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张升 《河北学刊》2004,24(4):201-205
《永乐大典》在明代隆庆元年 (15 6 7年 )抄录完成、分为正副本后 ,正本下落不明 ,副本原储于皇史 ,清初移至翰林院。到庚子事变前 ,主要缘于国人监守自盗之故 ,翰林院所藏的《永乐大典》只剩下了八百余册。 190 0年 6月 2 3日 ,翰林院遭到围攻使馆的国人的焚烧 ,其所藏《永乐大典》一部分被英国使馆移出 ,一部分被使馆区内之人盗掠 ,另一部分被焚毁或弃置。 190 1年 6月 11日 ,英国使馆交回了《永乐大典》330册。这些交回的《永乐大典》 ,后来又被那些监守自盗者瓜分 ,以致 1912年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 ,只剩下了 6 4册。翰林院被焚时所直接焚毁的《永乐大典》 ,并没有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多。我们有理由对找到更多的《永乐大典》残卷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22,(3):2+169-170
<正>编纂于明永乐初年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因其巨大的篇幅、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坎坷的流传经历而为世人熟知,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永乐大典》全书计22937卷,分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古代图书达七八千种。遗憾的是,自问世以来《永乐大典》屡遭劫难,亡佚严重,正本已不存于世,副本及其抄本仅存436册,800余卷。虽然目前所见《永乐大典》存卷仅有原本约4%的篇幅,但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永乐大典》与此前类书偏重儒家经典、史书文集的做法不同,而是尽可能地收录明初存世的各种文献,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代以前的思想文化、医药科技、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生经·佛说舅甥经》语词琐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敦煌写本《生经·佛说舅甥经》语词琐记方一新《生经》五卷,西晋竺法护译。记述佛及弟子的本生故事,凡五十五篇。其中不少故事生动洗炼,可读性强,含有较多的口语词,是研究六朝佛典语言的宝贵材料。《佛说舅甥经》是此经有代表性的一篇,所叙的是这么一件事:舅和甥共...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永乐大典》残卷中的曾巩佚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巩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保存了他在任地方官时所作的14封书信,经笔者查考,其中13封不见于他书,属新发现的曾巩佚文。这是近20年来曾巩佚文发现最多的一次,对曾巩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信中所涉及的时、地、人、事进行了初步的考说。  相似文献   

5.
胡建升 《兰州学刊》2007,(1):138-139,9
本文从《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和《永乐大典》中华书局影印本中辑佚出《全宋诗》10家诗人遗失诗歌19篇,其中,顾世名是《全宋诗》失收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但"回流说"没有或不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儒家经典众多,佛道何以单单抽取《礼记》之《中庸》加以关注与提倡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回答,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前述"回流说"忽略了《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中庸》升经的经学史背景,是指随着《礼记》的经学地位不断提升,《中庸》的社会地位也水涨船高,正是在这样一个经学史流变的背景下,南朝的戴颙、梁武帝等佛道人士在"格义""清淡"时,或中唐的儒家士人在行文作赋时,才会把既具有崇高经学地位又具有普遍义理的《中庸》作为关注与提倡的对象,进而也才有了两宋以后的《中庸》升格为经。  相似文献   

7.
《永乐大典》“平声十九庚”韵“宁”字,卷之八千五百六《南宁府一》及八千五百七《南宁府二》,是今存最早的南宁地方志。清乾隆初,鄞县全祖望名其钞自《永乐大典》之《宁波府一至一三》者为《宁波志》①。清末,江阴缪荃孙尝名其钞自《永乐大典》之《顺天  相似文献   

8.
一、纂修《永乐大典》的社会时代背景纂修《永乐大典》的直接起因是: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所以他对于这一纂修的内容,企图越丰富越好,卷帙的数目越能超越前人越好。  相似文献   

9.
科技史上山西人的两部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山西占有一定地位。这里介绍的两部著作,有一定代表性。《梓人遗制》的作者是金末元初万泉县(今万荣县)的一位木工薛景石。书虽曾刊印,但现今只能从明《永乐大典》残卷中看到片断。《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的作者汾阳王文素,虽名列数学家辞典,但他是一位普通商人,无力雕版问世,幸原著钞本尚存藏于北京图书馆。薛景石《梓人遗制》这部书是世界上罕见的由一位木工自行编撰、绘图而成的著作。这部专著记述了木  相似文献   

10.
《道藏》及《藏外道书》中有大量的仙传,这些仙传通常采用史家传记手法写作,由于其中多虚构成分,故今人一般以仙道或道教小说视之。仙道小说创造了一系列丰满的神仙形象,这些神仙形象的成功塑造是与小说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分不开的。在仙道小说中,除了语言、动作描写被大量使用外,其他如肖像、神态、心理、景物、场面等描写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们是一些人物形象塑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方法的运用丰富了我国小说的创作手法,对其他类别小说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永乐大典》(卷823)中提出了“空山道人”与“病妇艳装”两种诗歌美学风格,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论述.这对美学风格的提出,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的学理思路,不同于西方以《恶之花》为代表的美学风格,它是真正能够体现儒道合流并代表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邢永革 《船山学刊》2009,(1):166-170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南戏作品,是研究宋元时期口语的宝贵语料。其中保留了不少北方现在还在使用的方言词,如“口跄”、“胞落”、“年时”、“闪”、“这早晚”、“每常间”等,反映了宋元时期南北方害的交融与渗透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域外出版了若干种中国哲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其中俄罗斯科学院版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哲学卷》是非常有特色的.该书突破了原来苏联哲学研究模式,在内容丰富等方面引人瞩目,其对中国精神文化的逻辑性归纳,某些词条考镜源流式的学术探究,可为国内学人提供参照.《哲学卷》注重儒家而疏略道佛的偏向也无须讳言.  相似文献   

14.
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滑州韦城(今河南滑县)人,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其所著《竹隐畸士集》原本为一百二十卷,但当时只刊印了四十卷即废止,后又散佚。四库馆臣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二十卷,即为现存世之《竹隐畸士集》。栾贵明的《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华书局1983年版)又据《永乐大典》补出四库馆臣漏辑的三十五条佚文。但是,四库馆臣和栾贵明对《竹隐畸士集》的辑佚远不全面,尚有许多漏辑之处,笔者现从南宋人魏齐贤、叶棻编辑的宋文总集《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一书中细加搜检,发现是书选录赵鼎臣的文章,有…  相似文献   

15.
郎松雪 《北方论丛》2022,(3):131-135
刘向《说苑》早在飞鸟奈良时代就传入日本,作为贵族学习、日讲经筵的重要书籍之一,至今已有近1400历史。日本馆藏刘向《说苑》的《群书治要》中的版本、《历代故事》中的版本是中国国内没有的,明刻楚府本、永乐丙申本、何本、程本等为国内善本,还有日本人关嘉《说苑纂注》、桃源藏《说苑考》等专书研究著述,这些材料一方面使得《说苑》珍贵版本得以保存,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充了中国国内刘向《说苑》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行《旧五代史》是清人邵晋涵从《永乐大典》、《册府元龟》等书中辑出的,并不是原本,只能称作辑本.这个辑本《旧五代史》与原本有较大差距,而通行的中华书局点校本也以这个辑本为底本.运用科学方法对辑本《旧五代史》增补删改,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旧五代史》本来面貌.《旧五代史》包括本纪、传、志三大部分,本文目的是确定《旧五代史》诸志的标准本,为对《旧五代史》诸志部分进行辑补作准备.经过一系列考证,证实在辑本《旧五代史》诸志中,《乐志》和《五行志》符合原本,可以作为诸志的标准本.  相似文献   

17.
《书林清话》卷五明人刻书之精品中,列邓汉文远堂刻王祯《农书》三十六卷,注见《天禄琳琅后编》十六。按:今通行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乃乾隆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出者,大典合并为八卷,割裂缀合,已非旧观。馆本仍依原序目改编为二十二卷,然亦非原本。卷案提要谓大典尚是元时旧本,明人刻则舛讹漏落疑误宏多。明时《农书》凡两刻,一刻于嘉靖庚寅巡按山东都御史邵锅,首有阎闳序,陆存斋仪顾堂题跋(卷六),  相似文献   

18.
谶纬庞杂繁多,佚文散见于各书,现在都残缺不全。纬书中只有《易纬》还比较完整地保存,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周易乾凿度》首尾完具,又是《易纬》中最富于哲学思想的。《四库提要》说它“于《易》旨有所发明,较他纬独为醇正”(《周易乾凿度》卷六)。这里以《周易乾凿度》(以下简称《乾凿度》)为典型,加以分析研究,可以做为谶纬哲学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有关无准师范生平的原始资料,至今为大家普遍熟知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南宋禅僧道璨(? -1271)所撰的《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另一种是南宋文人刘克庄(1187-1269)所撰的《径山佛鉴禅师墓志铭》.本文关注由侍者德如所撰的《佛鉴无准禅师行状》.该行状原藏日本京都东福寺,现藏京都国立博物馆.本文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在调查...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伪史《汉法本内传》与佛道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法本内传>是一部成书于佛道论争异常激烈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伪史著作.它不但完善了汉明求法这一传说,而且融入了另一部佛教伪史著作<周书异记>的主要内容;既继承了这一为时人信服的佛教来华传说,又突破了其原有的主题,增加了佛陀先于老子、佛教优于道教的信息.在叙述佛道斗法时,<汉法本内传>借鉴了佛经中佛陀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汉法本内传>中还有明显的佛道论争和佛讲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