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已有相关研究中地域针对性较弱的现状,以及工业节能在重庆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基于2004—2011年统计年鉴中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和增加值能耗的相关数据,采用“单位GDP能耗因素的数学分解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将工业节能总量分解为一级结构节能量、二级结构节能量以及技术节能量,并讨论各因素的变动趋势和对节能总量的贡献程度,得到关于影响能耗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的结论:首先是技术因素,其次是二级结构因素。同时,经过纵向比较,发现重庆工业技术性节能进入瓶颈的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耗强度目标作为政府目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抓手。文章基于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函数系数部分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能耗强度目标对节能降耗的影响效果与作用特征。结果表明,能耗强度目标对能源强度具有非线性影响,节能降耗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异质性。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能耗强度目标不利于节能降耗;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能耗强度目标的节能降耗作用消失,环境保护目标可以作为接力政策降低能源强度和严格能效约束;只有当经济处于中等水平区间时,地方政府的能耗强度目标才会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特别是,人均GDP处于10.7万—16万元时,环境保护目标和能耗强度目标会同时发挥作用,推动节能减排。因而,为切实推动节能降耗工作,要灵活科学设定能耗强度目标,因地制宜完善能耗强度目标管理。  相似文献   

3.
节能率反映单位GDP能耗下降程度,是衡量节能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节能率所呈现的变动特征,并以“十一五”期间各省域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省域节能率存在较强的正空间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程度有所降低,表明我国省域节能之间存在较短期的相互影响效应,但效应较显著;省域节能率存在较小的惯性,即其稳定性较差,反映我国节能工作短期效应明显;第三产业比重、政府干预、技术进步率、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对节能率有正影响,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在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分别从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等激励理论的视角,对职业倦怠的结构、影响要素等进行了解读,提出了以下观点:需求层次较低的员工更易产生职业倦怠,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的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相比,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作用更大;由于一些因素造成工作目标难以实现,员工易产生职业倦怠;公平感和激励强化有助于降低职业倦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激励因素为主、兼顾保健因素、合理设置工作目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环境等降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基于WIOD数据库分析1995—2009年外需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并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考察影响我国外需能耗变化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美、欧、日等附件I的发达国家通过进口替代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能耗;中国外需能耗的快速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中间产品的出口效应,其次是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终需求的国别结构和规模变动因素导致,而国内生产部门不断降低的各类能源强度则是抑制中国外需能耗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化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2000—2007年的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6部门的完全能耗系数变化趋势,并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变动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各个部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工业对煤、石油的完全能耗系数整体呈下降趋势;煤和石油的能耗强度总量呈负向变化,主要原因是其直接能耗强度变动;天然气和电力的能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主要原因分别是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和产品技术变化;产品技术变化不利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运仓邮和其他非物质部门的能耗强度的下降。总体上看,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节能降耗措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能源消耗强度存在反弹的趋势,因此仍需积极努力地实施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社会地位结构与节能行为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的能耗大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能源安全,低能耗的日常行为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长期以来政府和民间组织提出的许多节能举措和发起的节能运动一直收效甚微,其原因在于我们还较少地深入到社会结构层面来分析人们的耗能机制和耗能行为。本文利用一项四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的抽样调查数据,发现个体日常生活中的能耗高低与人们主观的节能意识和节能需求并没有多大关系;个体的能源消费更多地受到他们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或者说一个社会的地位结构和资源分配方式决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能耗高低。由此,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探讨了今后节能政策制定应该予以考虑的一些重要内容,提出了制度节能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炼厂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重要指标。装置能耗占全厂能耗的80%以上,是全厂节能的重点。常减压和各种裂化的能耗占装置能耗的75%或全厂能耗的60%,是节能的重点之重点。在常减压的能耗中热能所占比例又最大。因此,如何制定好原油换热流程,减少冷却负荷,提高热回收率,对降低装置能耗有明显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9.
王文婷  钱宁 《学术探索》2023,(11):69-78
在批判“社会性从属于经济增长”的扭曲发展中提出的社会质量理论,用构成性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对社会质量的社会赋权理论进行具有“理论连贯性”的讨论。它把社会赋权看作社会质量的核心及发展社会质量的政策路径,强调社会赋权在改善人的行动方式和行动系统,引起并维持社会变化的能动作用,形成了发展集体认同、培育社会主体性,以促进社会质量的社会赋权理论。借鉴这一理论,对我们开展以发展民生福祉、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基本内容的高质量社会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其中涉及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有助于对共同富裕阶段性进展和目标进行科学衡量。作为社会发展研究的新范式,社会质量研究致力于通过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等条件性因素描绘社会整体品格,在保障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价值追求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整体主张上,与共同富裕具有共通性。以社会质量视角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既需要遵循全面性和比较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也需要根据共同富裕的内涵和特征,将社会质量研究融入共同富裕理论和指标体系建设,切实反映共同富裕建设进展、成效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值及人均数总增长均达到8成多,而“十一五”头两年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值及人均数年均增速连续下滑,低于“十五”年均增幅。剐过去的年景,文化消费已经受到国内物价上涨压缩消费的抑制;面l临的年景,文化消费可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经济的影响。“十一五”期间文化民生效应赶超“十五’’发展成效,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国家正大力拉动内需,2009年正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关口。  相似文献   

12.
通过DeST模拟的方法,结合华北地区农村住宅的特点,分别计算了不同类型住宅空调能耗指标、供暖能耗指标以及全年空调、供暖的总能耗指标。并研究了在不同外窗材质、是否遮阳、窗墙比对供暖能耗、空调能耗以及全年供暖、空调总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东向、西向、北向随着窗墙比的增大,全年总能耗指标呈增长趋势,应尽量降低其窗墙比;在南向,随着窗墙比的增大,全年总能耗指标呈先降低后增长趋势;采用外窗遮阳及传热性能良好的外窗既可以降低全年的能耗指标,也可以降低窗墙比对全年能耗的影响,在外窗保温性能良好、增设外窗遮阳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大南向窗墙比。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消费业态相比,新型消费业态具有消费方式的多样性、消费结构的调整等多种特质。文章通过对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现状调研、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局限性原因,提出改善安徽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相关建议,为促进"十二五"时期安徽省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河南省1978--2010年间的样本数据,采用协整分析、VECM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了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碳排放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1978~2009年新疆GDP、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总量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新疆宏观经济环境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总结新疆"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预测新疆"十二五"节能目标的完成可能性,通过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节能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十一五"期间节能政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十二五"新疆节能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协调解决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瓶颈。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深入探讨能源消费与增加值的关系。从广东1985至2008年的情况来看,经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的检验,及基于产业层次对能源消费与增加值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增加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对增加值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对增加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综合评价模型(SNCEM)。  相似文献   

18.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是我国五年规划的核心内容。按照"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总体思路,未来中国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及"314"总体部署,设计了重庆"十二五"发展七大目标、33个主要量化指标和21个次要量化指标。相比历次五年计划(规划),非经济类指标比重高达79%,充分反映出重庆各级政府进一步从追求经济增长型转向公共服务型。指标设计凸显绿色发展理念,涵盖18个直接指标和8个间接指标(占指标总数的48%),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指标体系,将作为监测和评估发展模式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