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蜀天门观念与蜀楚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星堆出土的玉璋图案 ,形象地刻画了古蜀国的祭祀情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刻画了天门的象征 ,应是一种比较原始和质朴的古蜀人早期天门观念。这种天门象征后来演化为双阙的造型 ,如简阳鬼头山崖墓 3号石棺画像和巫山东汉墓中出土的 7件鎏金铜牌饰件上都刻画了双阙与“天门”二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葬出土的彩绘帛画 ,也表达了迎送墓主人升入天门的主题观念。由此可知 ,古代蜀人的“魂归天门”和楚人的“引魂升天”在主题观念上的一致性。这也说明了古蜀文化与楚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古代蜀人是怎样得名的徐南洲四川古称巴蜀,又简称为蜀。早在远古时代就有蜀人、巴人以及许多氏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先后建立了蜀国和巴国,创造出璀璨的“巴蜀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在于探讨古代的蜀人因何而得名,即主要从《山海经》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出土了青铜面饰的西周早期燕侯墓位于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墓号为1193号,该墓随葬的青铜面饰有4件人面饰与5件兽面饰,该墓还出土了青铜重器克罍、克盉,其上面都发现了重要的铭文。这些青铜面饰曾被认为是用做盾饰,该说法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该墓地出土的同类青铜面饰的考察,并结合边疆民族学调查资料来论证该西周早期燕侯墓所出土青铜面饰实际是用做面具的,应是墓主生前主持祭祀礼仪所使用。周初最高统治集团的迷信程度十分严重,甚至直到春秋时期,祭祀仍为国家的重要规制。西周早期燕侯墓随葬的青铜面具既是艺术珍品,也是神权之象征。  相似文献   

4.
1 史载有“鲜卑郭洛带”,形状如何,至今不太明了。目前在日本展出的“中国古代北方骑马民族文物展览会”上,有鲜卑人的两副带饰,一副是土默特左旗讨合气村出土的,另一副是和林县另皮窑村出土的。每副带饰四件,两件是带头,另两件是配在带头左右的饰牌。带头略似马蹄形,圆头方尾,今称带扣。子扣作长蹄形,母扣作扁蹄形,在母扣上有弧形穿带孔,以便挂钮或系带扣合。饰牌作竖长方体,形状相同,是跟着带头的配饰。每件带饰上都有精细的花纹,如果把它镶上皮带系在腰中,腰前横着四个黄金制成的饰牌,金光闪烁,显得十分富贵华丽,这就是“鲜卑郭洛带”。(见封三图片)  相似文献   

5.
壮族图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岭南的古代文物——铜鼓,型式典雅庄重,鼓体铸有太阳、云雷、翔鹭、羽人船、园涡等纹饰,十分生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兀立于鼓面周边的青蛙立体浮雕。立体蛙饰分为单蛙、群蛙、累蹲蛙和累蹲群蛙等数种类型,造型别致,栩栩如生。蛙饰之间偶而也出现一些武士、马、牛撬等立雕,但都小于蛙饰,显然成为陪衬,足见立体蛙饰所占有的特殊地位。古人曾经试图对此作出解释,但都没有找到过正确的答案。1963年,郭沫若看了广西出土的铜鼓上的蛙饰之后,曾说:“或解为图腾,恐未必然。”(见1963年12月《光明日报》)这里虽然只是提出一个疑问,但我认为解为图腾是比较合乎实际的。首先,蛙黾曾经被古代殷人奉为图腾。在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部落彩陶上,也发现有蛙类的图象(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第263页)。古代越人也曾崇拜蛙黾。由此可见,蛙黾是曾经被尊崇为神物的。其次,各民族总是把自己的图腾描绘或雕刻在适当的地方,以便供奉。突厥人“建狼头旗,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北方商周墓葬出土的11件"弓形饰"或"月牙形饰",做了初步的考察,认为它们是用作"胸饰"或"项饰"的,均是某种身份的标识物。  相似文献   

7.
和田约特干出土猴子骑马俑与猴子骑驼俑源流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疆和田约特干遗址出土的猴子骑马俑和骑驼俑特征的分析 ,联系古代印度文献材料和北方青铜有关遗物 ,认为它们在这二类组合的观念和图像的传播过程中占据着关键位置。  相似文献   

8.
刘煦 《殷都学刊》2013,34(1):45-48
北方长城地带汉墓中的这些特殊葬俗,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丧葬习俗的影响与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草木灰与芦席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除湿防尘,这与墓中潮湿的环境与所用葬具为木质有关。撒金箔、谷物、盐与双棺颠倒置放则反映了人们的丧葬观念。金箔、谷物、盐作为一种随葬品或镇物在生者的想像里可以确保死者在地下世界的安宁。双棺颠倒置放除反映了保证死者安宁的观念外,还被赋予了保护生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的宇宙观对一部分考古遗存现象解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女真墓葬出土的腰带镂孔牌饰、契丹墓葬出土的金帽、红山文化的筒形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以及悬棺葬等考古发现都可以用萨满教宇宙观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据考证,中山国是北方白狄人建立的封建小国。白狄是狄人的一支,因为民俗喜欢穿白衣服才被称作“白狄”。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八年,河北省文管处考古队对平山县古中山国王陵群的发掘,打开了一个在地下封闭两千二百多年的巨大的艺术宝库。长期以来,世人多以为古代狄人没有什么文化,这种观念被中山王陵出土的中山文物所否定和更正了。这批出土的数以千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鬼斧神工,金碧辉煌,特色吸人。  相似文献   

11.
鲁中齐甗     
<正>西周晚期,1978年曲阜鲁国故城出土。分体甗,由甑和鼎组成。甑方唇、敞口、束颈、收腹、颈部饰重环纹,腹部饰波曲纹。甑近底部有一周凸棱、下游楔形子口,甑底有9个十字形孔。腹内壁有铭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着三星堆出土的兽面、人面、人头像、立人像、鸟形制品、青铜礼器等展开了讨论,并对鸟和人关系、青铜器技术的传来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1978年鲁故城48号墓出土。为西周晚期器物。此鼎通高25.7厘米,口径26.7厘米,腹围89匣米。斜折沿, 双立耳,腹微鼓,圈底三蹄足;上腹部饰一周凸棱,颈饰重环纹,腹饰双层垂鳞纹,两耳外侧饰凹弦纹。鼎腹内壁  相似文献   

14.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15.
空间观念作为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古代哲人作了各种探讨和深刻论述,形成了与古代西方颇为不同的空间观.基于此,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有关空间观念的几个方面,包括:空间观念的形成、无限空间的观念、空间的运动观、生成观及空间时间转化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16.
在探索古代巴族信仰和崇拜何物的历史时,学者们普遍认为,古代巴族世世代代都有过对“虎”、“蛇”崇拜历史。然而,古代巴族人们除了对“虎”、“蛇”进行过崇拜以外,还有过对神“鸟”崇拜的历史,考其渊源,前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往后历经夏商周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甚至在现在土家族居民生活习俗中仍有踪迹可寻。在此,就巴族崇“鸟”的历史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并认为古代巴族应是一个以多种动物为崇拜的民族。  相似文献   

17.
“成周邦父”壶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11月间,千阳县崔家头公社社员挖土时,发现一铜壶盖,内有一铜斧(见封三图片)。据出土情况,我们认为这两件器物是出自墓葬中。此墓早年被盗,只剩两件残器,从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看,属西周中期后段。 铜壶盖高十五厘米,口径十四厘米,盖冠作圈状,盖顶中心饰圆涡纹,圆涡纹外一周饰重环纹,盖冠外一周饰鳞纹,盖口沿上部饰窃曲纹,  相似文献   

18.
鲁中齐匜     
<正>曲阜鲁故城出土。匜长34厘米,宽17厘米,通高19厘米,造型规整,器型优美。器身椭圆形,流较窄、微上翘,兽首鋬,四夔龙蹄形扁足。口、流下饰窃曲纹,腹饰瓦棱纹,錾饰重环纹。匜内底铭文五行二十五字:"鲁司徒中齐,肇乍皇考白走父宝匜,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保用享"。  相似文献   

19.
空间观念作为中国古代宇宙观中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许多古代哲人作了各种探讨和深刻论述,形成了与古代西方颇为不同的空间观。基于此,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宇宙观中有关空间观念的几个方面,包括:空间观念的形成、无限空间的观念、空间的运动观、生成观及空间时间转化的观念等。 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中蜀人心理文化冲突浅论文献良心理文化是存在于文化主体人的各种行为之中的精神文化特质,其核心是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蜀人心理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内陆的全方位开放,蜀人面临的心理文化冲突也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