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落实违宪审查制度必须研究我国的违宪与违宪审查制度,弄清楚违宪审查的法律界定,以对违宪审查的概念、主体、客体、程序、审查方式、违宪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违宪就是指违背或破坏宪法的行为。在我国必须从一切有利于各宪法关系主体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这一基本目的要求出发来理解和界定宪法的概念,认识与界定违宪和违法的联系与区别。违宪制裁就是国家有权机关,对违宪者依其所应负的违宪责任而采取的惩罚措施。违宪与违宪制裁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违宪制裁具有区别于一般法律制裁的基本特征。为要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与违宪制裁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主体的宪法监督机构;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方式;进一步健全我国的违宪控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宪法司法化中的违宪审查制度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佳铭 《文史哲》2004,(3):144-149
宪法司法化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违宪审查,即对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否合宪进行司法审查;二是司法判断,即适用宪法以裁判疑难案件。因此,违宪审查制度应选择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作为制度模式。普通法院依据宪法制度行使违宪审查权并不构成对最高权力机关权力的侵犯。  相似文献   

4.
立法归类与宪法平等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决定了必需对包含立法归类内容的法律展开违宪审查。在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可以借鉴美国"三重基准"的违宪审查制度,在确立个案所适用的审查标准后,从归类范围的合理性及手段与目的间的关联性两个方面,对立法归类展开违宪审查。此外,立法分类在实践中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应该采用更加明确的数据标准方式来重新划分"三重基准"各个标准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违宪审查制度是以宪法的存在为前提的.从19世纪到现在,各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资产阶级违宪审查制度以自然法思想、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分权和制衡论为其理论基础.我国宪法中规定的违宪审查制度,符合世界宪政运动发展的趋势,但还需要完善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主体;建立健全我国的违宪审查程序;完善我国违宪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包括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是否违反宪法而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审查和处理,是监督和保障宪法真正能够得以实施的一种手段。违宪审查和宪法保障、宪法监督、司法审查及宪法实施等相关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广泛使用的"违宪审查"概念在内容上对应于西方语境中的"constitutional review",但是反过来,"constitutional review"的原译很难直接对应"违宪审查"."违宪审查"概念在方法论层面主要表现为审查中的一种方法以及否定性功能."宪法审查"、"违宪审查"与"合宪性审查"概念间的混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方法论认识的缺失."是否违宪"与"是否合宪"在方法论上具有截然不同的内容.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分,在学理上可以溯源至塞耶谦抑主义.从作为实践形态的合宪性推定方法可知,"合宪性审查"概念在方法论层面具有特定的内容.通过在方法论层面辨析"宪法诉讼"、"司法审查"、"宪法实施"、"宪法遵守"、"宪法适用"、"宪法执行"、"宪法监督"等相关概念,构建以方法论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对于宪法方法的知识完备以及中国宪法审查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内行政行为分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对每一种行政行为详细研究论述,难以做到。必须借助分类的方法,才能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不同类的行政行为,其内容、特点、适用原则均有差异。科学地对行政行为进行分类,以类为单位进行研究,就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对行政行为分类的科学程度标志着行政法学研究的成熟程度。   行政行为概念是个舶来品,它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德国行政法学鼻祖奥托·麦耶是首创者之一。奥托·麦耶倡导的行政行为这一概念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的。这一名词被大陆法系国家以及受大陆法系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日本违宪审查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从法律草案的起草、提出,到审议,再到法律实施之后的各个阶段中,违宪审查均发挥其机能.由此可见,日本违宪审查制度不仅是法院在宪法诉讼中进行事后审查,其违宪审查的机能也延伸到事前的党派、内阁以及参、众两院的审查.在这样的过程中,违宪审查机能的"分散"与"统合"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程杰 《中州学刊》2005,(4):69-71
宪法制裁不同于违宪责任和违宪审查,它是指在违宪审查的基础上对应承担违宪责任者采取具体处理措施.在我国,宪法制裁的对象包括违宪的法律和有违宪行为的特定国家公职人员,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一般的公民个人都不是我国宪法制裁的对象.目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下成立的法规备案审查室不是我国宪法制裁的专门机构,但可以考虑以其为前身在全国人大下设立宪法委员会来行使宪法制裁权.  相似文献   

11.
宪法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属于前宪法现象的范畴,而政治宪法则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宪法,属于宪法现象的范畴;宪法政治表达了政治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政治,解决了一个重要的价值问题,而政治宪法则描述了宪法是什么样的宪法,属于一个地道的事实问题;政治宪法范畴侧重于制度的宪法,具有静态性,宪法政治范畴关注于运行的政治,具有动态性;政治宪法注重政治之于宪法的影响力,以权力为本位,而宪法政治立足于宪法之于政治的正当性,以权利为本位;宪法政治强调政治的运行以宪法为体,宪法之于政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政治宪法则表明宪法的设计以政治为用,宪法之于政治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宪法学在谋求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采取站在更高层面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文化的视角是推动宪法发展的极为重要的理论方法论。宪法发展目标的设定、宪法精神的养成、宪法基础的生活化都提示人们要关注宪法发展的文化背景问题。从实证的角度看,"文化多元与宪政实现"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命题,而是主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考虑中国社会的认同度和支撑度的问题,这更有利于我们对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变迁与宪法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变迁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同于宪法的产生、发展和宪法修改。通过加强宪法解释等方式实现宪法变迁,避免频繁修改宪法,有利于良好宪政秩序的构建和宪法权威的树立。宪法解释是宪法变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基于此,应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宪法解释权,使其与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权力衔接,形成二元宪法解释体制,并为宪法变迁的实现提供制度基础和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将和谐社会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和谐社会内容应明确写入宪法,即宪法明确“和谐社会”条款,确认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以及相互关系,通过健全违宪审查和舆论监督机制的途径来完善宪法,从而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林金贵 《学术探索》2006,1(3):44-47
“人权入宪”后,对什么是宪法精神,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宪政,是理论界引起诸多争论中热点话题,本文首先评判了当前学术界关于宪法精神的论争,认为当代中国的宪法精神正在从国家本位向人权本位转化,并指出中国人权的本位转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指出了现行宪法应当进一步改进之处,论证了“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是当代宪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宪法之维系和宪政之建立与巩固,有赖于对宪法的复合式理解。宪法的内容构成、属性、层次以及宪政之建立与巩固过程,都是多元化的。宪政经济学视野下的契约宪法观、协作装置宪法观、惯例宪法观与自发生成的制度宪法观都把宪法简单化与单一化,因而无法解释宪法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也无法说明宪法是如何维系与宪政是如何建立与巩固的。要建立和巩固一个宪政体制,宪法的制定必须与某一共同体的惯例保持一致,同时,宪法必须具备稳定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时期,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经常会产生冲突,使得一些改革措施面临违宪性争议。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宪法的滞后性与社会的发展性之间的矛盾;宪法至上理念与宪法工具主义思维之间的背离;宪法形式上的至上性与实质上的非至上性之间的割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冲突,需要将当前宪法由"总章程"式的宪法模式转变为原则性的宪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秦强 《兰州学刊》2007,(4):89-92,138
从本质上讲,宪法体现的是一种控制权力的理念,但控制权力并不是宪法的根本目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9.
宪法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适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已成为一种世界现象,我国应当予以重视。美国宪法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适用机制是将一些私人行为视为国家行为而进行违宪审查,德国宪法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适用机制主要是运用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者的间接效力理论由普通法院在处理民事纠纷时依照宪法来解释法律,间接适用宪法。二者在适用方式、适用范围和效力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德国的模式更值得我国仿效,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第三者间接效力理论,构建我国宪法在民事纠纷中的司法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行政立法在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行政立法有违宪违法行为发生,而又得不到及时纠正,产生的危害将是难以想象的,如2011年废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即是一例。为了防止行政立法违宪违法情形的发生,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常规监督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国对于行政立法的监督存在相关监督机制不周全、监督机关的监督不作为等问题,如何完善行政立法,应当是研究者不容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