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青海省投资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环境的优劣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至关重要,特别是像青海省等自然条件恶劣、区位条件差的地区,改善投资环境更为关键。本文在构建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区的投资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排序,明确青海省投资环境在全国中的相对位置。结果表明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对青海省在全国排名的提前具有贡献作用。据此对青海省各投资环境因素的相对优劣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针对青海省的投资环境优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证分析表明,青海区域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个青海,三个世界"的现象,自然条件差异明显,生态贫困问题突出,矿产资源储量分布不均,基础设施覆盖差异显著,知识发展差异明显。促进青海区域协调发展要推动经济、人口进一步集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缩小知识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制定是我国五年规划的核心内容。按照"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总体思路,未来中国将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的总体布局以及"314"总体部署,设计了重庆"十二五"发展七大目标、33个主要量化指标和21个次要量化指标。相比历次五年计划(规划),非经济类指标比重高达79%,充分反映出重庆各级政府进一步从追求经济增长型转向公共服务型。指标设计凸显绿色发展理念,涵盖18个直接指标和8个间接指标(占指标总数的48%),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指标体系,将作为监测和评估发展模式转变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减贫成效与经验——以青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减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6%。本文以青海的减贫实践为案例,对其减贫成效与经验进行总结与评价。认为青海在这一时期较好地实现了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着力构建减贫友好型社会,逐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其成功经验在于国家对减贫事业的大力支持与公共政策的"多维减贫"导向。最后对中国未来的减贫挑战提出了展望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的经济起飞,中国交通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主要运输指标迅速跃居世界前列,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实现30年的经济奇迹。中国交通这一时期的成就,在世界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我们称之为交通革命!本文描述了中国交通革命的历史发展轨迹、国际比较,并以高速公路为案例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探讨了交通革命的各种原因,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规划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减贫的巨大成就,其中青海省的减贫实践则是中国减贫的一个成功案例。人们对于贫困的内涵和定量测算等理论认识也是不断深入和丰富的,这对于减贫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青海的减贫成效和经验为基础,将对贫困的定义扩充为四类贫困(收入贫困、人类贫困、信息贫困及生态贫困),从理论上构建了贫困的多维分析框架,给出了由四类贫困17个指标组成的贫困综合定量测算体系,对青海减贫工作进行了历史的和全面的定量测算,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国内特殊省区的减贫规划和公共政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中国成功减贫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具有积极的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省经济快速增长,从国际视角来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本文从历史视角和宏观视角,基于定量数据分析,系统梳理了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历史脉络,对当前的经济结构做出了理论分析和对策探讨,并提出了青海省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蓝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