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语义泛化是语言变化发展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代流行词"雷"便是语义泛化的结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人们认知模式的转变,"雷"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而与大多数语义泛化不同的是,"雷"的语义泛化是在隐喻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以此分析"雷"的隐喻性语义泛化的过程,并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识解方法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认知理论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语言隐喻的多样性,论述认知、隐喻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通过解析人类的认知过程,发现不同文化中语言隐喻具有相似性、相同性、差异性、独特性。针对有学者提出隐喻翻译方法有七种的论断,文章就源语至目的语的翻译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简约、明晰的翻译方法提升文化差异下的隐喻翻译技巧及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3.
意义驱动翻译初探--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综合翻译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宜华 《学术研究》2006,(1):138-14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把翻译看成是两种语言间意义驱动的交际模式的转换。交际模式的识别、理解、转换和表述涉及到意象图式、原型理论、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语言认知理论以及多种翻译理论,它们构成了基于认知理论的综合翻译法——意义驱动翻译。  相似文献   

4.
语言本身作为一个功能体系,它的基本功能用于交际。由于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语言一定要与人们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在进行翻译时,译者对于所要翻译的材料及环境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只有对源语语言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才能充分地理解源语的含义,有助于翻译的进行。在此对英国学者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此说明在认知模式下的翻译是一种以对源语进行再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公司简介是公司的名片,好的简介能够为公司开拓市场、提高知名度、带来巨额利润。公司简介的英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收到国内不少翻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但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对公司简介英译问题的分析总结,或者是从功能翻译理论或目的论出发,针对翻译中的选词、翻译技巧以及交际效果的研究;或者是基于小型语料库对公司简介文体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很少有人从语用学角度对公司简介翻译过程进行顺应性研究。本文将利用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公司简介的英译过程,认为译者英译时需在分析原文信息的基础之上,坚持"效度第一"的原则,采取"信息突出"与"结构简洁"的翻译策略对原文进行必要的"取"与"舍",从而顺应译文的信息结构。  相似文献   

6.
释意理论揭示了译者从源语输入到译语产出的认知过程,开启了翻译动态研究的理论先河。该理论重视意义,排斥(源语)词语。认为译者翻译的是意义,不是词语;主张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反对逐词翻译;也追求"忠实"、"等值","等值"是在语篇层面上的意义等值;在翻译策略上,提倡归化法;对译员素质也提出了要求。今天看来,该理论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此对其"意义出壳"假说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隐喻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概念。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型集合体,身体经验因此成为各式各样隐喻的来源模式。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汉英身体部位词"头"和"head"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其中所揭示的人类认知规律。含有"头"和"head"的汉英习语都源自人们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各种体验,而隐喻在这些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认知自提出之日至今,不断深入到各个领域.本文在介绍元认知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翻译活动这一语言、文化及心理转换过程,需要元认知的监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是主体,是认知的中心,他能跨越两种语言的障碍,使原语与译语融合在一起.认知推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为翻译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的观点,译者在古诗英译中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层面对翻译生态做出适应性的选择和选择性的适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在语言层面上进行选择转换,还要使原文的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得以实现。在此以《望月怀远》三个英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出发,探讨该诗歌英译本的得与失,寻求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11.
"韬光养晦"这一成语由于其特殊的外交含义,引起了众多学者和研究者的争论。作者归纳整理各家争论的焦点,并从认知角度对"韬光养晦"的翻译作出分析,借鉴纽马克的"意义"理论,深入探讨了从不同"意义"出发,译者可能提出的译本,并提出自己的译法。  相似文献   

12.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广泛应用于汉语和英语中,已与人类的语言文化息息相关,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隐喻能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有时还能起到委婉的目的。两种语言在隐喻使用中有相同之处,因此有很多对等的认知,翻译起来比较容易。但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由于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的截然不同,导致两种语言隐喻使用中有很多的不同,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惑。关联理论是认知应用学的理论基础,对隐喻翻译起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给隐喻翻译这一特殊的交际活动提供理论性的方法和启示,鞭策翻译工作者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翻译,以求全面、准确再现原语语义,从而促进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解构主义理论的哲学视角下,对"忠实"的翻译标准进行再解读。所谓的"解构",在翻译领域中,其实是以积极的肯定和承认为逻辑前提,破除单一、封闭的文本结构,进而产生多元、开放的译本,使原文在发展和扩大的过程中完成自身。尊重原文、再现原文,依然是译者的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4.
对《红楼梦》中习语的翻译,杨宪益先生基本上采取了"异化"手段来解决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体现译出语文化内涵;而霍克斯先生为了避免中英不同文化的冲撞和译入语读者的误解,采用了"归化"的手段。异译和归译是翻译过程中的两种"方法",不存在哪种译法"好"或"不好"的问题,只要译文通顺、易懂,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合适性"原则即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6.
"插说"和"追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两个术语,用以描写句子的部分动态变化。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结合信息传递理论、言语交际过程及交际中主体的认知加工和选择原则等,对"插说"和"追补"重新进行解释。句子的动态变化是表层现象,"插说"和"追补"的真正本质是信息补偿和交际反馈。  相似文献   

17.
严苡丹 《理论界》2007,(9):153-155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译者积极的思维认知活动。本论文从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二领域模式)和福柯尼耶(Fauconnier)和特纳(Tumer)的概念整合理论(多空间模式)出发,试结合认知心理学和隐喻认知理论模式探索性描述译者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中的"返本"与"开新"对隐喻语言与思维进行多元分析,以隐喻研究的返本开新路径——通过"回到隐喻心理","重读隐喻语境",进而"走近隐喻文化",最终"走进隐喻认知"——基于世博语篇中的隐喻研究,从理论上论证隐喻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同时揭示隐喻与思维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幽默话语所表现的语言文化特征尤其突出,因而幽默语的翻译有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幽默语的翻译与关联理论提出的认知环境、语境和关联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英语幽默语的汉译过程,可以寻求相关的英汉幽默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理论是基于从交际角度出发的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翻译学理论。该理论着重从语言功能、语言维度、语言重点等方面探索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及目的,在该理论指引下的文本类型、翻译方法、翻译行为和目的均有其特有的视角及功能目的。其主要观点是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翻译应该采用“顺应”策略,以期对译文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电视剧《甄嬛传》海外版翻译进行解构与分析,以期突破中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瓶颈,探索中英文翻译学的基础和支撑,促进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准确与功能上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