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意语言观是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诗意语言被提升到存在的高度来强调语言对人的生存意义,颠覆了人是语言主体、语言是社会化交流工具的西方传统语言观。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把语言对象化,使语言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本质上语言是存在的家,诗意语言才是本真的语言,能够表达此在的存在意义。诗意语言的本质是人的诗意存在与生命决断,以通向诗意语言之途敞开人的诗意栖居之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中容易引起误读的两个问题入手,通过简要的分析认为海德格尔的存在不是抽象的过程,此在作为存在的守护者并没有遮蔽非此在的存在者的存在,并进而认为人生在世的存在论维度作为美学研究的哲学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语言思想主要集中在后期。在40年代中叶(1946年)写的《关于人本主义的信》中,他明确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代表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命题。在50年代,他又对语言进行了集中而深入的思考,提出“语言是大行(Ereignis)的展示”这一独特的观点。纵观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确定,“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一命题的真正涵义究竟是什么,“语言是大行的展示”说的又是什么,“语言是存在的家”与“语言是大行的展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海德格尔后期的这种语言思想的实质何在,这些问题应是理解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关键所在。然而,国内80年代以来对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海德格尔后期语言思想的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深入研究更是很少见到。本文拟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引起对海德格尔语言思想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浦虹 《学术探索》2013,(9):98-101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的“大地”,之所以成为语言性的“大地”,主要是凭借于语言自身的道说,作为道说的语言开辟道路而成道,然而自身却隐蔽不显,语言开辟道路并呼唤出四方世界。作为四方整体之纯一性的大地与其它三方相互归属、相互游戏。本质的语言即“道说”就是家园,家园作为“道说”聚集着天地人神四方,并且此四方整体的镜子的游戏使人诗意地居住在语言作为家园之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思想的转向,意味着哲学逐渐变成了解释学.20世纪哲学中的语言转向,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海德格尔的解释学不是传统的阐释理论,其哲学文本是阐释之阐释,是对我们所邂逅的东西的长久沉思.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不仅源自干海德格尔的解释学,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海德格尔解释学的关键性纲领,即"语言是存在之家".20世纪的解释学需要改变对哲学活动的理解,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也许重新遮蔽了理解自身.  相似文献   

6.
潘兆云 《理论界》2013,(5):99-102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指出要以时间作为敞露存在意义的视野。而时间是时间性的到时。因此,时间性是《存在与时间》的核心。本文力图追溯海德格尔“时间性”思想的起源。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在其早期弗莱堡讲座中对实际的生命经验的“历史性”的揭示、对基督教原始信仰经验的探究以及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存在论解读构成了通往《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性”思想的几个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诗意栖息”是指居住于存在的澄明之境中,存在通过语言给出澄明,存在通过人成为存在,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同时,语言也是人类“诗意栖息”的家,诗意在人类语言中成为可能。只有“栖息”在“诗意”中,人们才能返璞归真、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家乡 (自然 )的热爱在他的生存论本体论维度里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 ,海德格尔跟纳粹的牵扯跟这个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 ,然而 ,海德格尔的返乡之梦的诱惑乃是 :哪怕我们不能再度以希腊方式存在和思考 ,我们又总是需要认清形而上学的存在者解释这一横在希腊人与我们之间的重要屏障 ,只要人类开始思考无家可归的状态 ,学会听“语言言说” ,我们仍然能够回忆存在的开端经验。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对艺术地方性的强调,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在海德格尔思想的不同阶段,艺术的地方性及其含义是不一样的.在海德格尔早期思想阶段,艺术的生成之地就在世界之中,同时,艺术所赖以生成的世界,是一个没有主客分立的世界整体.为了克服此在及其主体论痕迹,海德格尔在中期将艺术置于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之地,但艺术仍然摆脱不了冲突与窘迫.同时,技术又使这种争执偏向了世界而忽略了大地.到了晚期,海德格尔所理解的艺本的地方性,乃是聚集了天地人神四元的世界,而天地人神及其聚集又是以大地为依托的.在这里,艺术应该成为对人的诗意居住的发现与揭示.因此,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才是根本意义上的、关切于存在与生活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朱立元先生在《当代文学、美学研究中对"本体论"的误释》一文(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以下简称"朱文")中指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思想标志着本体论的现代转折和复兴,"其核心与基础是对人的存在即此在的探索,并由此在进而追问存在的意义。"而张弘先生的批评文章《作为美学基础的本体论的若干问题》(见《学术月刊》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张文)则认为,"'基础存在论'只是海德格尔整个存在论的准备性工作",以前者来指称后者就是以"建立于人本主义形而上学上的生存论哲学或萨特式的存在主义来代替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  相似文献   

11.
休闲美学不仅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更能凸显以时间性为维度的实践美学所独具的介入生活的魅力。马克思美学在美学史上所引发的革命在于其彻底摆脱了主客二分的窠臼,使美学的研究对象得以本原地呈现,甚至改变了美学的语言风貌,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从时间性维度对审美生活中主体与客体关系及其结构所做的卓越描述,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同时性地处在一个业已完成的实践感之中。正是由于马克思对审美生活的时间性存在方式的奠基,才使得马克思的美学思想被安置于社会时间之中,使得休闲美学在时间的角度既获得了结构清晰的内在构造描述,又获得了其根本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从而使得马克思的休闲美学显得尤为卓著。  相似文献   

12.
美学的转向──海德格尔哲学美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国内美学界掀起对传统美学重新审视并构建新体系的热潮。①然细观这些观点则不难发现,他们大多与存在主义及现象学和解释学美学,尤其与海德格尔哲学和美学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就促使本文主题的诞生:考察一下海德格尔在传统哲学美学中的转向作用及对当代美学的启发。一、海德格尔与传统哲学的转向这里所谓传统哲学,指由柏拉图开其端,笛卡儿正式确立,黑格尔发展到极端的西方哲学传统。它的基本特征是:把追问普遍最高的本质作为目的。把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要求主体认识和把握客体的本质,因而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性思想,体现了当代西方哲学领域的主体间性转向对美学研究的深刻影响.这一思想是以杜夫海纳建基于审美经验领域的审美知觉意向性为基础和导引,在对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相互关系的深入探讨中,通过由浅入深的多重维度,由特征形态演化为思想范式的.可以说,审美经验现象学的理论大厦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整体构思中被精心构筑的.国内美学界对杜夫海纳美学的研究虽已较为广泛而深入,却罕见对这一主体间性思想的自觉揭示.事实上,主体间性思想是理解杜夫海纳美学的一把钥匙,通过探讨"审美对象与审美知觉的互为存在"、"对象‘准主体'与欣赏主体的相遇交往"及"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交流对话及其复数化"三个层层深入的逻辑维度,具体揭示这一思想及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可以弥补相关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4.
我们提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构想最初是从海德格尔有关思想获得启示,使我们能够发现和重新学习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将实践存在论美学植根于马克思的与实践观结为一体的存在论根基之上.董学文等先生指责我们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两个对立的思想体系畸形拼合,是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化了.本文引用大量资料证明这种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指出董文在对海德格尔著作缺乏认真阅读的情况下,对其此在存在论作了许多曲解和误判,并以这种曲解为标准来批评实践存在论;具体论证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之间在突破传统本体论思维以及思路和方法等方面客观存在着的理论联系,证明海氏此在的基础存在论向我们开启和凸显了马克思实践观本有的存在论维度,是我们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中介";进而辨析了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原则区别,指出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主要缺陷与局限.  相似文献   

15.
被称为“诗人哲学家”的海德格尔,其文艺美学思想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之上,是其哲学观点的延伸和论证。在对传统文艺美学思想反叛同时,海德格尔提出了艺术作品中主客体相统一的观点,考证了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真理的揭示,强调存在先于存在者,从而指出诗是一种“存在的创建”,它通过语言去神思存在。尽管海德格尔的文艺美学思想是唯心主义的,然而它对艺术在社会、历史、人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的肯定是启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杨朔作为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美学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剖析一下杨朔的散文美学思想,可以加深对他的散文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了解。杨朔在他的散文名作《茶花赋》中,对灿烂若火焰的云南茶花给以传神的描绘和热情的赞颂,同时作了深刻的美学思考和概括,说:“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不妨看作他长期审美经验的总结,是他整个散文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他曾对友人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亦是诗意的源泉。我们时代的生活本身是美的,所以作品就只该给人美的享受。”①他明确宣称美存在于生活,诗意来源于生活,而我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把他的语言即道说的经验视为思入本有的重要步骤。思入本有意味着思本有并最终到本有中去思。由于思入本有也归属于道说,从而它必然要受到关于道说的规定的限制。道说只是存在之聚集或收拢,而不是存在本身。人只有从存在中站立起来才能把存在取入思想,这种绽出的内立的情况就使道说与本有呈现为一种偏移关系。海德格尔看清了这一点,但他又把入于本有之思经验为向着本有的归隐,这样一来,道说在入于本有的时候就不得不以撤销语言的方式弥散于本有。然而撤销语言只是意味着无以道说。所以,即使是海德格尔的道说也不能在道说之际把自身带入本有而归隐自身。这就表明,作为总是要道说着的人与本有之间终究横亘着一个悲剧性的间距,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这个间距是通过终有一死者的有死性才得以领会的。于是死亡的意义就被凸显出来唯以死亡的方式,人才能最终消除上述间距并回归于本有。  相似文献   

18.
“可能性问题”是西方思想的基本追问方式。海德格尔本质性地深化了“可能性问题”,将西方思想引向更深入。在海德格尔的“存在”思想中,美学正位于可能性问题的核心;美学之可能性问题与美之可能性问题形成历史性对峙。海德格尔将美学置于可能性问题中,使得美学本身成为西方思想的内在需要和必然后果。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美学思想体系中,有大量关于审美客体内蕴、形式如何引发审美主体进入"感发"状态的研究;同时对于"感发"中的主体如何发生着作用,亦有许多重要论述与精湛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后一层面,考察鲁迅是怎样认识接受主体生存状态、经验储存、能动创造等等对审美活动发生影响的,亦即从审美接受的视角对鲁迅美学思想遗产作以探索,以求教于美学...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三个部分:生态存在论、异化统治论和诗意栖居论.海德格尔提出的"此在与存在共在"、"技术的本质是框架"、"人是存在的看护者"、"天地神人四方游戏"、"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等卓越思想对生态伦理学的构建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