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一书中曾提出: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上,应是“计划调节市场机制,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经营活动”。并具体说明,计划机制调节市场机制,就是国家主要采取参数调节的方法把市场机制作为调节对象。“市场介于国家与企业之间,国家利用货币发行量、中央银行利率、税收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市场……而企业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根据市场机制的变化安排经营活动”注。现在看来,这个思路基本上还符合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机制。”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破除计划调节直接论、破除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作用范围局部论,否则,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必须破除调节手段具有社会性质论 调节手段是否具有社会性质,或者说计划调节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调节手  相似文献   

3.
分化机制探析沈建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的手段和机制是市场和计划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轴心作用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和调节中发挥轴心作...  相似文献   

4.
金融手段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手段。它在我国宏观调控机制中虽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调节作用却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象某些论者所主张的那样居于核心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居于宏观调控机制核心的,是国民经济计划。而本来是和市场相联系的金融调节手段,只有在体现计划意图和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因势利导地发挥调节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实质内容是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利率作为有效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和金融资源的诱导机制,作为重要的间接调控手段,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最有效、最灵敏的杠杆作用。但考察我国利率体制现状,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其所滋生的强烈金融抑制与严格的利率管制,使得我国利率机制在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中杠杆作用十分微弱,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弊端也日益显露。我国现行利率体制弊端(一)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建立一个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并且自动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统一市场利率机制。表现为两种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自从商品交换产生,尤其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出现之后,市场调节就应运而起了。可以这样说,一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商品经济由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自发、盲目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峰,从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所谓“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观点,已为历史事实和现状所证明。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也制订“经济计划”。不过,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所谓计划,只是通过市场预测为垄断资本提供情报,通过增减税收、调整利率和信贷、实行补贴等办法来影响垄断资本的决策而已。这样的计划没有约束力,即使称之为调节手段,作用也不大。日本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利率市场化确定为利率机制改革的目标,其理由是市场决定的利率能够灵敏地反映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从而能够起到调节资本供求以至整个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利率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与一国的经济状况始终存在着某种方式的联系。但利率究竟是怎样作用于国...  相似文献   

8.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表明了国家将逐步实现通过市场间接地向企业传导宏观计划意向的信号,而企业在市场营运中,又把这一信号作为指南。市场是联系国家与企业的关键环节,并充分发挥其机制的作用。问题在于国家运用什么手段?如何调节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 利率或利息作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市场、特别是其中的资金子市场建构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以及它在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需要我们对利率或利息的内含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慎密的研究考察,这种研究考察的不同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目前金融经济改革的实际进程和政策取向。而我们面临的问题恰恰在于,我国资金市场上的利率决定和利率运动与马克思曾经做过经典分析的利率决定和利率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利率或利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一开始就是在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特殊背景下,作为货币资本的一种存在状态进行研究的。因而,马克思考察利率或利息时有几个重要的经济前提和经济内含。第一,马克思就资本生产和资本运行提出的利息和利率关系,是一种资本内部的关系,是由资本存在形式引发的一种资本增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正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市场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阵地,也是计划的依托基础。而市场机制则是商品经济及市场运转和发展的基本因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经济运行调节机制模式,由指令性计划直接调节为主向市场间接调节为主的转轨。但究竟应采取怎样的市场机制运行结构模式,是很值得探讨的。在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调节方式方面,有的同志提出:实现向新调节机制模式的转换,市场和价格的放开是个关键。认为只有在市场和价格放开的条件下,才有可能通过市场力量的推动,来实施与新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并把它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来遵循,以这个“原则”来区分姓“社”和姓“资”。这在理论上是一个误解。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这些手段,不是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标志。”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在经济运行中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机制的状况,而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总在“总量”问题上反复,膨胀和紧缩频繁交替而结构性矛盾一直得不到根本调整,这种情况表明金融调节经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新体制和制衡机制,以资金养素的合理配置来牵动其它生产要素的流动,达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根据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以及各种金融调控丰段的性质和功能,我们认为发挥利率制衡作用是建立金融制衡机制的基本点。一、一般分析:利率的制衡作用在宏观金融调节过程中,利率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西方国家对国内经济问题的调整,很多情况下是通过…  相似文献   

13.
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来看,主要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在利率运行上的主导调节作用,来实现国家对利率的弹性管理。因而它不可能完全由市场自发决定,总带有一定成分的计划干预,这可以从西方自80年代以来实施的利率自由化浪潮中得到印证。所以,就其实质性内涵分析,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自由化基本上是同义语,但却与利率放任不管决不是一回事。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利率市场化就是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形成在社会资金供求中以基准利率为轴心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和能充分体现资金供求及稀缺程度的利率管理机制。它有四个基本特征:①在利率形成机制上,利率水平是由市场供求及资金稀缺程度决定;而不是传统体制下由政府人为地行政规定,压制利率的作用辐射力。②在利率体系上,利率结构依据经济活动中的风险程度、通货膨胀状况及经济性质等因素确定,形成一个多元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弹性结构系统;而不是传统体制下的单一式的“一刀切”利率结构。③在利率的运行机制上,一方面赋予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是一个由企业、市场和宏观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挤体制,必须进行包括这三大环节的配套改革。三者配套改革的中心内容应是以企业机制改革为中心的企业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配套改革。只有通过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才能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要搞好这三大机制的配套改革,必须深入认识和掌握三大机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方式问题,我国经济学界,曾经提出了“主从结合说”、“板块结合说”、“渗透结合说”等许多观点。然而,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两者的对立关系,难以在实际操作中使它们成为统一的调节机制。对此,《经济运行与调控》一书进行了大胆的理论探索,阐述了一系列颇有启发性的观点,提出了独具识见的“水乳交融”结合模式。 作者认为,计划与市场的机制融合是以要素融合为基础的。计划机体的构成要素尽管纷繁庞杂,但最典型、最关键的要素是计划信号。市场机体的构成要素,从市场机制角度考察,除了竞争和风险外,主要包括供给方面、需求方面和市场信号三个基本要素。计划与市场的构成要素融合,集中表现为计划信号与市场机制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融合。其过程大体上分为三步:(1)计划机体诸内在机制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链式关系,使各个计划机制在产生自身强制力的同时又与其他计划机制的强制力融合起来,既能发挥其自身机制的调节功能,又能反映别的计划机制的调节要求。(2)市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要求宏观经济的调节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借助经济手段。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否定非经济手段调节的重要性。事实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非经济手段的直接计划、行政干预和经济立法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谓节机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直接计划的调节直接计划是国家通过计划决策部门下达给经济运行中微观主体的带有强制义务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种体制体现在计划体制方面的目标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为此,必须“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所谓间接计划管理,是与直接计划管理对称的一种计划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国家不象原有的直接管理方式那样,对生产要素实行调拨分配,基本依靠下达指令性指标和行政命令办法直接地调节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是主要利用各种经济杠杆,如利率、信贷、价格、汇率、货币的投放与回笼等,去调节和控制市场的运行,并通过市场的运行发出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对港币的冲击使理论界认识到,传统的联系汇率制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有必要对其作适当调整.本文介绍了联系汇率制的两个自动调节机制:物价--现金流机制和套利机制,并对其在运行中的失灵问题进行了阐述.本文认为,港币利率的相对变动是联系汇率制调节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利率是调节机制运行的基础.通过分析港币近年来的运行情况,本文检验了港币危机时的利率升水幅度,建议通过建立港币认沽制度来稳定利率、完善两个自动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储蓄与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东岳论丛》2004,25(1):75-78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放松或解除政府对利率的各种限制措施,充分发挥利率的市场杠杆作用,增加储蓄和投资,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不能盲从。目前我国利率杠杆还无法发挥对储蓄和投资有效调节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前提不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制度条件是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香港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其利率市场化进程,经历近30年的时间,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期间为稳定存款利率市场、防止出现过度竞争、高息揽储等起到了作用.香港银行公会设立了银行业存款"利率协议",以规范存款利率市场竞争.其实行的分类做法、惩处机制以及适时修订市场利率自律机制等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