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迅速蹿起,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撼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凸显,但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做跨媒体传播,创建新旧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迅速蹿起,传统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撼动,新媒体的发展优势越来越凸显,但新媒体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而独立存在,传统媒体可以借用新媒体的渠道拓展其媒体空间.做跨媒体传播,创建新旧媒体之间的伙伴关系,从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
企业要做好信息时代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对接,在做好传统媒体的同时,引入做强新媒体,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这是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大势所趋。大庆石化公司党委宣传部针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挑战,积极探索研究如何科学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手段、两种平台,为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以适应公司当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传播的新需要,进一步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宣传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的媒介互动与传统媒体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与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相对比,才具有意义;换言之,传统媒体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被赋予某些其原本不具备的象征意义。同样地,新媒体也是在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中凸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既竞争排斥又相互依存。同为大众传播媒体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身处相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无疑面临某些共同的困惑和相似的选择;同时,作为相对比而存在的两极,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又面临着各有差异的受众,代表着不尽一致的利益诉求,因而必然承载着不同的社会心理期待,在一些问题上又必须作出不同的选择。作为社会公共传播机器,新旧大众传播媒体除了相互印证而获得其存在的价值之外,随着人人皆媒体时代的到来,还与日益兴盛的自媒体传播构成竞争。这使数字时代的传播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微妙。如此,传统媒体便又多了一重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概念区别于传统媒体,并以全新的技术形态为基础。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动的传播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或许它将成为另一次历史机遇,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传统媒介的自我优势,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开拓空间,并积极转变自我观念,才能在大众媒介的竞合时代里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公众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城市形象传播也打破了传统媒体时期媒体给受众“灌输”信息的现象.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集合了更多动力。在新媒体环境中,推动西南地区形象更加立体、全面的传播,应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形象植入式传播策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媒体传播技术也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媒体中单向的传播形式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为新媒体中双向的传播形式。虽然新媒体势不可挡地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崭露头角,然而传统媒体因其权威性、深刻性、严谨性而无可取代,仍然在全媒体阵容中牢牢地占领着一席之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非"势不两立"的两股对立力量,而是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地共同发展着,并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倾向。这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形式更丰富、传播内容更多元,这要求传统媒体记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清晰认知的同时,勇敢地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新媒体工具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将传统媒体的严谨和深刻与新媒体的迅捷和新颖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采访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新媒体崛起冲击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种媒体形态有效融合,将打开传统媒体新的发展空间,增强新闻传播力,加快传统主流媒体转型升级为新型主流媒体。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的传媒业尤其是主流传统媒体,应当围绕关键环节破局融合困惑,把握融合定位做强新闻产品,不断创新驱动实现融合流程再造,适应新技术与信息传播发展趋势,在与新媒体融合路上推进后发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蓬勃发展,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新媒体业务又为广播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媒介融合必然成为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微博、博客等自媒体蓬勃发展,人人都是记者和编辑。但新媒体在给人们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有害信息的传播和不良舆论导向提供了平台。由新媒体平台促发的舆情事件频频发生,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模式遇到了困境。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提升传统主流媒体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显得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传统媒体必须主动适应国内外舆论环境变化,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地市级媒体更是受到更大的冲击。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结合赣南报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体验,从定位、内容、品牌、经营等方面浅谈一下新媒体时代下地市级媒体如何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依托互相网的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的优势和局限,从做好深度阅读、与新媒体融合、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三个方面提出老年期刊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是对一直以传统媒体为主阵地的国企宣传工作提出了挑战。对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特点、优劣势及受众人群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国企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志丹县短信案”中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分析,论述了公共权力由于对新媒体特性的陌生,产生了应对中的恐慌,指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失语、草根阶层的边缘化、舆论监督的制度性缺失等问题。认为政务公开是一种积极的疏导,让言论自由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积极健康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格局;而对新媒体也要加强监控机制,对于恶意的信息传播,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5.
国外新媒体对我国政府形象的正确认知与我国综合国力不成正比。以英国广播电台对乌坎事件的网络报道为样本,基于接受理论分析报道体现的中国政府形象的正解、误读及成因,提出了基于报道改善中国政府形象的思考:政府以人为本,重视民众的合理诉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增强自身责任意识,满足人民的知情权;政府联合媒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展示当代中国人民的"微生活"。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240-24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有了新的方式。在新技术推动下,新媒体实现了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模式实现了创新。传统媒体在发展中要意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新闻传播要借助新媒体具有的优势,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注重传播方面的创新,提升市场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术界可谓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新媒体是与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形态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目前来说,新媒体是以网络、手机、移动电视和交互性电视为主要代表的新兴媒体。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媒体在社会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服务社会的功能越显著,新媒体报道的把关功能就越重要.新媒体参与重大自然灾难报道时,有效弥补了传统媒体报道的不足,但也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新媒体在参与灾难报道过程中出现了某些负面现象,这是新媒体灾难报道伦理应及时规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的发展受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同作用和影响。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发展速度和影响力远超传统媒体,其对旅游发展有着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研究分析表明,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实质上是表现为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新媒体对游客“凝视”起着先导作用;反之,游客凝视并非一成不变,游客对差异化事物的追寻和实地的旅游体验反馈亦可反作用新媒体这一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文章以重要新媒体微信为例,解读新媒体与游客凝视双向互动关系,并探讨二者的互动机制:微信主要从定点性、及时性、偶然性、定制化、微内容五个方面影响游客凝视;游客凝视通过聚合性、时效性、扩散性和反馈性、丰富性来影响新媒体。并据此提出从危机的应对与补救、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持、凝视域的全面兼顾、虚实对比的感知平衡四个方面来解决二者互动时出现的问题,使其保持持续有效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媒体融合推动了电视的新媒体化进程,同时,电视在科技、艺术等方面也影响着新兴媒体的发展走向,形成了新兴媒体的电视化现象。以电视为基础的传统媒体具有打造新型媒体的传统优势,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互构、趋同的发展态势表明,媒体一体化发展需要吸收传统媒体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全面评估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双重影响力,进而打造以人的身体为感知中心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