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张齐政 《船山学刊》2005,(1):136-140
南岳寺庙散文的产生归结于佛、道的传入南岳和南岳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南岳寺庙散文,就其表现内容和形式来说,主要有赋、游记、序跋、碑记和书院记等五个大类。  相似文献   

2.
《琼州学院学报》2016,(6):45-49
历史上佛道二教不断发展的同时都主动向世俗封建政权靠拢,衍至唐代二教都得到充分发展。二者的兴盛与唐朝的政治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借助统治者们的扶植与尊崇、经济上的支持、良好的学术环境为佛道二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反之,唐代政治运用佛道为其服务,佛道二教的发展为唐代统治者的治国提供了舆论影响,巩固其政权的统治。认清这一关系,有利于我们从宗教这个角度更深入地去了解唐朝社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与宋代很多儒者一样,范仲淹也曾对寺庙和道观的奢华与繁盛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忧虑,然统观仲淹的一生,他并没有一概否定缁黄,也即佛道二教的政治与社会地位。相反,他十分重视佛道二教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仲淹自幼丧父,后随母迁居山东长白山时,便在附近的寺庙拜师求学,苦读经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仲淹奉命镇守河东时,在行军途中拾得一卷佛教经典《十六阿罗汉因果识见颂》,并将其交给承天寺(今苏州重元寺)收藏。仲淹还广泛结交大德高僧,遍游江南古刹,参拜菩萨,挥毫作文,彰显佛教功德,佛家视其为外护、同道。  相似文献   

4.
秦新林 《殷都学刊》2006,42(4):109-112
我国古代历史上经常有佛道二教之争。蒙元时发生的一次佛道大辩论,其结果是佛胜道败,确立了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最高地位。这一事件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一方面对元代政治带来某些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对加强西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艳玲 《河北学刊》2008,28(2):107-110
在现有的唐代墓志中有很多俗人终于寺观之例,其原因大多是志主迫于现实条件的选择。这表明,作为宗教中心的寺观在当时具有某种社会慈善功能。同时,这也是佛、道二教在唐代获得充分发展后对传统丧葬习俗产生重要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汉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教是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二者在其历史过程中都受到了佛教的重大影响。在佛教传入之时,道本二教同佛教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二者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道教从佛教身上汲取营养发展为与儒佛并立的成熟大教,本教最终被佛教所湮灭,表现出了文化交流的两种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韩愈,在唐代后期的知识界曾起过领袖的作用。现仅就韩愈的反对佛、道的斗争问题,略加论述如下。 一、韩愈反佛、道斗争内容的剖视 佛道二教自从汉代传入和产生以来,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提倡,发展到了隋、唐,势力达到了新的高峰。特别是佛寺,占有大量土地、农户,自征租税,自立法统,俨然成了一些独立的宗教王国。这样既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又侵蚀了国家的财政,从而也激化了朝廷和宗教、世俗地主和僧侣地主之间的矛盾。于是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便纷起揭露佛、道(主要是佛)所造成的社会危机。付奕、辛替否、姚崇、李叔明、彭偃、裴伯言、李吉甫等,从唐初到中叶,相继向皇帝剀切陈词,疾呼佛道危害的严重性。这些人就是韩愈反佛道斗争的先驱。韩愈的反佛、道斗争,正是有唐二百年来反佛、道斗争的继续发展。他的反佛、道,系以反佛为主,而反道次之。对于佛,他是“讼言攻之,嫉之如仇”的(《栾城集》卷20《试进士策向二十八首》)。反道则比较一般化。推其原因则为:  相似文献   

8.
唐代佛道二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佛、逾二教的发展臻于极盛。在统一、强大的集权政治体制和发达繁荣的经济、文化环境中,二者终于确立了从属和服务于现实统治体制的地位,其教化的、学术的、伦理的、审美的内容从而大为加强了,而信仰的方面则相应地淡化了。这样,佛、近二教演变为更具文化色彩的宗教,发展起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这也是这两个宗教在中土高度发达的文化环境中生存的必然结果。从此佛、道二教确立起与封建政权的更为协调的关系,成为现实统治体制的重要辅助力量;另一方面,佛、近二教的教理与作为封建统治理论基础的儒学进一步交融,在“三教”进一步“调和”的基础上,促成了宋代“新儒学”即理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刘延刚 《中州学刊》2004,(3):158-160
儒、释、道三教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问题,释、道二家是学术关注较少的领域,该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思想和陈撄宁仙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的对比研究,在学术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二者分别代表佛、道二家回应近代中国社会,迎接西方科学文明的挑战而对中国佛、道二教的现代化所作出的理论贡献,从宏观上历史地分析了二者在佛、道二教现代化史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佛道二教在唐代的盛行,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唐人欢庆活动的宗教色彩更加浓厚,而宗教节日的活动也在向世俗化发展。唐人在传统的和宗教的节日习俗中的公共宗教活动展现了唐代城市居民宗教生活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1.
灾害与明代佛、道二教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灾害危机给佛、道二教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寺观的因灾损毁给佛道发展造成阻碍;因灾鬻牒导致佛道的表面繁荣与群体的鱼龙混杂、素质低下;官员因灾上言使佛道发展受限。另一方面,佛道二教在灾害危机中作出了应有贡献:僧徒道士积极为禳弭灾荒进行祈祷、祭告;寺观为官方祈祷、祭告、施粥等弭灾救济活动提供场所等。  相似文献   

12.
佛老二教的避世思想与儒家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态度迥然两异,且佛老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危害深为儒者所忧。宋儒继韩愈之后,掀起了一场自佛老流行中国以来最广泛持久且最深入的反宗教的思想运动。对佛老二教的排斥大体可分为两类,即如宋代朱熹所说:“本朝欧阳公排佛,就礼法上论,二程就理上论。”二程以“理”排佛,论者颇不乏人,本文拟就宋仁宗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反佛老思潮及其特点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几经兴衰,至唐代而大盛。道教之于李唐,也备受尊崇。五代后期,周世宗大毁佛寺,佛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道教在战乱中也被剥弱,即如道书《三洞修道仪》中所说:“五季之衰,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难逃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颓。” 宋朝建立后,佛道二教逐渐再兴。北宋前期,统治者为了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的需要,提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之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豪侠小说的发生、发展离不开唐代咏侠诗为其提供的文学和文化积淀。一方面,侠主题在初、盛唐时由诗歌先期引入,当咏侠诗达到高潮之后,侠主题又在中、晚唐由诗歌向小说转移。另一方面,咏侠诗为豪侠小说确立了侠的观念,丰富了侠的形态,为豪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参照和启示。当然,唐代豪侠小说在对唐代咏侠诗作大面积的继承时,又表现出一定的超越和流变。因此,唐代豪侠小说与咏侠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其诗歌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皎然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总的来说,21世纪以来的皎然研究具有两个特点:一、研究数量多,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更加系统化;二、皎然诗歌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但这其中还有许多未尽之处,如对皎然诗歌审美内涵的研究及其价值的再认识;对于皎然诗论中各种概念的具体指向和内涵的辨析;对于佛教世界观和认识论对皎然诗论所产生的影响,从而探讨佛教在怎样的层面上渗入和影响了中国文学的研究;对于皎然诗论中的文艺心理学的探索等。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僧王梵志所创作的诗歌,深受佛教影响。从诗歌内容上看,大量使用佛教名相,表达苦空、因果、平等等佛教义理。从诗歌艺术形式来看,通过开拓诗歌领域、选用恰当比喻、使诗歌自由化口语化等方式,造成通俗质朴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6.
"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题材,在唐代诗歌中咏愁诗占有很大比例.唐代三诗人李白、杜甫、孟郊诗中的"愁"因产生时代和诗人性格原因所致,其所表现的情感内涵,也大不相同:李白多是"豪愁",杜甫多是"国愁",孟郊则多是"己愁".而且他们写愁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排闷解愁方式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湛若水与王阳明曾经围绕儒释道问题展开直接论辩.相对而言,湛若水比较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异,王阳明则更强调儒与释道之间的同;湛若水排斥佛道二教的态度较为激烈,王阳明对待佛道二教的态度则比较温和.两人对待佛道二教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既与他们修习佛教、道教的不同经历以及所接受的佛教、道教的不同影响相关,又与他们的卫道意识、自立门户意识有所差异相联.  相似文献   

18.
海城向属边疆重地。历代统治者都曾在此设治。文化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清初,海城已发展成“界址纵横百里”的“大邑”。其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文化受内地影响也较为深远。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民众在无力改变生存现状时,通常把希望寄托在对各种宗教诸神、仙的崇拜上。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宣扬“轮回”、“隐忍”说的佛、道二教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下逐渐成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世俗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赋予了去灾捍患、庇佑福寿、诛罚恶人、预知未来等神秘功能,使得佛道二教更加深入人心。公元229年,佛教传入东北,  相似文献   

19.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代思想界的泰斗“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同时,他也是一位独具一格的大诗人,其诗作受到过后代不少文人的美誉,但遗憾的是最能体现其文学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的反佛道诗却远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对其反佛道诗给以公允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世界性宗教,它在中国的流行曾经有过漫长的历史。作为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思脱里派(中国称为景教)最早于公元7世纪传入唐代中国,到武宗会昌灭佛(845年),在中国流行了二百多年。13世纪初,蒙古兴起后景教和天主教又传入中国,流行了一百多年。但唐元二代传入之基督教最后都湮灭了。研究基督教早期传入中国的历史,对于了解唐元二代中西文化交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