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企业所有权角度的人力资本产权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认为,要比较完整地理解和界定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就必须基于企业所有权的角度,从物权和产权的区别中来分析。现代产权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区分了产权和物权的不同含义,认为物权是侧重于对所有者拥有物的状态描述,它仅表示法律赋予某物的归属标志,而产权则关注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换言之,产权在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时才有存在的意义,是物进入实际经济活动后所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权利界定,这一界定可以是明确指定的,如法律规定的有关权利,也可以是隐含的,如通过道德、习俗等加以承诺或默认的。因此,…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在发展和完善着。现阶段,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应当包含两个方面内容:其一,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适用于他们之间合同关系的法律;其二,当事人这种选择法律的权利要受到某种限制。这样来理解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符合学说与实践的历史状况,符合“原则”这种法律范畴的内在规定性,符合“自由”与“限制”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样来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符合合同关系的木质要求,符合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符合法定权利的基本属性。完整准确地理解和适用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有助于兼顾各方的正当权益,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是财产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归属性的关系和权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权利.产权由所有制决定,受到一定的法律保护,体现了一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4.
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关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程度。其中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法律精神。自然经济社会中的法律精神体现为对社会特权阶层的肯定和支持,对劳动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肯定等等。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对个人独立和权利的肯定和支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文化体系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和归依。其次,社会经济形态决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它要求调控机制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和依归,并有效防止任何人的主观任性。再次,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范畴和界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权利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行为空间更加广泛,法律体系中授权性规范据主导地位。其四、社会经济形态还决定着法的结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往往私法发达而公法相对萎缩;自然经济社会中,刑法、官制法等“公法”范畴的法律规范发达,而民商法等法在规范却极为有限。社会经济的类型转换对当代中国的法律调整及其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经济形态转换与法律目的存在着矛盾性;原有的法律体系亟待重构;经济形态转型也使执法体制面临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权利与义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权利与义务是基于利益分配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范畴,是社会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按照“公正”的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应当采取某种行为或不发生行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文章分析了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历史性,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原则,以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6.
产权理论: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用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构建了产权理论大厦的主体工程。产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作为财产形式的法权关系,产权不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而且是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范畴,具有历史的形式。马克思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关系,即在揭示经济领域中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将价值增殖过程表述为法学和产权理论中的所有权关系及其占有过程,涉及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等一系列权利的统一与分离,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的阶级对抗性质。马克思揭示的从“消极扬弃”到“积极扬弃”的变革方向,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产权制度将被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和法权关系所代替这一历史必然性和长期发展趋势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讨论经济制度与产权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产权结构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度是支配特定经济主体的活动方式和相互交易关系的行为规则,不同的制度安排相应地界定了经济当事人不同的权利。产权由使用权、交易权和收益权组成。产权的可分割特性使得产权权利束可以被分解和重组,进而形成有所差异的产权结构。制度的不完备会导致产权残缺,进而形成低效率。在制度中列明的权利是专用权,未列明的权利是剩余权。对专用权而言,产权在结构上表现得越完整、越完全,对当事人的激励和约束就越充分,经济绩效也就越高。对剩余权而言,不仅要注意剩余索取权的有效配置,而且要注意剩余控制权的配置,通常应该赋予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主体剩余控制权。  相似文献   

8.
不管是法学领域,还是经济学领域,人们在讨论产权问题时,都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是一个权利体系,有它自己的结构层次。产权作为一组权利涉及产权权利范畴,对于产权的权利范畴,分析论述比较多;产权是权利体系或者产权有自己的层次结构,却很少得到说明和解释。这就使人们在讨论产权的权利范畴时,不辨产权权利的层次、位阶而一并使用,众说纷经,莫衷一是,造成了产权权利范畴运用的混乱。本文力图对产权的层次结构加以描述,以展现产权权利范畴层次结构的画面。根据法学和经济学对产权的讨论,产权的权利范畴概括起来包括:物权(自物…  相似文献   

9.
现代产权经济学几个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就是产权经济学1.所有的制度都是关于产权的制度。不同制度经济学的共同研究对象:制度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或倾向于制度与分配,或倾向于制度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其实,所有的制度都是产权的制度。制度是界定、调整人们之间经济权利关系或经济利益的规则。产权的狭义和广义都说明制度经济学就是产权经济学。狭义的产权,是指有形资产的一组权利;广义的产权,是指所有对特定主体有益或阻止受损的权利。那么,无论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有形的、无形的权利不与损益相关呢?从而还有什么样的制度不是关于产权的制度呢?从而…  相似文献   

10.
对产权问题的认识,我认为不能绝对化,因为产权是不停地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地变化。法律制度特别是经济法实际上是对经济关系的一种法律上的确认,它的法律关系应该是以经济关系为基本内容的。马克思在分析所有制关系的时候,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实行的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产生了社会需要与资源短缺之间巨大的矛盾。破解这种难题,必须从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入手。自然资源产权既具有一般产权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在产权安排、所有权界定、使用权界定等方面,就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自然资源产权进行制度性安排,必然会产生“公地悲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实现国家政策目标与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目标的激励相容,同时实现国家生态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政府失灵”与私人经济效益得到激励并减少“市场失灵”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是产权制度、分工与专业化、交易、技术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权只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只有在经济当事人无法签订完备的经济契约时 ,产权的不同归属才会产生不同的效率结果。因而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时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既不能忽视产权改革在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也不能过高估计产权制度变革的作用 ,甚至得出产权私有化将是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归宿的片面结论。  相似文献   

13.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嵌入在国有企业场域之中,产权制度改革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性设计的过程,而是场域关系作用下的演进过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场域中的惯习、行动者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场域结构决定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利明 《社会科学》2006,(2):131-137
物权法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历史传统和人民的生活习惯。在物权法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中,物权法中的固有法内容,比如:关于所有权的类型的物权规范,关于用益物权类型的物权规范,与各国的习惯及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物权规范等等,是难以改变的,而其他如关于交易的规则、有关担保的规则、有关公示方法、效力等方面的规定等等都是可以国际化的。只有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物权法才能真正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效率与失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近代中国呈现双重过渡: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经济制度变迁。作为移植于西方的近代知识产权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不均衡、正式制度之间的不均衡、制度交易费用的昂贵、私有财产的保护不力、传统做法的延续、仿造与知识产权制度的抵触、移植性供给的被迫性和不彻底性、激励措施的失效及创新精神的轻视是导致知识产权制度失灵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国有产权制度造成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低 ,投资风险过大且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 ,利润向投资的转化难 ,从而缺乏投资需求不断扩大的动力 ,个人主体难以成为真正的投资者等。这是导致我国投资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我国要与WTO接轨 ,刺激中国的投资需求 ,最根本的措施是进行国有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陈雪萍 《社会科学》2006,2(9):118-125
信托是一种财产关系,以财产为中心,以财产权为具体内容。信托整个的精髓就在于它移转并分割所有权的设计。深入分析信托财产权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基础和信托财产权构造的哲学基础和经济基础等,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托特定的财产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