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各级城市土地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是合为一体的。这种“三合一”的形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必须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现形式。将国有土地投资经营公司从国土管理局中分离出来,凡是国家划拨使用的城市土地国土局统一划拨,这是从“无偿”到“无偿”的实现途径;凡是盈利性经营的城市土地,由国土局划给经营公司,这是从“有偿”到“有偿”的实现途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索。一、城市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我国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土地国…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两权分离”为出发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伴随着我国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而提出来的.因为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大多属于同一主体.例如,全民所有制一般是采取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形式;集体所有制一般是采取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形式.而且无论是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其微观经济组织都是作为政权机构的附属物而存在的,从而一般采取了“政企合一”或“政社合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明清晋商适应时代环境的变化,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股份经营制度。由于好的制度设计,使晋商做到“足迹遍千里”。然而,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晋商股份制经营的弱点日益显现出来,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终被市场抛弃。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及农村土地自发变革经验教训的分析,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地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产权关系、以土地家庭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占有的现状”四不变基础上,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物权化、农户住宅产权化、农村社会保障前置化”的“三化”模式,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所有权同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分离、企业范围内经营权同经营成果所有权的结合上,国家、企业、职工的利益会形成复杂的结构关系。而在其某一环节上,又会形成双层所有权关系。在“双层所有权”结构中,国家是全民财产的统一的但不是唯一的主体;所有作为法人的国有企业也都应是其财产的所有权主体。承认国有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将是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国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两权分离”的方向上进行国家所有制经济关系的改革,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在形式上发生了这种分离,而在于在实质性的内容上是否发生了分离,是否使企业真正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在于是否找到了“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及与其相应的国家所有制的实现机制,即如何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所有制关系中的权、责、利得到统一,既使企业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营主体,又使国家充分行使调控权,把  相似文献   

7.
“两权分离”理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流行的“两权分离”理论,割裂了所有权内涵的统一性,将经营权实际上等同于控制权,从而使“两权分离”实质上变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这不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权利结构应由四要素即所有权、控制权、治理权和经营权所组成。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国有企业应按这一原则实施改革,既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灵活地开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又能保证所有者对企业运营过程和绩效进行控制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9.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三轮式”新模式的内容以两权分离为基本思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必然引起国家与企业(指全民所有制企业,下同)关系的变化。两权分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宏观两权分离,指国家的资产所有权与行政管理权的分离;二是微观两权分离,指企业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财政的意义来说,第一层次的两权分离打破财政部门集所有权与行政权于一身的局面,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归结为“直接结合方式”和“间接结合方式”两种。认为“所谓‘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统一”;“所谓‘间接结合’方式,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分离。”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理论(以下简称“直接结合”论)。从生产资料所有权出发探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具有  相似文献   

12.
论国家所有权之"政治意味"于物权法中的去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所有权无法、也不应在实质上廓除其“政治意味”,这不仅不应成为物权法调整国家所有权法律关系的逻辑障碍,反而是确保国家所有权所承担的公益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制度保障。代替所有权与行政权的分离的改革方案是,限制国家财产运行过程中的行政权力,加强国家法人治理结构的外部制衡力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分析了内部人控制的含义,进而探析中国内部人控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1)所有权集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超强控制”下的“超弱控制”;(2)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缺乏;(3)90年代初中期开始的控股公司化使内部人控制合法化。  相似文献   

14.
刘大可 《东岳论丛》2005,26(3):192-194
在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天然分离的企业特征下,股份公司所有权如何安排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理想的绩效表现,一直是现代企业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以国内外已有文献为基础,对“股东控制权淡出”理论、“股东占有绝对支配权”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以及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四种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代名词。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核心是农村土地制度。经过改革,“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土地经营制度被打破,也就是说,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在土地经营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标志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变迁,主要是围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展开。可以说,中国农村改革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土地制度改革都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围绕经营权而展开的。可以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发展、完善是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完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关于借贷资本和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和现代产权制度等理论原理,以及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及其政策规定,广州市天河区在国资管理与运营实践中,通过建立“三层架构”,朝着解决“三个分离”,实现“三个转变”的目标,不断发现并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提出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股份制特征是“两权分立”不是“两权分离”两权指虚拟资本所有权与现实资本所有权。以往人们谈论西方股份公司的特征时,总是以股东的资本所有权与管理阶层的经营权相分离作为主要特征。这种传统的“两权分离”说其实似是而非。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原先分散的股份资本一旦投入公司运营,就联结成公司集中的现实资本,股东不能也无权抽回,只有监控权。这就是说,股东丧失了或让渡了以股份投入的资本现实所有权,作为代价或交换,股东获得了股票这种虚拟资本的所有权,股东凭借这一所有权,定期地获取公司现实资本相应的孳息,即股息,另一方面,公司法人获得了现实资本所有权(公司独立产权的基础),正是依凭公司现实资本所有权,公司的管理阶层才会有充分的经营权。因此,股份公司的主要特征不是模糊不清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十分明确的虚拟资本所有权与现实资本所有权的分立,即“两权分立”。这里,所谓虛拟资本,就是与现实资本相对而言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估算或想象资本①。马克思指出:“股票只是对这个资本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的相应部分的所有权证书。”②(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而所有权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度和历史时期有一  相似文献   

18.
恶意经营是对国家和企业危害极大的发生在企业经营领域里的腐败行为, 是一种经济犯罪。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来的缺陷和巨大的恶意经营预期收益分别是恶意经营的制度条件和个人行为条件。消除这两个条件, 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去设计公司的治理机制。社会的公共管理能力低下, 企业应强化公司防范; 反之, 可施以有效的社会惩治。“抓大放小”可使中小企业凭借公司防范预防恶意经营, 又使国家得以将有限的公共管理资源用于集中治理少数骨干企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学界提出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之说,已有多年了。在这些年里,该说不仅颇为盛行,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而且为国家政策所采纳,作为全民所有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越发感到: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不行,完全分离又不允许,而一定程度的相对分离不仅理论上含混不清,它的分离度难以界定,而且在实践中又根本无法做到。这就迫使  相似文献   

20.
产权社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产权,通常是指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归属。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决定的对财产的占用权、支配权、处置权。后面的三权,一般称之谓所有权权能,合称为经营管理权。产权社会化是指财产的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由原来为同一主体所拥有,逐步转化为不同的主体所拥有的过程。这种分离实质上是财产所有权商品化的过程,即所有权的权能在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让渡。出让方以从受让方获得相应的收益作为让渡的条件。所以,产权社会化如同生产社会化、劳动社会化一样,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