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57,自引:0,他引:57  
农户是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钥匙,是理解和分析小农社会的基础。理论匮乏和现实需求呼唤对当今中国农户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分析框架。从经营规模看,中国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间,社会化水平之高史无前例。传统的经典小农学派已难以充分解释现代农民的动机与行为模式,需要建构新的小农理论范式。当今中国农村和农民处于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化小农”时期,它有别于传统小农、商品小农和理性小农。这一时期是农户内部急剧变化,农民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身份歧视、冲破地域束缚,演化成为社会化、公民化的国民体系成员,荻取国民待遇的关键时期。“社会化小农”的性质、时期、形态定位,将为政府对农民国民待遇的制度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传统小农向社会化小农的变迁是外部要素和小农自我意识的综合呈现过程。社会化拉近了小农与现代市场的距离,改变了小农的社会关联方式,启蒙了小农的利益意识。反过来,在经济理性支配下,利益考量逐渐成为主导小农选择行为的核心。社会化小农与经济理性的结合为新时期乡村治理结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交换形式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育状大,生产规模日益扩张,交换日益频繁,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信用制度便应运而生。马克思指出:“随着商业只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通化和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当作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小农快速社会化,逐步从传统小农演变为社会化小农。小农的社会化或社会化小农对乡村治理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治理的基础、治理的资源,也改变了治理的条件。通过对小农社会化对乡村治理的空间、权威、话语的影响来考察乡村治理条件的变化可以看出:小农的社会化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空间、削弱了治理的权威、建构了新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把劳动力的买和卖作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重要标志,这是一种误解。 因为劳动力买卖只是一个流通过程,而资本主义劳动力的买卖却是一个特殊的流通过程。我们只要仔细阅读“劳动力的买和卖”这一节,就可以发现资本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的劳动力的买和卖的前提,而不是,劳动力的买和卖是资本存在的前提。 马克思说:“资本则不然。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决不是就具备了资本的历史条件。只有当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小农户的前景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识仍然占农户大多数的传统小规模承包农户,进而制定合理的支持引导政策,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界定小农应从土地规模和农业收入两个角度来考虑,而且要认识到中国小农是一个"多面体"。对小农的发展前景主要有"小农消亡论"和"小农美好论"两种主张。不过,从现状和国情来看,积极为小农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走多元化、混合型道路更具可行性。考虑到中国小农数量巨大且分化严重,国家应多措并举,既继续减少小农,又真正联合小农,同时加强对小农的扶持。  相似文献   

7.
市场性救荒措施是指符合市场规律的赈济方式,禁遏籴颇具有代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市场经济原则,在赈灾中产生良好的效应,得到有识之士的推崇.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其仍有赖于官府的强力推行,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但从历史发展趋势看,"通商"救荒日趋为人们所了解与重视,反映了我国传统救荒呈现出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马恩认为,在机器大工业的历史运动中,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将被社会化大生产所吞没。列宁总结苏俄用社会化大生产取代俄国传统村社的实践经验,确认小农经济将长期存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列宁创造性地提出,在市场流通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合作,引导小农趋向社会化生产,是东方落后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封建主义“重农抑商”思想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农”,强调农业是根本,要以农立国;另一方面是“抑商”,认为商业是投机取巧,不是正业,它的发展会损害农业。封建社会的一切经济措施,都是以“重农抑商”这一根本思想为出发点,以达到这一目标为目的的。所以批判封建主义,必须对“重农抑商”思想进行剖析,才能肃清其对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因为小农是封建赋役的主要承担者,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和兵源的主要来源。“国之彝伦,资于版籍”,所以检阅户籍,把小农控制在封建国家手中,一直是社会动乱之后统治阶级首先要抓的大事。如果“版图脱漏,人如鸟兽飞走莫制”(《通典·食货典》),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基础。为了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兰州学刊》2012,(7):137-143
自1980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以来的30年,中国由计划的公共住房体系转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住房供应体系。文章从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入手,在总结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对政府终止住房实物分配福利体制的、货币化住房分配、市场化和社会化供给住房体系等各阶段进行学理分析,对政府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与干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一个市场化、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方向的改革,这成为解释中国当前住房领域房价飚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与市场房价严重脱节,以及中国住房不公平现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现代化发展为主要分析对象,提出了社会化小生产是浙江现代化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出"社会化小生产"是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以亲缘、地缘、业缘为主要生产网络,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生产形式.以市场和社会分工体系为主要联结纽带的生产方式.本文认为社会化小生产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它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最大物质利益与经济效益的可能,它与中国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基础相吻合,它也最大可能地发掘利用了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社会化小生产还为现代化知识体系添加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义圣 《东岳论丛》2007,28(6):7-12
我国民间利率具有市场利率客观性、灵敏性的特点,但是其不统一性、不规范性、不公开性及不合理性,表明它不完全等同于市场利率,其市场化程度相对偏低。当前,民间利率对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双重影响,而农村信用社利率反过来又会影响民间利率,其利率市场化正直逼民间利率。通过温州民间利率的市场变动趋势可发现,目前我国民间利率水平已有所下降,其与官方利率的利差在缩小。但是民间金融市场是不完善的,这就要求政府将民间利率纳入监管范畴,进行规范引导,最终形成仍以民间借贷市场为主体,辅之以国家各项政策措施来规范引导的民间利率管理体系,即实现民间利率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重农轻商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传统政策。农业在封建社会居于首要地位,重农是必然的。但是,商业在封建社会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也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轻商是相对的。除了轻商这基本的、主要的一面,还有不得不重商的另一面,战国时代各家对此有不少论述。从这些论述来看,轻商主要是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以防止过多的人从商或“弃农从商”;重商则是使商业发挥“流通财物、粟米”的作用,以满足生产、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各家中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既要轻商,又要重商;但确有不少人是主张重商的。也有人,如荀子,是轻商与重商两方面都论到的。重农、轻商、而又重商,看起来似乎矛盾,令人不解。特别是人们往往强调轻商的一面,而忽视重商的另一面;或者,明明看到了重商的另一面,却不承认它,仍然解释为轻商。这样理解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政策是不全面的。本文试图从战国时代的“重农轻商”思想中,来说明重农轻商而又重商,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生意眼光     
陈兰云 《家庭科技》2007,(10):18-19
卖水果的智慧 一个老太太去市场买水果,她看到两个摊位都有苹果卖,就走到其中一个商贩面前问道:"苹果怎么样啊?"商贩回答说:"你看我这苹果,不但个儿大,还保证很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资本通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两阶段的运动,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的,资本在生产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生产时间,资本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是它的流逋时间。”流通时间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W’—G’,商品转化为货币,即卖的阶段;一个是G—W,货币转化为商品,即买的阶段。因此,商品流通时间就是商品卖和买的时间,是商品实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需的时间。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是统一的,因为两者共同统一于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周转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普遍采用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组织形式.但是,带有传统特征的小农家庭生产方式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与冲突,决定了小农家庭生产将逐步消失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农业当前的条件下,自觉的集体化是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变迁的方向,这一路径选择须同时满足两个规定性假设,即能够产生"帕累托改进",并具备对环境的适应性及与其他制度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并不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向,投资率就会自动降下来.投资率高低首先取决于市场需求,其次取决于垄断和行政控制的供给因素.如果资源价格扭曲,只会鼓励投资而挤占消费.总之,市场化要有竞争才具有效率;同时,市场化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市场化要以社会化为基础,同时也要以社会化为条件.唯有如此才能使得投资和消费比例逐步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村庄的大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村庄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农村社会单位;因此,村庄的30年转型集中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特征与问题。本文把中国农村30年的变迁放在村庄与市场、与国家、与城市社会三大关系转变中加以考察,认为村庄正在经历从农业共同体到城乡社区衔接带之弱质自治社区的大转型;其主要涵义是指:(1)经济共同体转型——基于农业和农民半市场化、半受非市场化保护的政策环境,以及双层经营而农户经营实际上更受政策支持的经营环境,村庄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大队,转向具有不确定性的社区经济共同体。(2)治理共同体转型——基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性实践突破,村庄从国家的基层治理单位,转向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单位,乡土性公共领域得到初步生长。(3)村庄作为农民社区的转型——从传统农业社区开始转向城乡社区衔接带的弱质端。而中国村庄是否有前途,既取决于国家、市场、城市对农村的态度,也取决于农村和农民对国家、市场、城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黄智君 《理论界》2014,(2):58-60
国家农贷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但国家农贷的制度路径并不适用于以市场合约为基础的现代合作农贷。本文以国家农贷的道义性为切入点,剖析国家农贷道义性的根源,即国家农贷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历史文化:儒家"仁"的执政思想、民本而非民主传统、小农经济的外部性以及小农的生存伦理。并用"本土性视角"来分析现代合作农贷在当今中国社会嵌入的困境:土地的产权归属、小农的分散性、小农的人际关系结构以及农贷制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疆农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 ,在全国经济向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迈进的大背景下 ,新疆农业如何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获得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为下世纪新疆经济大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成为大家十分关心的话题。一、从新疆实际出发 ,大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1 .培育和开拓农产品市场 ,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迈向 2 1世纪的新疆农业 ,必须把开拓市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积极培育农牧产品市场体系 ,强化市场功能。首先 ,制定农牧产品市场开发战略。一方面 ,把区内农牧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积极开拓区内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