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宗 《兰州学刊》2008,(Z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异化劳动"概念的内涵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彰显着马克思独特的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框架内的实证的经济学研究也孕育着马克思思入人的现实存在的切入点—物质资料的生产。因而"异化劳动"概念虽不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成熟概念,但在马克思哲学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虽然在他1844年后的著作中也能找到其表述,但已不再作为核心概念使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可以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国民经济学的一切范畴,但是到了《资本论》,马克思却是以剩余价值为核心概念。为什么马克思要放弃借助“异化劳动”概念阐明经济学范畴的计划?沿着这一问题出发,可以发现马克思不再借助“异化劳动”概念的四重根据。厘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转换历程,是研究“两个马克思”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国民经济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劳动异化理论,从四个方面揭示出工人阶级的劳动异化。在此追溯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来源,分析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概念内涵和具体内容,并阐述了马克思早期异化思想的蕴含之意,得出导致工人阶级劳动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存在方式,异化的克服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只有通过提高人的对象化劳动实践能力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4.
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建构中,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其思想发展的一个制高点.青年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来源于黑格尔又超越了黑格尔.在黑格尔那里,劳动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行为,是自由的真正“显现”,其本质是一种精神劳动.马克思在继承和发展黑格尔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把劳动概念注入人本主义逻辑,通过对劳动异化和资本的批判,从而实现了精神劳动向现实劳动的复归.  相似文献   

5.
王晓龙 《南方论刊》2007,42(8):52-5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这个重要的概念,并形成了异化劳动理论。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本质,可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显露了它的消极方面。马克思深入分析了这种现象,并揭示了共产主义将是对异化劳动的积极的扬弃,从而使人向人的本质复归。  相似文献   

6.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改造了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石。剩余价值确立后,马克思改造并完善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突出了劳动条件与劳动相异化,使之更科学、更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俞吾金教授在其<"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马克思异化理论发展中的视角转换>一文中提出三个涉及马克思异化概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关系的新见解:(1)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2)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一个从"道德评价优先"到"历史评价优先"的"视角转换";(3)异化概念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地位不是象征性的、边缘性的,而是实质性的、基础性的.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本的分析,现提出三个不同意见:马克思在其成熟时期的绝大部分重要著作中都没使用过异化概念,俞吾金教授说"马克思一生都使用异化概念"不符合实际情况;俞吾金教授所说的异化概念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概念,由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已经放弃这一概念,因而他所说的情况--在马克思异化概念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视角转换",实际上并不存在;俞吾金教授所说的异化(劳动)概念还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因而它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连象征性的、边缘性的地位都谈不上,更不要说实质性的、基础性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实现了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大转变后,开始建立新世界观科学体系的探索过程,继而深化其哲学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无疑是这种新世界观探索的重大思想成果。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规定、作用等问题的阐述,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热衷谈论“异化”,在人们思想上一度造成混乱,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和前途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对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演变与发展,作一番考察,以便弄清楚这些言论到底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特定含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创异化劳动概念,把当时流行于哲学界的异化范畴引入了社会经济领域。异化劳动概念侧重分析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其出发点是社会存在,不是抽象思维;它研究的是现实的经济关系,不是虚妄的精神关系。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异化,费尔巴哈提出的人性异化的根本区别。 异化劳动概念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客观的对立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这首先表现在马克思规定这一概念的目的上,他说:“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兼论实践、生产和劳动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平 《人文杂志》2006,42(3):21-27
本文在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作了系统的梳理和说明.本文着重指出,在从早期的异化劳动概念向后期的"劳动的异化"概念过渡的过程中,严格的经济学意义上的雇佣劳动概念是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得以最终走向科学的关键.此外,在具体的分析中,本文对劳动、实践和生产这三个概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的逻辑过渡关系进行了必要的说明.由此出发,本文对国内理论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刻阐述和剖析,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并指明实现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的根本道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异化劳动现象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为此,全面认识和分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前我国存在的异化劳动现象,深化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解,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展示出一种崭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不仅是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而且也包含着对传统的诠释学方法的改造和吸纳。在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辩证法和诠释学的方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和诠释学的方法向我们表明异化劳动是何以发生的,以及我们如何知道发生了异化劳动。马克思在《手稿》中追问的问题与其说何谓异化劳动,毋宁说我们何以理解异化劳动。马克思的这种追问方式与现象学—诠释学的追问方式有类似之处,但与实证主义的追问方式完全不同。通过比较马克思的辩证法与现象学—诠释学的方法和实证主义的方法的异同,我们更容易看清楚马克思在揭示异化劳动中的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异化理论新探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提法大体有三种:异化概念、异化劳动理论、异化理论。我认为,前两种提法不够妥当,应该提异化理论。这是因为: 异化概念的提法,不能反映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丰富内容。黑格尔曾运用异化概念建立他的辩证哲学,费尔巴哈曾运用异化概念批判宗教,在他们那里异化起着哲学拐棍和杠杆的作用,是一个缺乏实际内容的空洞概念。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是把异化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的,但其社会内容却很模糊。德国左翼黑格尔派,在批判普鲁士国家的时候,把异化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之后,并没有放弃异化理论.其实,早在《巴黎手稿》的《穆勒评注》中,马克思就已经转换了异化逻辑,从自我异化逻辑转到了交往异化逻辑即关系异化逻辑.而到了《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关系异化理论更加成熟.无论是摆脱了抽象类本质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是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论述,都表明马克思这时在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异化理论已经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及发展趋势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7.
曹玉涛 《中州学刊》2005,46(6):142-144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基础是“实践”。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 一 在早年,马克思恩格斯还没有明确提出“生产实践”的概念,“生产实践”所包含的内容是在“异化劳动”的概念下透露出来的。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露了私有制下异化劳动的罪恶,亦即异化劳动的消极方面。同时,马克思又认为,劳动异化就是人的生命力的对象化,人的力量、人的活动的对象化。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虽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与人  相似文献   

19.
在《巴黎手稿》的研究史上,卢卡奇曾提出过一个黑格尔将对象化等于异化,而马克思则严格区分了两者;黑格尔肯定了异化,而马克思则否定了异化的命题。但是,如果仅就《第一手稿》的[异化劳动]部分而言,这一命题是正确的;而对《第三手稿》的[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而言又是错误的。卢卡奇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没能看到马克思对异化概念所做的狭义和广义之区分,没能看到《第一手稿》和《第三手稿》中异化概念的差别。因而,重新解读的意义在于指出卢卡奇命题的适用范围,重新定位早期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异化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考之中。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中心,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生活状况,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形式,提出了人的本质异化思想。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于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