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于沛 《北方论丛》2008,8(1):67-73
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交流和交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世界历史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从19世纪中期中国先进分子"睁眼看世界"开始的。回顾历史,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现实,回答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无论是国别史、世界通史,还是外国亡国史、革命史的介绍和研究,始终和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这一时代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家、民族间平等对话的机会日益增多 ,这使得一些人不由自主地夸大了世界普遍性或人类普遍性。其实 ,平等对话只能进行于非世界普遍性的国家或民族主体性基础上。全球化语境中民族根性问题由此提出。中国几十年中形成的文论体系在全球化语境中解构 ,又在民族根性的坚持中组构。民族根性 ,是国家或民族发展的现实历史性或历史现实性 ,它既包含国家或民族发展的历史根据 ,又包含这一发展的自身现实规定。坚持文论话语的主体性或主位 ,就是坚持说自己的话 ,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文论一时难以与西方文论平等对话 ,原因不在于失语 ,而且于它还不具备对话的必要条件。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中国文论参与对话的民族根性 ,二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组构用于对话的中国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马列文论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继续发挥马列文论的指导作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如何正视当代马列文论研究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是我们必须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症结.本文立足于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现实,试图从当代马列文论的发展与创新、中国传统文论和马列文论的融合,以及马列文论研究的跨学科视野这三个方面具体解读当代马列文论研究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既是知识,也是思想。从思想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论有助于中国文论的整体自觉。中国古代文论思想性包括学科、学术、文化和社会维度。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反思与拓展中,这些都有体现,并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中国古代文论学科话语已经进入了不同于单纯知识的新发展态势,即后古典范式转型。在这一范式转型中,知识学、方法论、价值观、精神性构成其核心内容,学科反思、学术反思、文化反思与社会反思构成其主要方向。从知识到思想的后古典范式转型,对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当代中国文论研究以及文化复兴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19世纪外国史地研究及其主要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外国史地研究,非但开了近代中国研究世界历史的先河,在19世纪中国史学由古代向近代变革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送站、乃至走向亦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具学术与社会价值。一、19世纪前期外国史地研究概况及特色虽然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语言等因素,尤其是“夷夏之防”观念限制了人们对域外世界的研究,使其不得不围子王朝史和区域史研究的狭小天地中,但是这并没有完全阻断人们对城外世界的了解与探求,并留下了一些颇有价值的关于域外世界研究的论著。对此…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是在西方近现代文论和思潮影响下发展生成的。在纷繁众多的西方思想和流派中,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导地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而市场经济所伴随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必然使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具有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阔大的全球意识,同时也为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既是近年来的一个前沿性热点问题,又是一个具有导向意义的重要论域.在社会文化语境发生整体性变化、文艺理论批评本身观念及话语方式新变的当下,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都受到严峻的挑战.那么如何参照现实发展所需,通过对思想和话语两种资源的重构,促进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创新和话语转型,使之更加有效地因应现实,从而增进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于整个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形态化这一问题时,如下五个问题应该成为我们的问题意识和提问方式:学科间性问题、系统整合问题、问题意识重塑问题、阐释学对话问题、本土视域与世界视域并重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求生存与发展必须:(一)超越中心主义的体用框架进入多元对话平台;(二)以文本意义还原完善原生态之体系重构;(三)超越语言与思维方式差异障碍,以普遍性诉求,将本土原生体系纳入世界文学与世界文论,共同面向未来。古代文论体系重构之重新认识和回到的问题造成中西方文论之不可比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普遍性诉求。道与逻各斯是两种地域以两种不同语言表达的同一个东西,是文学与文论的根源。比语言文化阻隔更重要的普遍性诉求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在其思想传统中本来就存在人类普遍价值意识,其古代文论的未来与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发展中指向未来。以自我体系化为基础之中西融通,不是以西释中或以中解西,不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论三门学科边界的消除,而是在加固各自边界基础上,跨边界对话的加强。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文论,算不算是文学理论?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没有自己的完整的体系?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没有体系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我在这里之所以提出以上这些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这些还持有相反的、或者是不尽相同的看法。本文不打算对每个问题都作全面的论述,但为了要说明《文心雕龙》中的文学理论体系,首先得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简单的看法。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除诗论、词论和戏曲理论属于文学理论外,大量的文论并不是纯粹的文学理论,因为所谓的“文”,泛指一切书面的作品,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这种看法,显然是用外国文学史的现象硬套我国古代文学,而忽略了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民族特点及其特殊的发展规律;同时也看不到我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和世界文学之间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一面。这实际上就是对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否  相似文献   

10.
"话语"是国内外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回顾和总结30年来国内学界关于"话语"研究的基础之上,认为,所谓话语,是指文学对话关系中的术语和范畴."话语"是文学理论构成的主要元素,也是浓缩着文学思想的理论构件和载体.因此,"话语"对于文学理论的创新来说极具重要性.文学理论"话语"的创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大致可以在个人话语、民族话语、国家话语和世界话语四个层面上进行.其中,个人话语的创新是基础.也最关键,其它三个层面的话语创新都要通过个人话语创新来实现.所以,要从中国立场出发,以中国文学经验为基础,不断提出和解决中国文学问题,创造中国文论话语,并进而建构中国文论体系.只有这样,才不仅能够在世界文论中取得"中国话语权",而且还能够为世界文论建设不断地输送中国的新鲜材料,作出中国文论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民族文学理论体系各异,范畴不同,术语概念更是五花八门。人们往往会怀疑:讲“文气”、论“风骨”的中国古代文论,能否与谈“摹仿”、言“迷狂”的西方文论相沟通?谈“味”言“韵”的印度文论,说“技”讲“辞”的阿拉伯文论,喜“幽玄”论“风雅”的日本文论又能否与说“意境”的中国文论,崇“结构”的西方文论相补充互融合?或者说,世界文学理论中究竟有否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恰恰是比较文学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立足当代,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深入地挖掘中国古代理论宝藏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因素,使之与当代文论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近年来古代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将有关讨论情况介绍如下。 (一)古代文论的现实生命力与当代意义 有的文章针对“古代文论对现代无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古文论“失语”、“复语”问题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国文论“失语”及古文论现代转化问题,是近年来文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美学及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对这一讨论甚为关切,认为它是事关我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大问题。因此,笔者也愿借季羡老的“门外汉”没有条条框框,能“看出点门道”的话壮胆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此率直地对相关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一、古文论“失语”;仅仅是因为“忽视”“运用”吗?据我理解,许多学者所说中国文论的“失语”,并不是指当代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沉寂,而是指中国文论家们所实际操作的理论和批评话语都…  相似文献   

14.
努力学习外国的经验,善于吸取外国的精华,历来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汉朝的鼎盛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都是同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和文化联系分不开的。在当代,经济发达国家能取得今日之成就,也有赖于引进和吸收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国际的和国内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一个不想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国家和民族,决不能闭关锁国,割断同外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而要敢于和善于吸取外国的成就,用世界文明的精华促进本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把各国间的贸易联系程度作为界定经济全球化的基准,战后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持续不断的全球化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强国,发展对外贸易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一方面应坚定融入世界这一正确选择,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新形势下中国外贸面临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可以说,这是解决中国外贸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新的文化和文论的建设都必须以现有的文化及文论资源为基础进行建构,对各种异质的文论进行跨文化整合与创新,是进行具有中国特色文论建设的根本途径.发展和建设中国文论不能仅仅依靠外来文化的"中国化",更重要的是强化中国本土文化,并以这种本土文化为基础去消化、融合外来的异质文化.通过跨文化整合与创新,熔铸适应现代社会和文艺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向世界发出我们民族的独特声音,同时应该坚定地立足于自己民族文化主体地位去整合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各种文论,从而更好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论与学术智慧有着内在的联系,无论是在谈创作论还是在谈谈鉴赏论方面,都强调认识与体会的统一,可知与不可知的统一,而不同于现代文艺学的认识论的逻辑性。认识这种人文智慧,有助于人们建构当今中国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8.
论发掘中国古代文论现代意义的可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青 《河北学刊》2005,25(4):147-155
中国古代文论究竟是应该放入陈列室的古董,还是有待发掘的宝藏?如果说古代文学理论依然具有现代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这种意义?我们当下的文学理论的确出现了危机:人们开始质疑其存在的合法性了。为了解决这一危机,我们必须树立重建文学理论的雄心。重建就需要新的理论资源,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容量巨大的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资源。但在真正面对中国古代文论时,我们就必然遭遇如何处理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于是,寻找中西文论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重建”的前提性问题。20世纪以来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西方哲学传统与中国古代哲学之间的某种深刻的相通性或许可以给“中西对话”提供一种有效的视域。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中国具体实践的理论成果,又要以世界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将之置于全球视野之中,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互动和交流。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非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丰硕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世界联系和交流的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国际交流应坚持增强自信心、摒弃优越感两种原则。  相似文献   

20.
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探讨了意境理论现代化的基本情形和特点,梳理了意境理论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分析比较了外国文论中的“类意境”范畴,并就意境理论的世界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作者认为,意境理论是古代的,也是现代和未来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意境理论的现代化和世界化是21世纪中国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