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梧州“岭南古代佛城”的文化定位和弘扬“牟子精神”,创议两广共建“珠江—西江佛禅民俗文化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的佛禅及民俗文化资源相通的特色突出明显,以构建文化带的方式串接起来,可以促进珠江—西江水系地区及辐射地区,乃至海内外的佛禅及民俗文化的交流合作,并从文化和民间友好交流上对接与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地理角度看,基于水土资源优势,文化多发源于海岸或河谷平原盆地,并形成文化传播的主要通道。珠江—西江干支流一带早在秦汉及以前时代就通过其支流延伸的交通走廊,可能从西南陆路和东南海路与印度有着文化交流,成为南北和中外文化的交汇带,并融合创造和传播新文化。珠江—西江流域形成内部具有同质性的文化带,而且是与北方主流文化有所区别的具有佛禅特色和民俗文化或氏族文化底色的综合文化带。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和经济开发规模的扩大,岭南文化活动中心也随之发生变化,即沿珠江—西江带由西向东转移。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珠江有西江、东江和北江,没听说过有南江。“南江”在哪儿?它跟山城信宜有什么关系?近年来,围绕着如何解决粤西一带长期以来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文化定位,而导致该地带的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经济社会发展也因文化滞后而相对落后的问题,珠江文化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4.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建城历史的岭南名城,汉代以来即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中国佛教在岭南地区最早的传播与兴盛地。中国两位著名的佛教人物--牟子与契嵩即诞生于梧州。东汉时期的佛学家牟子,为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一带)人,他所著的《理惑论》,是中国第一部佛教理论专著。牟子及其《理惑论》迄今在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界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加快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珠江—西江佛禅文化带”,推动广西和广东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本刊与梧州学院、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牟子诞辰千年暨梧州作为岭南古代佛城地位学术研讨会,借助研讨会打响梧州特色文化品牌,论证梧州是岭南古代佛城,给梧州市一个新的有国际意义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粤语与岭南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康宁 《学术研究》2006,(2):122-125
粤语由我国最早的民族共同语雅言发展而成,形成于汉代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一带。粤语保存着雅言音系的大量因素,对于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其次方言可划分为西江—珠江、浔江—郁江等六个流域。  相似文献   

6.
珠江     
珠江全长2129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河,其名来自“海珠石”。珠江实际上是西江、北江、东江,还有流溪河四个水系的总称。西江源自云贵高原。北江和东江源自江西,流溪河源自从化市的七星岭。  相似文献   

7.
基于珠江—西江经济带11座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运行环境、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市场潜力等五个方面建立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珠江—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各城市投资环境优劣的顺序依次为:广州、佛山、南宁、柳州、肇庆、梧州、百色、云浮、来宾、贵港、崇左。  相似文献   

8.
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是连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桂东地区最好的平台。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可通过促进“大珠江次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加快大西江开发与合作以及建设和发展梧州市来实现。在促进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同时,桂东地区特别是梧州市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中,更有利于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可 《学术研究》2000,(8):71-72
千禧年的初夏 ,岭南—珠江文化成了本地研究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经过一年多的筹备 ,先是粤澳学者 5月 2 0 -2 1日在中山联合召开了澳门回归以后第一次“岭南文化与澳门学术研讨会”。两地官员、学者和工作人员共 70余人与会 ,研讨论文 2 5篇 ,另有 8篇论文的作者未到会发言。本次会议是由广东炎黄文化研究会、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和中山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时隔月余 ( 6月 2 8日 ) ,省政府参事室在广东大厦又组织举行了经过近两年时间酝酿的“珠江文化研究会暨珠江文化特征研讨会” ,在宣布成立学会(黄伟宗任会长 )的同时 ,研讨了珠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外国朋友踏上中国国土,置身于中国的山水中。往往以其自身民族文化的“眼光”进行审视,无不感到中国山水的独特情调。说明中国的山水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不在于它有着不同于别国的地质构造,更多的乃在于内含的“文化味”。卢善庆先生《山水美与旅游》(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极其敏感而又准确地抓住这一大问题,经过多方论证,指出中国山水“是受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支配与影响的”,其文化底蕴则是儒、道和佛禅。儒家强调山水景物的人情化和亲切感;道家强调山水景物的单一化与超脱感;佛禅揭示山水景物的赏心性与空灵感。三者对山水景物的影响,产  相似文献   

11.
对红色经典《红岩》与英雄城市重庆的看似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红岩》蕴涵着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因子,折射着斑斓的重庆民俗文化光彩,在总体上形成对重庆民俗文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前者可从“山城”之别称、“江城”之古称、“雾都”之美誉三个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区文化、方言文化、仪典节令、服饰文化四个层面梳理。  相似文献   

12.
<正>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佛山高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高峰会暨西江产业带发展论坛",于2004年11月19日在广东佛山高明举行。来自北京、广东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泛珠江经济区和其它地区的100多位企业家共聚一堂,共商中国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李子彪、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传统文化中佛禅无常观念的秉承,是川端康成“虚无”思想生成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人生短暂虚幻、一切命中注定、生死轮回转世等,其实质是一种富有禅机、充满思辨的生命哲学顿悟。  相似文献   

14.
论儒学体系中的“乐”范畴李春青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极为重视对个体精神境界的建构。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有相当部分可以称为“境界文化”。概而言之,道家的境界是“虚”与“静”,佛禅的境界是“空”而“寂”,儒家的境界是‘“诚”与“乐”。在这里我们只来梳理一下儒家思...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贵州西江文化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对西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思路和前景提出的基本看法是:加强对贵州西江生态文化的保护,以"特区文化"原则加强对贵州西江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使贵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达到完美结合,使贵州西江文化成为既面向世界又面向未来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江是珠江水系最大的干流,是横贯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水上大动脉。其径流量和综合效益仅次于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河流。西江经济走廊包括广西玉林地区、梧州地市及广东肇庆市,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仅次于珠江三角洲,具有很大开发前景的黄金地段。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河流众多,共有大小支流476条,总长度这22663.7公里。其中以西江为干流的珠江水系,横贯桂、粤两省区,水量丰富,通航条件较好,成为两广和云贵的交通要道。桂、云、贵三省区的物资出口香港、澳门和运往广东,经西江航道最经济。例如贵阳的水泥  相似文献   

18.
<正> 几年前我读到我国卓越的教育家雷沛鸿先生关于“西江文化”的文章时,就十分钦佩他早在五六十年前为广西乃至西南的改革开放提出的这个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论据.虽然他在这方面的文章不多,论点也未充分展开,也不是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论述的;但是他关于“西江文化(广西地方文化)”三个渊源(即中原文化、高原文化和低地文化或海洋文化)汇集于广西的论点,却十分恰切地为今天广西这个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沿”优势的省区,勾勒出地缘和人文的优势,为揭示广西改革开放的巨大潜力提供了  相似文献   

19.
距今7000年前后,随着"大西洋期"的到来,以"甑皮岩人"为主体的洞穴先民向旷野扩张,其中部分向东北迁徙(如广西的晓锦);另一部分向南迁徙。向南迁徙的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浔江一带,最后再顺水南下到达珠江口岛屿,创造了咸头岭文化;另一支到达西江上游的封开一带,最后再东进到达今粤北一带,创造了石峡遗址第一期文化遗存乃至第二期文化遗存(石峡文化)。由此初步解决了岭南考古的三个问题:洞穴先民的去向;咸头岭文化的起源;石峡文化的"来龙"。  相似文献   

20.
澳门位于珠江和西江三角洲的南端,原来隶属于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在中国南部从事贸易,借口曝晒水渍货物,在澳门驻住,并修筑城墙、炮台,私设官吏。1845年葡人利用鸦片战争后的形势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清政府在澳门的官吏和海关人员。1887年葡国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