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为此,必须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企业集团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积极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一、企业集团的内涵企业集团是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过程中,顺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看科学的发展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发展观”可以一般地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全面发展。这样一种发展观无疑具有一种超越特定社会发展时空的普适性,但对于当今中国社会来说,却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上去理解,而只有将其放置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够展现其丰富的内涵。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这首先意味着国家重大战略思想的一次转变,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理念的一次转变。对于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我们必须将其与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次划时…  相似文献   

3.
民族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它存在于民族产生至消亡的全过程。但是,民族关系的内涵和性质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有些社会的民族关系,其内涵和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有些社会的民族关系,其内涵和性质在本质上又是不同的;有些社会的民族关系,在内涵上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在性质上却是不同的;有些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或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有的有层次之分,有的则有内涵、性质之别。这表明各种社会制度、甚至同一社会制度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各具其特殊性。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认真探讨并进而弄清它的特殊性,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一历史时期的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最近十来年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社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投入水平逐渐提高,但社会发展不仅仅需要有足够的投入水平,而还需要有适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我国过去社会发展缓慢,不仅仅是因为对社会发展的投入不够,而且还因为社会发展方式中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因此,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在提高投入的前提下,还需要转变社会发展的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样,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也会是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行动体系,它要求决策者、研究者和全社会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等各个方面都行动起来。为此,本文分析了我国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含义和意义;在对我国传统社会发展方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以及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体制、资源分配、运行机制等方面转变方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及中国农村养老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养老问题的重点、难点也在农村!古今中外的养老方式总体上不外乎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各有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根源、特定的社会物质技术条件及经济基础、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为保障,与一个国家特定的国情、社情适应。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两种养老方式的优势,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妥善地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特定的思维方式是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在实践主体中的内化,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进入21世纪,表现在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层面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必然要求思维方式也随之作出转变和提升。而思维方式对社会实践的巨大反作用,也要求其自身进行变革,以便系统地发挥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劳资关系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体系中是否存在劳资关系 马克思论述的劳资关系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前提下,雇佣劳动者同资本家的阶级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形成的条件是在私有制下资本家占有全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行业不断拓宽,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新的社会群体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乃至人际关系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在此影响下,高等学校的统战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需要重新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简论现代媒介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媒介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的动态性概念.现代媒介的诞生与社会背景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赋予了现代媒介特定的内涵和特征.本文试图将现代媒介放在历史背景的变化发展中进行审视,以便对其特定内涵和特征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作为是加强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结合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政府转变行为方式、明确定位、突出重点、体现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形态理论的前提出发,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视域为主线,研究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即生产力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生产方式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发展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以及三者之间的递进关系。生产方式视域以生产力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力视域,人的发展视域以生产方式视域为基础,但又不限于生产方式视域,从而得出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的概念。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建立、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准确全面地认识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世纪、新实践和新任务要求中国人重新准确地全面地把握马克思视域内的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科学把握社会治理的内涵,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社会治理的现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康昊天 《理论界》2013,(12):9-12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的过程。分工是客观的物质社会关系一项重要内容,与所有制等概念紧密联系,并且不能通过人为拟制的制度来消除,只有在物质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情况下才能扬弃原有的分工体系也即物质社会关系。分工的范畴的再认识,对于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范围和经济改革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成军 《学术界》2012,(6):181-188,288
刑法中的行为对象理论来自并脱离于传统的犯罪对象.对于行为对象的概念内涵,目前学界主要有六种观点,经过梳理归纳,本文在对当前观点的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的比较研究,并且对行为对象的理论价值和司法适用实例做出了分析,希望对于该理论的发展以及司法实践中更广泛的适用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发展经历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以往传统发展观。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它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人的高度重视,要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对期刊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可以指导期刊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可以指导期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7.
宋艳梅 《学术探索》2012,(2):174-176
本文首先界定优质高中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内涵,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审视其发展中片面强调学生的自然性,忽视他们的意识性和社会性的现实表现;运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分析优质高中在价值取向、学校发展观和教育公平方面由于工具理性膨胀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得出优质高中应以人为本,呵护生命、延续生命、升华生命,让生命绽放光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西方文艺理论,重要的是从方法论上加以总体把握,即对本身带有方法论性质的诸理论模式进行考察。西方文艺理论几千年来基本上一直沿用着一条"因果关系决定律"模式去考察对象。但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复杂化,"因果关系决定律"模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化为三种基本模式:理念本质论模式、辩证本质论模式和语言结构本质论模式。其中每种模式都对文艺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特有的观点和解决方法,有着特定的合理性和弊端。我们站在21世纪的入口处审视这些模式的利弊,有利于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创建我们自己的理论模式,促进我们文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体间性哲学观的人本特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主体间性哲学观强调以人为中心来审视人的存在方式;第二,主体间性哲学观关注人的社会属性与社会价值;第三,主体间性哲学观彰显人的道德与伦理;第四,主体间性哲学观重视人的发展。要领会和运用以人为本的主体间性思想,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活动中,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引领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精神生产理论作为马克思关于社会全面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功能。要推进我国精神生产的大发展,必须要准确把握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人类自身生产、社会关系生产的相互关系,这对于深入把握和理解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