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辽代鸡冠壶     
我国的陶瓷工艺,发展到唐、五代和北宋时代,瓷窑遍布南北,瓷器种类繁多,形式新奇复杂,产品也各具特色。北方的辽瓷,是其中的一个分枝,其造型和装饰,都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辽代陶瓷,一般从窑艺上讲,凡在辽代烧造的釉陶和瓷器都称为辽瓷。辽代陶瓷器从造型上观察,完全可以反映出辽代契丹族与汉族杂居生活的面貌,因为陶瓷器皿的形式和装饰是适应人民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鸡冠壶是由摹仿契丹族传统使用的各种皮袋容器而来的,皆因壶的形状酷似鸡冠而得名。它在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在北票县西官营子发现了两座十六国时期北燕官僚贵族冯素弗石椁墓。墓内出土遗物四百七十多件。其中有陶器、铜容器、漆器、玉器、玻璃器、铁工具、兵甲马具、文具印章等。本期选用四件,介绍如下。鸭形水注:玻璃质,横长身、张扁嘴如鸭。长颈鼓腹,尾细长较尖,颈腹部用玻璃条盘卷作装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三年春,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南孤山西坡笔架山顶,窖藏坑内出土六件青铜器,计有:方鼎1、圆鼎2、罍1、簋1、钵形器1件。出土时器物皆立放置,上口平齐,依器高矮坑底呈斜坡状。本期封二选发其中四件,如下: 兽石蝉纹鼎:通高36.5,口径30,腹深17.6,足高14.2厘米,口呈椭三角形,腹较浅、腹下部外鼓、直耳外撇,蹄形足。腹部两层花纹、上部兽面、下饰简化蝉纹、雷纹衬地。夔纹鼎:通高36、口径27.7、腹深17.6、足高14.4厘米,直耳、圆腹、蹄状足、腹起六棱,将腹分为三面六组花纹,每组颈上部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六年在辽宁省新民县巴图营子发现一座辽代砖砌的券顶墓,系由甬道、主室和两侧耳室组成,是契丹贵族的夫妻合葬墓。出有大量的遗物。其中的一件三彩釉印花牡丹双蝶海棠盘,最为精绝。盘高2.2口径30.8×18.3,底径26.2×13.5厘米。盘口作八曲海棠花冠式、宽边平底、胎质呈黄白色,盘中印凸起牡丹一株,花两旁为对飞蝴蝶。盘沿饰繁密的卷草花纹,又依花式施黄、白、绿三色彩釉,晶莹澄彻,鲜艳美观,令人啧啧称道。  相似文献   
5.
2006年初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中国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同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着展览和“名录”公布产生影响的深入,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发关注。“名录”中,辽宁省有包括“岫岩玉雕”在内的22项被列入,此举为这些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希望。岫岩玉雕艺术远袭古红山文化之遗风,中承宋、元、明、清艺术之余绪,近得“京派玉作”名师之真传,新收苏、杨巧匠之工艺,博采众家之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达到了象征、灵动、天趣、工巧的和谐统一,进入了观赏和实用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6.
西周蟠龙罍     
一九七三年春,在辽宁西部山区喀左北洞村孤山,先后发现了两坑窖藏的商周青铜器,这件蟠龙罍是第二号坑出土的。蟠龙罍通高44.5、口径15.3、底径16.5厘米、重8.2公斤。全器高耸,体形轻巧为平口、圆肩、高圈足。通体饰以繁缛的花纹,上腹饰以两两相对的卷体怪兽纹,突目利爪、尖齿,下腹饰兽面纹,近底及圈足饰夔纹皆以雷纹衬地。耳鼻作牛首状、耳衔圆环。覆盆式盖,盖饰立体昂首蟠龙,前足蹲踞盖面,周沿以长尾夔纹盘绕。造型端庄,雕铸精细,是一件罕见  相似文献   
7.
在以清朝为题材的电视剧中,人们偶尔可见到洋人赠送给皇帝的各式精美钟表。这些流光溢彩的贡品当时只有宫廷里的人才能亲眼见到,普通百姓很难一睹芳容。前一阵沈阳市府广场东侧的辽宁省博物馆中,既有明万历(1573-1619)年间欧洲的传教士为中国宫廷贡献的各式各样的钟表,又可以找到中国古代发明的各式计时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