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关于自我价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自我价值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应尊重人的自我价值,为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必要的条件.评价自我价值的标准应坚持主体性效应原则和个人潜能实现原则.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是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至善与个人至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范斌 《学术研究》2004,4(12):73-78
本文根据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增权”理论, 在论述增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假设前提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从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分析弱势群体的无权状况, 进而区分弱势群体自我发展所需的个体增权、人际关系增权和社会参与增权等三个层次, 最后结合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和增权途径讨论了“主动增权模式”和“外部推动增权模式”的关系及其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相对剥夺理论与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李俊 《社会科学》2004,(4):74-78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相对剥夺是弱势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古尔认为 ,相对剥夺是行动者对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本文在古尔理论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价值期待的来源主要包括参照群体、过去的生活条件和公平理念 ;并认为 ,弱势群体的心理疏导机制主要包括引导弱势群体选择合适的参照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正视现实和引导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公平理念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人生价值:一、贡献是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标准;二、人生价值的实现要确立崇高的价值目标;三、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把握时代价值观念变化的趋向;四、在拼搏中有效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值。  相似文献   

5.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个人自身既为主体又为客体自我认识、反省、调节和实践以达到社会和他人无法给予的自我满足。人的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人们对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奉献和索取。而人的自我价值一是在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在人的第一层次至第四层次需求无法给予自身满足的方面和时候的自我认识、调节、实践和满足;二是在于实现人的最高的第五层次需求即自我实现需求。人的自我价值依存并渗透于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中并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且它作为中介和桥梁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33-239
网络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权利,为弱势群体信息表达创造了一种新的格局与可能。本文通过调查法对影响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弱势群体的相对丧失感、自我评价及主观幸福感对信息表达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物质上的满足对弱势群体而言是一种基本的需求,也会影响信息表达行为。本研究将为提升弱势群体的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弱势群体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主要由农村中的贫困人口、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这几个部分构成。弱势群体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社会公正原则受到挑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长。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凸显社会的道义、公正与和谐,其合理性体现在其是宪政价值目标的要求、社会公正的体现以及实现社会伦理目标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价值内在包含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价值的实现体现着社会价值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地方政府行为的价值选择也包含着在政府的职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需要的社会价值和树立勤政、廉洁、高效政府形象的自我价值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人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正确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所谓人生价值指的是一个人一生的存在和发展对他人、群体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人的潜能、知识、能力、德行及其一生所作所为对他人和社会以及自我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和意义。每个人的人生价值都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所谓自我价值指的是人的能力和活动对于自身生存、享受、发展、完善、自由、幸福的作用和意义,其实质在于使自我(德、智、体、美)充实、完善和完美,自我价值的实现包括个人生…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是指,上市公司中处于投票权劣势的中小股东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法律制度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不仅体现了保护弱势群体这一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健康发展。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法律保护制度中,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在"话语权"、"退出权"方面仍显不足,降低了中小股东监督管理层经营业绩的能力和通过卖出股票实现自我救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达途径,能够弥补弱势群体的表达不足,培育民意表达的能力,实现民意表达的公共理性.由于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中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其在政策活动中的民意表达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在自我发展中重新定位价值取向、社会功能和发展策略,提升其民意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镶嵌、自主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大连市社区公共服务社的政策实验案例的分析,探讨不同关系组合对弱势群体社会资本重建的意义。大连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高整合-高链结”的自组织是弱势群体缓解自我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有效方法,也是弱势群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当然,自组织发挥作用需要实施一套公正的社会政策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3.
对弱势群体的刑事保护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历史进程。为了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应将弱势群体特殊保护作为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通过科学立法,实现对弱势群体权益及时和公平的保护,通过温情司法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凡平 《齐鲁学刊》2006,(6):139-142
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对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正,通过公正的社会制度来改变弱势群体的不利处境,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第二,坚持以德行政,各级政府要在坚持依法行政、建设制度伦理、提升官员品德的基础上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消除社会排斥,实现社会和谐;第三,奉行人道主义,政府和社会强势群体应该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前提下,向弱势群体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15.
于建星 《学术论坛》2008,31(3):89-93
文章对于现有弱势群体保护的理由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仁爱说有助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但仁爱与同情有着偶然性、程度不同、能力有限的缺陷.功利说会带来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结果,不过功利说并不能真正地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甚至会损害弱势群体的尊严.权利说从人的权利强调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于弱势群体保护而言,权利说是真正的理由,不过它并不否定仁爱说与功利说价值合理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政治参与权利的贫困,即在政府主导的各种价值分配中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公共政策制定中,弱势群体的愿望和利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真实的反映,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弱势群体处于政治参与权利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公正的实质是社会主体权利的平等性,而转型期弱势群体在政治参与权利上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所以解决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是促进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自我价值问题,是人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我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的常用语之一,“充分实现和提高自我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热切关注。与此同时,也有些人担心谈论自我价值会导致个人...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公正与社会弱势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清 《兰州学刊》2004,(1):147-148
随着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进一步调整 ,社会公正问题和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实现社会公正内在地包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对待 ,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弱势群体自我封闭的诱因是生存环境的压力,根源是个人心理的承受力,这与其弱者地位是互为因果的。他们的自我暗示主要属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弱者默认的自我暗示;而心理预期的实现程度对其价值观念产生着重大影响。他们并非天生的弱者,只要端正心态,抓住机遇,大部分是能够走出困境的。  相似文献   

20.
钟华  范虹 《云梦学刊》2011,32(5):54-57
弱势群体的存在及其在当前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扩大趋势表明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切实关怀和维护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我国目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为迫切的课题。为此,至少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使其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二是为弱势群体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