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一步印证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结论的正确性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将是长期的 ;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将与传统的暴力革命有所不同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有前提、有最终目标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将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趋向问题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从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围绕“两个必然”论断进行政治经济学论证,到20世纪由资本主义“适应论”和“变质论”引发的一系列论争,再到21世纪资本主义危机频现推动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复苏,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对资本主义结构体系的分析不断深入,对资本主义未来走向的认识也愈加清晰。对这一问题研究总体经历了由预判资本主义消亡结局向全方位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体系的转变过程,贯穿这一思想史发展过程的主题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导逻辑的批判,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衰落趋势和资本积累极限存在的客观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制长期共存竞争的格局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城市居住空间是马克思恩格斯探讨资本主义城市空间时一个重要的微观视角,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关涉城市居住空间生产的社会性、城市居住空间的资本化及其后果、政府在城市居住空间生产中的角色,以及空间剥夺与空间正义问题,重新梳理和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居住空间思想对于我们审视当代人类的空间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社会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人口、自然和社会发展是相互适应的;在发展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变换断裂的现象,阐发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上,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和解的生态维度。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社会观,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概念的论述──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汤润千1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他们以对其所处时代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实际材料的具体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后资本主义未来新社会的基本要素和一般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是在分析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世界的现实场景和人类社会的存在背景构成这种文化动力观的叙事空间,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其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的思想指向是人的解放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随着理论的延伸和扩充,马克思恩格斯文化动力观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思想谱系,它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得到较为全面的检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那里有很多语言转换,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被赋予创新性内容。  相似文献   

7.
19世纪50年代初,由于欧洲大革命的失败和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即东西方革命的关系问题。正是在对这个关系的认识上,马克思形成了其完整的世界革命理论。世界革命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哪怕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能单独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世界革命理论无疑是马克思晚年提出跨越设想的理论基础之一。离开了世界革命理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就无从提起。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理论针对俄国社会的发展道路,根据特殊的世界历史环境所进行的一次灵活运用。重新梳理这些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思考东方社会出路所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到列宁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 ,既表明了现实社会主义是相对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具有历史内在依据的创新选择 ,也揭示出这一选择是一个远未完结的异常艰辛的探索。邓小平理论是这一探索的最新成果 ,但仍有不少重大问题有待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学”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立”的预设前提出发将马克思恩格斯在俄国公社问题研究上的差异扩展为对立,主要围绕着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上恩格斯的“单线论”和马克思的“多线论”的对立,在俄国社会发展前景上恩格斯的“悲观”与马克思的“乐观”的对立,恩格斯扩展“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应用范围背离了马克思等三个方面.持这种“对立论”观点存在三个认识误区,没有考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辩对象的不同,忽视了在1882年《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里两人已经达成统一的认识的事实,没有看到两人产生不同论述背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变化这一因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俄国农村公社性质和定位的分析、对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和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立场等重要问题上都有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后指出:“资产阶级的灭  相似文献   

11.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东 《江汉论坛》2006,12(7):12-16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仔细研究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会发现,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以下一些重大政治问题没有解决好,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一、如何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初建时期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后提出的基本原理。这个原理无论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原来设想的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还是对于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普遍联系到矛盾的同一性邓小平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世界历史和时代条件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以普遍联系观点与矛盾同一性观点为哲学基础的。人类社会已有漫长的历史,但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类社会基本上是以“民族历史”的方式存在着,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在封闭的体系中运动、发展,民族之间的有限交往虽然对民族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微不足道。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曾高瞻远瞩地揭露了近代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环境问题,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思索了解决环境危机的方案。今天,我们重温这些论述,对于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和精神条件;合作经济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股份制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形式等,标志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因素已经在资本主义内部生成与扩张.理性地审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两极化为本质特征的社会发展问题,在民族国家的框架内不能得到正确地理解。只有在世界体系的范围内,才能得出合理解释。现代世界体系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质上是在边缘地区复制不发达状态的机制。唯有改变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能真正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总趋势。列宁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提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整个历史时代,要学会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制关系的基本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方法,指明了处理两制关系的方向,还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间有着深刻的洞见,在他们的空间分析视域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空间生产样态,资本主义亦不例外。与前资本主义时代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人类空间生产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于地理-物理空间的扩大,更关涉社会-经济空间的拓展和文化-心理空间的变迁,三者辩证统一于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过程中,这些探讨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当代人类的空间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事。”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下进行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延伸。进入2 0世纪后期,随着冷战的结束,它已成为当今全球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起点的不一致,在经济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处于一种不利的被动地位。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不平衡地理发展以空间形象表达着历史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构成历史经验和历史叙事的基本问题。第二国际以来,不平衡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解放议程的中心问题之一,也是当代社会理论的焦点。在列斐伏尔和哈维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史密斯对资本主义不平衡地理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试图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情境中的政治突围提供知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