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着重提出并多方面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这种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美学走向社会生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审美教育的实施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它侧重于以美的规律塑造人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入一种新的人生境界,而目前美育的这种独特价值还只是停留于审美教育的理论内容中,在审美教育的实践环节中却并未得到完全体现。造成这一状况的症结就在于,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美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克奇 《云梦学刊》2003,24(3):98-99
按照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不仅要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而且还要增强人的体质,塑造人的健康体魄。因此,进行体质教育,不可避免地有审美教育的参与、交融、渗透。  相似文献   

4.
贾静  宋薇 《江淮论坛》2007,(3):176-180
技术的统治和建立在技术文明基础上的平面文化是导致个体人格失衡和精神危机的主要根源,而重建审美之维就是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必要途径.当代美育对于个体和谐人格完整人性的建构,主要通过审美态度的陶养、审美趣味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境界的培养来实现的.美育对于塑造和谐人格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其二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其三是当下性与永恒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而审美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其独特性在于它的全面整体的渗透性,具体表现在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以美健体上。审美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教育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塑造他们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全面素质,艺术教育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发展阶段性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在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中,审美教育对实现人生的跨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审美教育不仅满足了个体的情感需要,而且创造出了对知识、文明的理性需求,是达至审美的人生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审美素质是现代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它既有独立性,又能对道德、心理、人文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是要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潘雁飞 《兰州学刊》2005,(5):272-274
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人离不开美育,审美情趣与审美想象的培养成功与否,最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古典文艺教育中遵循美育规律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想象便是最切实际最有效的素质教育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的人生价值概念内含着逻辑矛盾.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由此就使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个体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必然性,然而有盲目和自觉之区分.自觉的人生价值肯定使个体能自觉地对待人生中的痛苦和逆境.人生价值的自我否定总与盲目性联系在一起,其极端体现就是自杀.自杀是一个悖论.珍惜生命,没有任何理由把自杀上升到精神崇拜的高度.人总是由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人总处在自我塑造之中.人生自我塑造既发生于社会又影响于社会.人生的审美境界来自人生艺术化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多样性的实践形式,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分析,学校体育对学生有健身思想教育、促进智力发展、促进感情发展、提高审美、促进个体社会化、提高娱乐能力及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与审美经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的培养与传递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艺术活动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具有客体指向性、感受自由性、情感超脱性、主动发现性和综合完整性等特点,其总体效果是提供一种高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使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见。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交流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在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组成的整体艺术活动中,审美个体的审美艺术经验得以全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胡沫  东建广 《河北学刊》2007,27(1):78-8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生命线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在个体精神和思想政治素质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就是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人性在经济学意义上的跃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欲求,最终成为主体的自我生成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张明秀 《社会科学家》2012,(3):123-125,140
生活境界是个体在人生的一定阶段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价值反思的基础上其人生发展在观念中达到的程度和水平,是对人生境界的丰富和超越。高等教育只有关注大学生的境界问题,才能是一种有境界的教育,才能是一种健全的教育。90后大学生生活境界的提升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90后大学生的生活境界的现实道路主要是保持知足快乐的心态,培养平视的人生态度,追求有理想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张伟 《河北学刊》2008,28(1):232-234
个体人格失衡和精神危机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建审美之维是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必要途径。当代美育对于个体和谐人格、完整人性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审美态度的陶养、审美趣味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境界的培养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人格和谐的目标: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当下性与永恒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朱立元 《学术研究》2022,(4):142-153+178
德国古典美育思想是马克思美育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康德、席勒、黑格尔的观念论历史哲学模式及其美育观进行了深刻批判,实现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德国古典美学、美育思想的革命性超越。这表现在:第一,马克思关于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作为共产主义最终目的的学说是对康德“人是目的”思想的超越;第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由观是对席勒自由观的审美乌托邦主义的超越;第三,马克思自由劳动时间论是对席勒“审美无时间规定”论的超越;第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异化劳动造成的社会和人性的分裂的批判,超越了席勒对人性分裂的揭露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第五,马克思关于个体和人类共同自由发展的理想是对康德、席勒偏重于“族类”发展思想的超越。马克思以人的现实解放为根本目标的历史哲学,实际上也设定了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通过审美和艺术鉴赏,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素养,塑造和改善人的美好心灵,全面提升人自身的精神文明素质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今天在立德树人、铸根塑魂总目标下开展全社会的美育工作有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转向对审美教育的影响特别巨大,因为审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实践和艺术创造实践.实践转向将使审美教育由意识形态教育转向审美实践教育,转向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本身.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将由学校教育转向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审美教育的学校实践,同时注意家庭和社会的审美教育实践.审美教育的实践分析还将由感美美育和立美美育的实践分析转向创美美育的实践分析,不仅培养和丰富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意识,而且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造美和艺术的技能、技艺、技巧,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培养和造就审美的人.审美教育将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自由创造性过程中培养和造就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一种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在新的世纪具有空前重要的地位。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生活的艺术家,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与自身。应该说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的审美教育已从新时期以来开始实施并将在新时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