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迁。中国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繁荣,从落后走向进步,从盲从走向理性;消费生活由生存消费型转变为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生活的样态从封闭、单调向开放转变;生活价值观念从保守到开放逐步更新。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子系统在回归中实现治理。其中,需要从地方政府驱动走向地方政府服务,回归地方政府的服务功能;从随意影响市场走向以市场为基础,回归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功能;从被动接受服务走向主动民主参与,回归公民社会的依托性功能;从行政区划文化走向区域整合文化,回归公民文化的导向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彭小明 《兰州学刊》2004,(1):189-190,200
随着改革的深入 ,现代化进程步子越迈越快。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也越显不足。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需要 ,我国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必须更新 ,实现教育体制的转轨。 2 1世纪中国教育呈现六大走势 :封闭式教育走向开放性教育 ;划一性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 ;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一次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重普通教育走向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并举 ;重男性教育走向男女教育并重。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以及组织结构的"非中心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以及组织结构都出现了"非中心化"的趋势,传统社会及其组织的中心—边缘结构将为网络结构所取代。后工业化是走向合作社会的运动,而合作社会及其合作制组织在结构上就是网络结构,这一结构是与组织中的信任与合作联系在一起的。在走向后工业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社会以及组织的网络结构特征来认识信任与合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养老理念的嬗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理念指导养老实践,我国的农村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需要树立科学的农村养老理念。在出资主体上,需要从家庭主导走向社会主导,在服务提供上,需要从家庭提供走向社会化运作,在保障对象上,需要从照顾弱者走向普惠全民,在运作方式上,需要由政府包揽变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3,(9):148-153
民间慈善乃至其他单一慈善形式不足以自足,其长期发展必然走向多元慈善合作之路:由单一制慈善走向混合性慈善,从"中慈善"走向广义的"大慈善",从慈善冲突走向慈善合作。从其深层社会根基而言,多元慈善合作之本质在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现国家与社会之合作;通过确保私人利益实现公共利益;通过市场和社会途径解决民生问题。在现实国情之下,多元慈善合作在实践中可能出现基于合作的掣肘、基于选择的偏私和基于资源的依附等现实问题,故而,必须对其进行制度规范与资源平衡,在个人层面、民间组织层面和国家层面均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转变:符号拜物教的现实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社会正逐步摆脱匮乏、走向富足,也使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不断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物的“零度”使意义任意编码成为可能,从而成为资本家引导、创造消费的决定性手段。符号拜物教是一种新的拜物教形式,这种新形式既是透视社会的一个重要棱镜,也是走向更高阶段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走向主要呈现出从一般性走向具体性、从译介性转向研究性、从单一性趋向综合性等三大特征.同时,为拓展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野,就要深入挖掘马克思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思想资源,重点关注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理论探讨和自觉加强对现实社会建设进程的研究.尤为重要的是,要注重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研究中一般与具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以增长促发展既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要由以增长促发展走向以转型促发展。基于哲学的视角,这种以转型促发展主要表现为:根据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力量之转移的总趋势,逐渐推进社会转型,由权力社会走向能力社会;根据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总趋势,逐渐实现力量转移,由注重相对单一的政府主导力量推动发展,逐步走向注重市场的物质力量、公民的主体力量和政府的主导力量的合力推动发展;根据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推进人的需要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侯乃平 《理论界》2007,3(12):60-61
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中国未来的法治走向。中国社会正在由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这种变革应从摒弃人治、走向法治做起,从而实现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应通过对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工作责任、工作制度和工作监督体系的研究,形成学生党建工作保障体系,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当前,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非常普遍,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移动设备辅助英语学习现状,对包头师范学院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移动设备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并已利用一定的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但很多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视觉疲劳、不易做笔记、阅读习惯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切实关注并加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内容。理工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况的调查,认为目前理工专业学生存在着地理知识兴趣浓郁,历史知识相对贫乏;语言文字热情较高,文字功底明显不足;文学作品阅读不足,艺术素养止步不前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人文教育保证体系,挖掘高校与地方人文资源,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做强第二课堂,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促进人文教育思想的自觉养成,真正把人文素质养成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必须确立教师的地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方面。强化教师主导作用,改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主要包括,严格选拔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公共平台课或素质选修课,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大力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榜样的力量;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招生工作中吸引优质生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水平,高校为了争取生源,应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案,积极建立生源基地,规范招生工作,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生源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应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学生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促进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针对当前医学生出现的责任意识下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医学生责任观的建构,必须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使医学生认清责任;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使医学生接受责任;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使医学生履行责任。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高校、家庭和大学生关注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道德素质,改善就业环境,可以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预成性思维的框架中,教育目的就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后应达到的“终点”。预成性教育目的要么导致学生发展的集体平庸,要么导致集体失败,而且它还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在生成思维的视域中,教育目的指示着受教育者发展的“方向”。在当前,急需实现教育目的观从“终点”到“方向”的转换。生成性教育目的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变化,并给学生以发展的自主权。在生成性教育目的观看来,学生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知识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历史性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进行。要牢牢把握与时俱进这一精髓 ,积极探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相统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要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的创新 ,拓宽实践教育的领域 ,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 ,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 ,造就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