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盈率作为能够敏感反映出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方向标,在股改时期的反映如同戏剧性般涨落.股权分置改革对市盈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从市盈率的内部变化是否可以观测出股改对国内股票价值估值方面的推动力?这些问题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以实证研究为主,样本数据采用上证180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时间纵跨股改前后6年,对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对2010年之前在沪市上市的批发和零售业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63家批发零售业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顺序为:债务融资-内部融资-股权融资。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这种融资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通过对股改前后影响现金股利发放因素变量的研究表明,在存在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公司会减少发放现金股利.虽然在股改之后第一大股东对于现金股利还有正向偏好,但是程度在逐渐减轻,一定程度上使大股东减少了通过股利对公司资产的侵蚀,流通股比例在股改前后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股改前后,中小股东始终对发放现金股利持不欢迎态度,股改并未能彻底缓解大股东的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900家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对公司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地区差异未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影响.本文认为,从目前看来,一味追求股权分散似乎并不是最为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而应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确定较为合理的股权集中程度,使控股股东既能受到强度足够的激励经营公司,又不至于产生过度的掏空行为.因此,尽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会进一步推动股权的分散,但在目前我国的政策、制度背景下,保持一定的股权集中度,同时积极建立相应的监管、约束机制,有助于解决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优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比较分析了不同控股权性质(国有控股与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通过消除非流通股同流通股的制度性差异,进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以协商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重新配置,而控制权交易则是上市公司控制权动态配置的过程.以1997~2004年间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案例为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主要是由股权集中度的变化引起的.股权分置改革通过不断降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实现了公司控制权格局的重新安排,间接地起到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治理效率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2005-2006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改的943家A股票股改前后的股价表现,研究得出:股权分置改革对于市场产生正效应;从股改初期与中后期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股改信心不足,并导致了投资者初期对市场未来预期的非理性;股权分置改革只是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间的一次财富分配,股权分置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效力有限且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依然表现出“政策市”的烙印。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是保障股改效应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张慕濒 《社会科学》2008,73(6):76-81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建立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基础,其本质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协商方式重新分配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过程,并由此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行为,给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有必要从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效力的角度分析后股改时期我国公司控制权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综合指数,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股权集中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是正相关的,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是事关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借助序列相关检验和游程检验两种方法,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益率指标进行检验,可以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证综合指数不具有随机性,股票市场属于无效的市场;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证综合指数具有随机游走特征,股票市场属于弱式有效市场.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基本格局,完善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使我国股票市场从无效市场转为弱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提出,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在目前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后股权分置时代的股权结构将在保持相对集中的前提下适度分散.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支付对价与股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根本性制度变革,其核心内容是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换取股份的流通权。理论与实证表明:支付对价的多少与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但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的、流通股比例高的公司倾向于支付较高的对价。  相似文献   

13.
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治理效力最终体现为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借助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权的转移可能对公司绩效构成正向、负向的影响,也可能对公司绩效不构成显著影响,关键取决于公司股权集中度的状态及其变化,控制权转移所形成的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最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本文的研究为后股改时期保持适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于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前五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战略与公司长、短期负债融资选择的关联,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HHI、CS、MIL)显著影响公司的长、短期负债选择,且该影响还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竞争程度、管制影响)差异.由此可以得知长、短期负债能更好地刻画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选择与其产品市场竞争影响的战略关联性;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实践迥异于西方特征,即公司更青睐短期负债,且对短期负债具有"竞争型依赖",公司长期负债选择与其产品市场竞争的战略关联性偏弱.上市公司相对保守的债务融资中更保守的长期负债选择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管理仍很少虑及产品市场竞争影响效应,资本结构战略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现时存在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从财务原理的角度对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其内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该权衡利弊,作出理性与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论中外上市公司融资次序差异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西方公司完全相反。投资者对资本成本的认识模糊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偏好股权融资的关键因素。本文区分了作为投资者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的资本成本与公司实际筹资所付出的融资成本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 ,指出恢复资本成本原有之意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信用硬约束的低端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增配长期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股权分置条件下中国A股上市公司增配的长期财务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认为股权分置会导致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一致,导致增配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对流通股股东的"掠夺",从而使得增配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而且在增发中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研究忽略了对民营与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及影响因素差异的探讨.本文以2004~2008年的大宗股权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得出的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键在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由控制权垄断性、控制层级及家族控制构成的控制权强化机制是影响私有收益的主要因素.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减弱控制权垄断性、降低控制者的私有收益,然而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随时间推移先降后升呈现"U"型趋势,终级控制者的利益取向在短期回归公司价值本身后又开始出现偏离,其原因在于大股东依然能通过对公司和二级市场的双重控制攫取私有收益.为纠正民营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必须就控制权强化机制进行全面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融资偏好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股利分配是公司借助市场作用调整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而融资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手段。本文拟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出发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与西方企业不同,中国上市公司普遍表现出股权再融资偏好,以往相关研究缺乏从公司治理结构最深层的因素--特殊股权结构视角对股权再融资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1999-2003年中国沪深A股实施股权再融资的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有性质控股股东的行政层级与股权再融资行为正相关;重点国有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更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再融资行为呈现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或管理层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进行股权再融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