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行动作为“人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共同的难题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来看,集体行动并不必然获得成功,失败和困境反而成为常态。诸多关于集体行动的理论研究,往往醉心于某个单一角度或是微观层面上的分析,割裂了要素之间的结构逻辑。因此,这就需要形成一种更为宏观和系统的理论框架,能够涵盖集体行动困境产生的多重因素。以协同惰性为重要内容的协同优势理论以其多元而开放的题域,从目标、权力、信任、成员结构和领导力五个维度构筑了集体行动困境分析的主体结构,不仅为理论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也为揭示我国当下的协同治理困境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并购作为资本运营最基本的手段之一,会产生各种协同效应,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分为管理协同效应、经济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政治舆论引领力是最为重要的舆论引导能力,关乎党的执政安全。在互联网时代,媒介生态的复杂化与舆论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使政治舆论引领力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在认知要素方面,治理主体对治理维度的政治舆论引领力建设缺乏共识;在技术要素方面,治理主体对政治舆论引领力建设的技术化路径缺乏考量。在具体实践中,须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协同治理理念,通过主体协同、资源协同、行动协同,多维推进政治舆论引领力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政治舆论保障。  相似文献   

4.
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协同论是一门以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质特征为目的的学科.本文着重对协同论引入管理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协同论引入管理研究后形成的管理协同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协同治理是流域环境治理公共性扩散的内生语义与实践逻辑,既有研究强调协同治理之于流域生态治理正当性的应然价值,缺乏对协同模式及其内隐机理的系统考察。协同势差是对现有流域生态治理模式的一种理论反思,概括了部分地方政府依托优势位阶持续且稳定地获取优质资源进而引致“伪协同”现象的潜在肇因。基于协同势差视角,流域生态治理的“伪协同”乱象遵循着“分锅”避责驱动下的“非强制性”协同逻辑、制度衔接“碎片化”的实践逻辑、多任务多目标考核背景下的“达标式”回应逻辑以及行政资源“漏斗”效应下的分事逻辑。结合长三角水污染联防联控实践可以发现,协同势差可具体演化为“法治结构与治理体系”权衡下的交互难所诱发的利益势差、“府际网络与社群系统”协商下的耦合难所造就的主体势差和“资源归集与智慧赋能”接续下的桥接难所缔造的信息势差。就此而言,破解流域生态治理“伪协同”困境,亟须以国家自主性嵌入为准绳、以基层党建牵引为靶向、以平台型政府搭建为鹄的,构建基于“利益—主体—信息”的协同治理界面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行政生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政府执行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由于政府执行力不足所导致的执行难现象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各级政府的突出问题。就当前来看,只有破除传统官僚体制下所形成的"碎片化"的分割执行模式,将分散的执行力量协调起来,以形成整体合力才是应对各种执行难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必然逻辑。应该说,协同执行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府执行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对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重要改革和发展。通过研究协同创新的内涵、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显示:协同创新包含目标、资源和运营三个层面协同,各层面中又包含诸多要素协调;协同创新的形成必须经历一定的演化阶段,其中,组织协调能力、优质资源、知识技术兼容性、沟通渠道及合作经历等因素对协同创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演化理论,引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技术创新主体子系统和外部辅助环境子系统两个方面对福建省林产品加工业技术协同创新复合系统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表明:福建省林产品加工业技术协同创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协同创新主体和外部技术创新环境的有序度逐年提升,但各序参量的协同度发展较不平稳,从而影响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发展。基于实证研究结论和理论分析,针对福建省林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协同度的提升方面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NICAI的发展还不很成熟,智能化和网络化不能很好的融合,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框架.本文通过用MULTI_AGENT方式来进行NICAI的系统构架,生成了一种较好的协同学习环境,提出了一种教师参与的协同控制策略,能在较大的程度上满足教学资料开放式共享,教学流程的精确控制和实时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12.
社区建设中存在多元主体协同行动动力不足的困境,从协同优势与惰性视角,沿目标、权力、领导力的逻辑进路分析,我国社区建设协同行动中存在着目标融合困境、权力调适困境和领导力催化困境,制约了协同优势的产生。基于此,可以尝试在社区场域构建融合动力目标机制、动力引擎机制、动力维模机制的社区建设多元协同动力体系,推动多元主体融合性力量的生成,激发内生的、可持续的协同优势。  相似文献   

13.
政府绩效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兴起后,在许多国家迅速展开,同时也被学术界高度关注.协同性政府绩效管理主要包括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内部协同三个方面的内容.将其引入到政府部门,不仅对提升管理质量、加强工作落实和改进服务水平等方面大有裨益,而且对实现组织间的协同性也同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从目前政府绩效管理的具体情况来看,政府协同治理还存在着缺失或不足.要通过建立纵向协同机制、横向协同机制和内部协同机制,构建和完善协同性政府绩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实现政府协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协同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及执行力不足,导致央地协同问题;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府际间的协同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职能分散,导致部门之间的协同问题;公务员个体的目标替代,导致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协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央地协同;协调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协同;整合部门职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部门协同;理顺公务员与政府的关系,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协同。  相似文献   

15.
借鉴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构建江西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实证分析显示,2009—2017年江西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创新环境子系统、学研机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创新绩效子系统有序度逐年提高,复合系统整体协同度呈波动式上扬。江西省创新能力提升重在增加人才和资本投入,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成为区域研发投入的主要来源,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性的金融波动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建立和发展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系统。其协同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提高物流能力;2、提高服务质量;3、降低服务成本;4、提高服务效率;5、优化信贷结构,控制金融风险;6、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完善金融业与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格局对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布局、联动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打通宏观尺度的"大动脉"也需要进一步畅通城市经济内部的"微循环".文章利用核密度、空间自相关以及协同共位商等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大城市内部现代物流集聚分布态势以及物流与制造协同布局特征、机理.研究表明:新发展格局下,城市内部现代物流细分行业分布出现了新的空间分异特征,表现出"向心"布局与"离心"布局的动态调整性.物流运输企业的分布相对更加离散,货运代理等高端物流服务业更倾向于集中布局.在城市生产单元内部,物流与制造业的协同布局已经从线性的空间比邻关系向更复杂的供应链协同转型,并呈现出新的网络化格局.为了畅通城市经济循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升级,"加强对物流集聚区的分级分类分区专业化规划布局""加强物流与其它他价值链要素的协同规划布局""创新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多样化协同集聚模式"是城市尺度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协同布局应着重考虑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技术邻近能够促进地区间的知识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基于微观专利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间技术邻近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内部,天津、唐山、邯郸与其他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高,北京的技术结构与津冀差异较大,北京与津冀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低,且弱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不足不仅导致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京津冀地区间的创新联系与合作。因此,未来应着力提高京津冀三地的技术邻近性,从而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奠定基础,包括:加强京津联动,发挥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主引擎作用;根据地区间技术邻近特点,加强京津与河北重点城市的协同创新;加强北京创新资源和津冀技术需求的对接,从技术邻近出发理顺三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关系;加快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通过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提高地区间的技术邻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市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后果严重、影响广泛。因而,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城市应急管理过程中的碎片化与分散化,使得我国城市应急管理成效不显著。为此,结合当前我国城市应急管理现状,引入协同治理理论框架,对城市应急管理中多主体协同进行swot分析,以期实现城市应急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