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坤  蓝国桥 《学术研究》2008,1(3):151-155
文艺学目前正面临多重挑战:文化转向所带来的"无边化"、进入图像时代所带来的"文学终结论"、后现代思潮中的反本质主义思路.如果把这些挑战理解为危机,那么造成危机的根源之一,应该还是与经典的距离.西方文论史和中国文论吏都表明:优秀的文论著作是以研读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为基础的.在印刷时代与电信时代并存的社会,研读经典作品还要考虑结合图像文本,重视表演语言文本.重视经典作品.是为文艺学的发展带来学科生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产生经典文艺学与非经典文艺学的分野,文艺学仍然不能脱离经典作品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论60年的发展脉络呈"逆向行进终而合流"的基本态势.即建国后的前30年里,我国文艺理论发展的主流坚守的是"社会本位",而这个时期西方文论的中心范式则秉持"艺术本位";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西文论研究出现逆转:当中国结束极左文艺思潮,回归文艺本身、出现"向内转"的艺术本位和纯美倚重时,西方文论却出现"向外转"的理论趋向;20世纪90年代后,中西方文论呈现为"关注外部研究、共趋社会本位"的合流趋向.这一有趣的文论格局,是60年世界社会史变迁在文艺学领域的理论回声,其理论逻辑源于所依存的两大历史逻辑:社会历史主轴的文化撬动和社会模板的"图-底"关系.由是,文艺学跨越学科界限、走向文化综合,当是审美社会学的理论必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性”意义生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性"是传统文论的资源价值意义与当代文论话语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一种理论视域,是传统文论参与当代文论话语建设的切入点,也是传统文论与当代文论互相融通的内在结合点."当代性"实际上体现、渗透在现代阐释之中.从本质上看,经过系统的整理与阐释,回到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寻找其新的理论视野和理论生长点,既能超越百年来学界谈论古代文论的"合法性"危机问题,又可以克服当前文艺学研究繁荣景象背后所显露的文化无根性困境,其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成为国内文艺学学科反思的热点.当下西方文论界发生的从"理论"向"后理论"的转向提供了重审学科的新契机.对现代学术体系内学科层级关系的考察有助于看清文化研究崛起的真相,知识生产力的大扩张以及加剧的创新压力更是其动因.然而,文艺学原有专业课题不仅其创新潜力并未用完,而且由于文化研究所造成的忽视更凸显了其呼唤创新的急迫性.在"后理论"时期,重返学科本位和文学焦点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初步认识是 :它是一个由 2 0世纪之前积蓄变革势能 ,到 1 9、2 0世纪之交从“诗文评”向“现代文艺学”的“蜕变” ,再到 2 0世纪 40年代之后的“定格” ,最后到70年代末开始“突破”的过程。中国 2 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 ,是由古典文论的传统的“诗文评”学术范型向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转换的历史 ,是现代文艺学学术范型由“诗文评”旧范型脱胎出来 ,萌生、成形、变化、发展的历史 ;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论在外力冲击下内在机制发生质变、从而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历史 ,是学术范型逐渐现代化的历史 (现在正处在这个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之中 )。这是中国文论历史性的转变和发展。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危机中强制性的选择 ,同时也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选择。因此 ,对中国文艺学学术史进行回顾与反思 ,应该紧紧盯住近百年来从古典文论到现代文艺学的历史发展中学术范型转换这个最显著的特点。这百余年的历史 ,有两个时段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最为耀眼 ,因而给我们感触最深的 ,一是最初那二三十年 ,一是最末这二十来年 ;而中间几十年则略微平缓和单调了一点。百年历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要发展文艺学 ,必须不封闭 ,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关于文艺学研究转型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对于审美性这一基本原则的理解存在分歧。中西方文论中关于审美性的含义是不同的,西方文论中的审美性指向人的感性,因此认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取代文学的审美性研究;中国文论中的审美性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结合,文学以其特有的理性精神成为审美研究坚守的阵地。这种审美性差异的形成在于审美性诉求的文化语境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杜卫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33-35
近年来,学界对文艺学学科是否应当引入文化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产生了争论.其关键,不在于是否守住文学学科的疆界,而在于文学价值观念的差异.应该说文化研究引入文艺学研究,从根本上讲是符合中国开放以来,大众文化兴起后文学的发展状况的.  相似文献   

9.
杨兴玉 《阴山学刊》2010,23(1):44-48
新时期以来,国内文艺学研究呈现出边缘性整合的态势。在此之前,并不存在科际整合或者边缘化的可能。政治与学术的正常化,促成了文艺学的边缘化。这种边缘化本身又伴随着科际整合.由此具有边缘性整合的特征。科际整合如果过分依从工具理性,将很难摆脱其方法论困境。因为工具理性对学科自主性的绝对诉求,将最终取消科际整合的可能。有别于此,文艺学的边缘性整合,却可能超越现代学术研究的碎片化症候,并由此构成中国文艺学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百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古代文论研究纳入了中国文论现代性诉求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衍生出“失语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古为今用”和“中西对话”等重要的学术命题;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中国化”、“本土化”、“民族化”与“西方化”以及“现代性”与“传统性”等概念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学术行话.立足于中国文化语境与文艺实践的现状,从古代文论、西方当代文论和马列文论三种话语资源的张力中通过中西古今的对话融通,寻求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支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古代文论研究在对古代文论资料的整理日趋完善和对古代文论内容的研究日趋细化之上,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古代文论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的趋势,这一趋势甚至成为古代文论研究舞台上的重头戏。本文重点探讨九十年代以来对古代文论研究反思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文艺学研究看上去似乎波澜不惊,并没有如前些年一样高度集中地、持续性的研究热点.但在围绕文艺学向前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文艺学研究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探索.2012年文艺学研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文艺学研究的几大关键领域,如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以及对新的文学现实(视觉图像和新媒体文学)的关注中,研究者表达了对“接地性”、“及物的”以及与具有相同价值取向的“本土的”、“中国的”、“现实的”的关注,并且各个方面均有可圈可点的研究推进.  相似文献   

13.
李旭 《兰州学刊》2014,(2):68-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在中国社会蔓延并给文学理论带来危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形态:即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泛文化研究文论话语和侧重审美的文化诗学话语。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艺学的学科建设与反思——赵宪章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军:这些年来,围绕文艺学的学科反思此起彼伏.但真正构成对文艺学学科合法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无外乎两条:一个是"文艺学"这个学科出身不好,沿用了前苏联的名称和路数,这给许多人以口实,认为文艺学没办法与西方学术接轨.二是文化研究引进中国之后,其研究方法和关注对象都大大超越了文学研究的领域,其重灾区就在文艺学.如果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西学热主要是"美学热"、"方法热",多多少少还推动了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的话,而现在的"文化研究热"则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代文化理论,失去了激活文学的因子.您对当前的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延续:叩问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论的科际整合,经历了蜕变期、定格期和突破期等三个阶段。文艺学整合研究的本体论根据,在于文学现象始终具有整体关联性。这种整体定性不仅在不同时代的文论中得到了明确表述,而且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语义学理论得以诠解。文艺学科际整合作为一种现代性表征,其实质在于知识爆炸现象背后的知识爆聚。只有通过文艺学的整合研究,才有可能克服分科研究的碎片化症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论毫无疑问是构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但如何认识、把握这一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有机部分,却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张晶一文提出必须建立从古代文论到当代文艺学的转换中介;韩经太一文则提出了解读古代文论的新视角,即从语言艺术切入古代文论,使之回归艺术本位;林继中一文则坚持以发展流变的眼光,把通变中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范畴作为今天文艺学建设的生长点,以此拓展本土文论的内涵;蒋述卓一文则对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20.
涂珍兰 《江汉论坛》2014,(4):142-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无论在形体外貌还是生活内质上都发生了巨变。城市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科的关注和研究,其中便包括文艺学、美学。文艺学、美学转向城市文化研究既是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更是城市化进程下大众生活和大众文化的需要,两者共同生成了城市文化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