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消费者感知价值的角度,以TAM和VAM为理论基础,研究影响消费者移动购物意愿的若干关键因素.采用调研问卷方法,运用SPS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情感体验分别对移动购物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感知风险对移动购物意愿呈显著的负相关,感知费用对移动购物意愿呈负相关,但影响并不显著,感知价值对移动购物意愿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为基础,探讨消费升级下在线信任及其对在线消费行为的影响,选取商家声誉、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和促销活动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线信任、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此外,在线信任在物流服务质量、平台功能以及促销活动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商家声誉对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当前,在消费升级环境下,线上零售商应注重声誉的打造,通过提高在线信任来降低减轻消费者风险,同时在运营中优化线上购买流程和商品陈列设置,精准匹配促销信息,保持顾客感知优势.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零售行业的营销过程中,顾客购买决策往往会在营销人员的正面影响下,建立起消费信任,进而强化购买意愿。然而在网络购物环境下,由于时空差异,消费者与营销人员存在信息和情感迟滞,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因缺少对商品及服务预期价值的即时强化造成购买体验感知偏差,从而对购买决策过程产生消极影响。研究从预期价值理论视角,通过实验方式系统考察消费者态度对惠顾意愿的影响。将消费者感受预期价值的途径总结为两类:稀缺性和有用性。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消费者感知信任和感知风险对于购买意愿具有调节作用。同时研究结论也为在线零售商改良消费情景体验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8,(4):91-101
以山东省473个消费者样本为例,以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努力期望对网站熟悉度、社会影响对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产品熟悉度、网站熟悉度对感知风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感知风险进一步对购买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绩效期望对网站熟悉度、努力期望对感知风险和产品熟悉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不显著。电商企业应在把控好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增强网络购买系统的易用性,提升消费者网站熟悉度以降低其风险感知,而政府有关部门应针对生鲜电商市场特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零售商自有品牌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感知价值角度出发,研究了自有品牌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三个利得维度和感知价格、感知风险两个利失维度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了零售商形象对感知价值与购买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有品牌的情感价值和功能价值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自有品牌感知价格、感知风险和社会价值对自有品牌购买意愿没有显著影响;零售商形象对自有品牌感知价格与购买意愿间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网购体验质量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基础概念模型基于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社会行为学理论,并且在加入感知价值、花费代价、信任程度、愉悦程度四个变量后进一步发展为扩展概念模型.从网购行为的消费者决策链出发得到的网络渠道质量、网站质量、交易质量、售后质量以及他们的具体维度共同构成了网购体验质量.通过分析网购过程中消费者体验质量的构成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制,最终得到网购体验质量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完整概念模型及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清楚企业社会责任和消费者信任的概念和类型之后,以有机产品消费为例,通过对消费者的访谈发现当消费者感知到一个零售商的社会责任感越强,就会越发信任这家零售商销售的有机产品。而消费者的信任则会转化为购买产品的意愿,从而零售商就会从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中获益。在公司和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信任是一个核心变量,社会导向的公司可以用信任来改善它们的竞争表现。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普及催生了"指尖"旅游信息服务的繁荣.本文基于SOR(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模型,从影响购买意愿的旅游APP出发,以嵌入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关系嵌入(关系质量和关系强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检验了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关系质量对购买意愿的影响需要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关系强度对购买意愿具有直接显著的影响.探讨嵌入理论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具体运用,旨在为营销实践者关注用户与旅游APP的互嵌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O2O模式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巨大潜力。文章以旅游业中的在线订房服务作为代表,研究消费者线上预订行为,针对网站特性探析消费者在线订房意愿,为互联网行业发展提出实质性建议,同时也可为其他新兴产业发现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以理性行为理论(TRA)作为基础架构,构建以信任为中介变量的关系模型,包括6个构面(感知规模、声誉、信任、态度、感知利益、在线订房意愿),并提出7条假设。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6条假设成立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感知利益与在线订房意愿之间的假设不被支持。本研究为管理者吸引消费者进行在线订房提供了有效可行的管理建议,亦为学术界在未来探索消费者信任在不同类型网站中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鲜电商逐渐兴起,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样的生鲜消费模式.受制于较低的消费能力及较小的生活活动范围,大学生生鲜消费习惯与其他消费者相比,其生鲜电商普及率不高.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的消费主力,校园市场有引领社会青年市场发展方向的作用.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生鲜电商消费意愿,以及大学生群体消费意愿与其他群体有何不同,对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AM2-IDT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生鲜电商消费意愿受感知有用性、感知信任和态度的直接影响,受感知易用性、个人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间接影响,且感知有用性和态度在其中起中介效应,其中感知信任、社会影响和个人创新性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与其他消费者之间差异明显.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生鲜电商行业在大学校园市场中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购物风险。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利用淘宝网交易数据对 C2C 市场上消费者的从众决策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C2C 市场上店铺的日销量在店铺间存在二八分布的特征,说明网络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从众行为。基于面板模型对店铺市场份额的研究表明,店铺历史销量信息对消费者选择店铺的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店铺信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建议 C2C 交易平台增加退货量指标、动态销量图以及销量和价格的相互对应信息等,以促进消费者理性购物。  相似文献   

12.
产品信息欺诈是电子商务欺诈的典型代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信息欺诈的风险感知,已成为保障网络交易空间安全的关键。为度量消费者在电商交易中对产品信息欺诈的感知风险,基于产品信息欺诈特征,提出了感知风险分为产品评价风险、价格风险、推荐信息风险、配套服务风险和产品信息展示风险等五个维度,开发了“我认为商品评价不是消费者做出的真实评价,是商家刷的”等24个测量题项。建构并验证五维度一阶因子模型、单维度二阶因子五维度一阶因子模型的感知风险结构的测量模型,提出了后者的测量结构更优,有助于对消费者感知行为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消费者的乳制品购买恢复和恢复速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有老人的家庭对乳制品的购买恢复越容易;(2)消费者非常信赖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的监督;(3)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石家庄消费者的消费恢复明显慢于非事故地区北京和天津;(4)消费者在做消费恢复决策中,收入越高,越容易做出不恢复消费的决策。但是,一旦消费者作出恢复的决策,将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恢复到以前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4.
消费信任发生机制探索——一项基于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是促进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在梳理以信任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基础上,对消费信任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编制了消费信任发生机制的量表,并运用此量表调查了中国7个省市和地区的529名消费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消费信任的发生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声望和理性计算结果对消费信任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消费者做决策时对刻板印象的偏好及其对商家的认同也对消费信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主流网络营销路径的优势,指出存在应用层次低,过度依赖分销、产品同质化严重、专业知识和人才不足、缺乏互动和交流几方面的不足,结合不同类型旅游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提出可通过第三方代理平台、自建直销平台、淘宝网店直营、旅游团购、微博和社区营销五种盈利路径的选择和重视程度予以区分。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平台性质与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是随着电子商务兴起而出现的一类特殊商业现象,其经营者不直接销售商品,而是提供撮合消费者与商品服务销售者的信息技术平台,并可以提供相关服务。通过分析电商平台与传统销售商异同,借鉴现有法律中关于展销会、集贸市场等最接近电商平台的市场主体的相关法律规范,认为需要从立法上研究电商平台的性质与权利义务,确立第三方电商平台区别于销售商也不同于展销会组织者、集贸市场经营者的独立法律地位,以便合理界定其责任界限。提出了电商平台应当承担合理谨慎的注意义务的建议,如果能够得到立法采纳,司法和行政执法均可以根据平台运行实际和科技发展状况,通过审判或者行政执法当中对合理谨慎义务的解释尺度进行调控,在打击假货泛滥与寻求电商平台企业管理能力、负担之间寻求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7.
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近来受到反垄断执法与司法机关的关注,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理论也被运用于相关案件的处理中。由于当前我国电商市场动态性较强、消费者粘性较小、商户转移成本逐渐降低以及平台抗压能力较强,滥用相对优势地位理论的核心“纵向依赖性”可操作性较差。该理论的适用可能违背竞争中性理念、过度干预市场以及异化《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在对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进行反垄断法规制时,界定电商平台相关市场方面应注重考察商户所在的付费市场,排除传统市场并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商平台;认定电商平台市场支配地位方面应将商户规模纳入市场份额,适当延长认定交易量型市场份额的时间,并重视平台生态以及数据对市场支配地位的塑造,以及考虑商户转移成本、消费者偏好与配套设施标准性等市场壁垒;以行为对有效竞争机制的损害为重点,只在行为限制竞争的消极效应明显大于平台经营效率、消费者福利提升等积极效应时,认定行为违反《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