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者先前曾考证了郁达夫的《小说论》的写作和出版时间(载本刊八○年二期),纠正冯雪峰同志的一九二九年说。近阅读《近代日本文学辞典》(久松潜一、吉田精一编,一九五五年版),方知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小说《不如归》,自一八九八年问世后,至一九二七年九月该《辞典》出版时,翻印在一百九十版以上,郁达夫在《小说论》中说“已经  相似文献   

2.
《女神》中最早的诗篇究竟写于何时,解放以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邓牛顿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八年夏秋开始试作新诗。”(《南开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谷铺林同志说:“郭沫若同志从一九一八年初夏从事文学活动……”,并且具体地指出:“第一篇《死的诱惑》写于一九一八年初夏”(《破与立》一九七八年第四期);楼栖同志说:郭沫若“从一九一九年就开始写诗”(《论郭沫若的诗》一九七八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立群同志说:“《女神》写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破与立》一九七九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在一些郁达夫生平传略的记叙中,关于郁达夫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说法颇不相同,令人莫衷一是。为了准确把握郁达夫的生平活动,特别是很好了解他少年时期的思想情况,有必要把这段史实核对清楚。这里说郁达夫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行止,是指他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考入嘉兴府中学,至一九一三年秋随其兄郁华赴日本留学这一段时间的活动。关于郁达夫在这一期间的活动,于听在《郁达夫》中是这样写的:“一九○七年,‘春  相似文献   

4.
《晋阳学刊》1985年第二期发表了秦淮沙同志的《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之不能成立》一文(以下简称秦文),看后受到一定的启发,但我认为根本否认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不妥的,现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秦淮沙同志。一,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论述秦文在“立论的根据何在?”这部分中写道:“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究竟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能不能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提供论据?”我认为问题提得好,抓住了关键所在。秦文认为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所阐明的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认识”;“第二,说的是思想对世界的改造”。因此,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说成只是世界“可  相似文献   

5.
《采石矶》是郁达夫一九二二年,以清末著名诗人黄仲则为题材的一部历史小说,但据郭沫若的《创造十年》记载,这部小说的产生以及小说中人物的言行、思想则与胡适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似颇蹊跷,小说明明写的是已故诗人黄仲则,怎么和今人胡适有关系呢?近查创造社的旧杂志及胡适的书信集,方解开这个谜。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一九二二年九月,郁达夫在《夕阳楼日记》一文里,针对当时新闻出版界某些人乱译滥译外文书籍的错误倾向,提出了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6.
<正> 成仿吾同志的《纪念鲁迅》一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出版的《解放》周刊第五十五期,不久又发表在一九三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鲁迅风》第三期上。但是,这篇文章究竟写于何年何月?发表的年月是否就是写作年月?此稿何时由延安到上海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感到已经发表的一些研究文章中所谈看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7.
朱星《金瓶梅考证》中说:“有人说:不读《金瓶梅》就不知道《红楼梦》是怎样写出来的。因此,《红楼梦》是受《金瓶梅》的影响毫无可疑。最早持此论的是苏曼殊居士,他说: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见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第96页)这段话有两个错误的地方,现略加辨正于下:第一,“论者谓《红楼梦》全脱胎于《金瓶梅》,乃《金瓶梅》之倒影云,当是的论。”这句话并非苏曼殊所说。在《小说丛话》(见1903年《新小说》八月号)中,这句话是署名为“曼殊”的。但是,在当时,称曼  相似文献   

8.
1987年,笔者曾以《论李宗仁的抗战思想》为题发表文章(见《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八期)。着重探讨李宗仁提出并系统阐述其抗战思想的原因,及其内容和实践。其时,有关问题或者尚未论及,或者浅尝即止。今续前文试作再论,请读者指教。李宗仁何时提出并系统阐述抗战思想研究一种思想,评定它所产生的时间是十分必要的。李宗仁何时提出并系统阐述自己的抗战思想呢?他在回忆录中说:“经过长时期的反复考虑和研究,我于民国二十二年草拟了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沉沦》的问世不仅规定了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基本内容与风格,而且确立了郁达夫牢不可破的作家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也许是作家的称号过于神圣了的缘故,也许是《沉沦》等小说过于感伤了的原因,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位独具风格的作家差不多就在《沉沦》等小说问世的同时发表的那些闪耀着郁达夫早期思想光芒的文艺论文以及后来不断问世的散文、杂文等作品。事实上,这些作品不仅同样具有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且显示了郁达夫作为战士的思想与品格。其实,明显具有“作家自叙传”性质的《沉沦》等小说中的主人公又何尝不是反帝、反封建的战士?只不过作品中的主人公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再加上自身的一些弱点,表现伤感、颓唐,成了失败的英雄,因而不能被读者完全接受罢了。 如果说,在《沉沦》等小说中,为了从独特的角度表达反帝、反封建的主题,通过明显带有“作家自叙传”性质的主人公所表现的,主要是被郁达夫有意夸大了的性格中的消极、灰  相似文献   

10.
茅盾同志的长篇小说《子夜》的初版时间,现代文学史以及研究茅盾的专著,或避而不谈,或笼统地说:“初版于一九三三年初”。看来确有搞清楚的必要。 茅盾同志在《回忆录》(十三)上说:“《子夜》初版印出的时间是一九三三年二月初。”“《子夜》出版在三三年二月——这是实际出版的时间,开明版《子夜》的版权页上印的初版时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早期小说受到郁达夫自叙传小说的影响。《边城》的产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不是突兀的现象,同样得到《迟桂花》的深刻启迪,沈从文始终关注着郁达夫的创作,并抱着不变的钦服之情。郁达夫和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嬗变,也具有着某种相似的面貌。另外,《边城》人物的塑造,也有废名小说《竹林的故事》的影响。但是,《边城》依然是一部超拔之作。  相似文献   

12.
如果从灵谷的《郁达夫小说》这篇文章算起,那么,新加坡的郁达夫研究应该从1928年开始。但是,郁达夫引起新加坡学者的注意,则在1938年他去南洋之后,到1945年被害的短短几年里。新加坡的郁达夫热心者、崇拜者、反对者至少有三十多人写了不少于四十篇文字。这一时期,新加坡的研究者们似乎对郁达夫小说的兴趣不大,在为数不多的作品评论中,也都集中在对他的诗词的评论上。值得注意的是:一、新加坡学者对郁达夫下南洋宣传抗日救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二、1939年初马华文化界发生了一场由郁达夫《几个问题》而引起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其究竟发生于何时的问题,长期来史书记载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 一曰乾符元年说; 二曰乾符二年说; 三曰乾符中说。以上三说,孰是孰非?且辨析如下。第一种主“乾符元年”说的是《资治通鉴》和《平巢事迹考》。但此二书均为宋人著作。他们距王仙芝起义,相差二百余年,撰书时,虽有一定材料依据,但未必确凿可靠。《通鉴考异》卷二三曰:“按《续宝运录》:‘濮州贼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究竟何时第一次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什么?贺彦波同志在《历史唯物主义一词小考》(见《江汉论坛》1983年第6期)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后给人以启发。但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商榷。苏联学者巴加图利亚在《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中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术语首次出现在1890年9月21日恩格斯致约·布洛赫的信中。贺文也持这种观点。然而,仅就我所接触到的材料来看,“历史唯物主义”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1890年8月5日恩格斯致康·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指出:德  相似文献   

15.
老舍究竟何时赴美讲学?其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九四六年春,去美国讲学。”(山东师院中文系:《老舍研究资料汇编》第194页,1960年版。) 2.“老舍先生于一九四六年五月接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赴美讲学。”(黄苗子:《老舍之歌》,  相似文献   

16.
鲁迅究竟何时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学术界,这是一个还有争论的问题。有些研究论文,根据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所说,是创造社“挤”他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才明白了先前的文艺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因此认为鲁迅是一九二八年才开始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并受到影响的。近年来,有同志又根据《新民丛报》曾经提到过马克思的名字,以及《民报》上有  相似文献   

17.
<正> 屈原究竟放逐了几次?每次各始于何时?历时多久?放于何地?其因何在?这些问题迄无定论。《史记·屈原列传》记曰:“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目卷)顾楚国……”。“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可确信这应是司马迁关于屈原两次放逐的记述。今分论之。一、初放始年“屈平既嫉之,虽放流,(日卷)顾楚国……”指的是第一次放逐。这一段在《屈原列传》中是写在楚怀王“死于秦而归葬”及“顷襄王立”之后,于是往往被误解为  相似文献   

18.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茫茫夜》《秋柳》看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情感取向李南蓉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竟被某些人排列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后边,这里的因素很多。目前即使是对郁达夫创作的研究,也依然停留在《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篇上。就以几十年来评论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通过对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文本细读,去品味隐藏在文本中的或隐或显的身份焦虑。从某种意义上说,郁达夫及其小说人物的认同危机和身份焦虑,与其在"他者"文化的观照下的文化震惊和"文化恋母"息息相关。他的小说由是成为海外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与自我建构的艺术写照。  相似文献   

20.
《第一回中国年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反映中国国情的中文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24年2月初版,6月再版。32开精装本,2124页。每册定价大洋四元(当时物价很低,如邮寄平信,本埠每封一分,外埠三分)。主编阮湘是湖南岳阳人。他在写于1923年10月的序言中说:“不观乎欧美日本乎?政治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