效应、技术的传播效应、垄断的破解效应。在创新抑制效应被克服或较小时,技术外溢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倒逼作用将变得明显,形成技术外溢迫使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倒逼机制,即创新企业的技术成果,在行业内适度外溢,成为行业共同知识或共享技术,大企业对行业的技术垄断被打破,只有继续创新,接受技术外溢的企业,也获得了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形成行业"竞争性"创新的局面。由此,我们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尽力发挥企业技术外溢的正面效应,推动行业和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