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下社会审美文化呈现出一股尚"轻"的趋势,体现在小说、动漫、影视等多个文化领域,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轻"的特质。"轻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体现出互文式和语境化的特征,反映了后现代的多重症候,映射出当下消费主义的文化状况。从美学角度来看,"轻文化"是审美泛化和大众趣味权力化的产物,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对"轻文化"现象进行美学反思,进而为建构和谐健康的社会审美文化生态提供一种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进入消费社会的包装改造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中国已表现出许多消费社会的特征,许多传统文化也成为消费品.由于传统文化的消费主体已不再是文人士大夫和文化精英,因而有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包装和改造,以使其转换为适合大众消费口味的文化形式.通过去除深度模式、图像化、类像化等包装改造途径,传统文化才可以进入消费社会.经过这样的包装改造后,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成为具有平面化、碎片化特征以及注重感观刺激效果的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3.
美学的生活论转向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对美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变,如让审美回归日常生活,让审美回归感性体验,消解分化,取消价值判断,抹平距离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美、标准美以及审美的幻境等。这些都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进而破解消费社会的审美谜题,带引人们穿越仿真的森林和代码的仙境,重获自由和快乐。  相似文献   

4.
吴海进 《北方论丛》2010,(4):123-126
西方后现代社会中仿像作为消费的符号商品正随全球化进程进行全球性地传播.正确认识仿像对社会中消费群体的影响,必须先研究其生成诱因、被消费前提及消费产品的属性.符号异变是仿像出场的诱因,超真实性是被消费的前提,消费对象是仿像中的符号象征价值,仿像导致艺术"韵味"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主体丧失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的扩展对个人生存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消费社会对于形塑个体与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山寨这一实践现象放置于消费社会与符号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理解,山寨实际可以理解为后现代社会中底层消费群体的"拟像",同时也被整合到整体性消费社会权力结构中的过程.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山寨化与麦当劳化构成了整体消费社会中弱势与强势阶层的两种行动方式,山寨是底层消费群体反抗的一种弱武器.  相似文献   

6.
当代都市美学范式为当代文艺、审美难题的求解提供了新的视域、思路和切入点.欧洲城市化的进程与现代美学崛起的进程重合在了一起.审美主义与商品化、都市化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接受美学的产生有着不容忽视的都市化背景.20世纪中期的都市化进程在多重维度上为接受美学的诞生奠定了前提、基础,接受美学与消费美学息息相通.从后现代大都市的美学旨归入手可以更恰切地理解今日世界文艺、审美的创新时尚,与消费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和欲望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弗洛伊德的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种形态,本身并不是后现代的美学思想。但是由于对无意识、非理性、本能欲望等的强调,解构了传统美学的很多观念,也使其带上了后现代的色彩。本文从弗洛伊德美学对审美主体、古典理性主义、审美界限所具有的潜在的结构意义等方面论证了其所具有的后现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消费语境中,文学艺术有时过于遵从消费逻辑和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法则,存在一种消极的极致化写作,尤其表现在对暴力、性、丑等的放肆书写和失控叙事上,由此在"暴力美学"、"身体美学"和"丑的美学"等方面陷入审美的误区。这些误区,使当代一些极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才华的高超与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审美趣味的相对低俗之间形成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始向后现代转向,而实现这一转向最成功的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詹姆逊认为后现代化时期的资本主义,即晚期资本主义具有“商品化”、“消费化”、“信息化”的特征,他在对这些特征的性质与危害作深入的分析中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后现代景观。从中可以概括出他所说的异化也就是指商品异化,消费异化,审美异化。限于篇幅,本文只集中探讨詹姆逊克服异化的方法。一、总体化詹姆逊的总体化思想可以看作是对卢卡契的继承。在卢卡契看来,解决物化和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白噪音》中消费景观的文本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噪音》,通过细腻的文本描写,呈现出消费时代的种种社会景观,其中既包括商城、超市、大众传媒和广告设计,又涵盖家庭社会关系、"空中毒雾事件"和死亡恐惧。这些消费景观的文本呈现,深刻揭示了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探索了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并展现了后现代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文艺大众化"问题,走过了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历程.在启蒙时代(现代),文艺大众化是少数知识精英"化大众"的口号,体现的是精英阶层高雅的审美趣味,具有脱离群众的倾向.后现代,由于经济、文化、政治的原因,"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它颠覆了启蒙时代的文艺大众化的精英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文艺大众化的转变.当然,后现代的"大众化"并不完全等于文艺的大众化,它是资本刺激消费欲望、实现增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今天,要准确地理解中国美学,有必要在世界美学的语境中确立中国美学的位置。本文力图根据对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符号学区分的理论框架,将20世纪中国纳入世界美学的语境之中。从这个理论框架来看,20世纪中国美学的现代化进程,无疑是将中国传统美学转变为西方现代美学的进程。然而,由于来自中国传统美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根深蒂固的观念的影响,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遭遇到了许多挑战,因此中国美学至今仍然保持某些前现代的特征。由于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具有某种相似的符号学结构,因此具有前现代特征的中国美学可以与西方后现代美学携起手来反对强调艺术和审美自律的现代美学。不过,前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差别甚至更为明显。前现代美学强调艺术服从现代原则,而后现代美学却将现代理解为一种艺术。这种区别使得中国美学在挽救西方后现代美学片面强调审美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铁凝以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化和意义化的创造性抒写,实现了对诗化小说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是对当下日常生活叙事中诗意消解、意义流失的补救。其极具东方美学风貌的"中和之美"的审美建构,涤荡污秽暴力的美学褊狭,是对当今文学创作中审丑与审美失衡的纠偏。铁凝创作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提供了当代文学所缺乏的东西,对建构文学的和谐和社会的和谐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开启了新世纪文学通往艺术审美的回归之途。  相似文献   

14.
以相对论为代表的科学的后现代转向,以影像媒介为代表的消费社会及传播形态的形成,引发后现代审美思潮。通过对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当代艺术及审美教育的人文反思,提出当代艺术的人文净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美学、文论来说,20世纪乃是一个审美主义思潮挥之不去的世纪.新时期的审美主义思潮从康德开始,又回到了康德,重新皈依了西方启蒙现代性文化模式,其价值取向是明确清晰的,众多审美主义者致力于将美学话语因势利导引入西方现代性文化的意义域.但是,新时期以来的审美主义思潮并不是始终如一、一成不变的,它大致经历了李泽厚等人的启蒙现代性古典审美主义、刘晓波等人的个人主体论的非理性审美主义和消费意识形态的后现代审美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赛博空间以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终端为窗口,以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新传媒和符号传播为媒介,最终形成主体和技术相融共生的崭新空间样态。赛博空间以其"向内"的虚拟性、仿真性和"向外"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特质深化了"超空间"哲学意蕴,也成为后现代空间转向中主导的表征形式。无论是网络游戏、慕课系统,还是网络文学、仿象界面,其背后都透露了主体生存状况、审美经验体察以及知识权力在后现代时期的新变,促使多元审美文化时代的来临,给当下的美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契机。赛博空间实现了后现代美学功能的释放,其主体性的重建、超真实的审美自由和"仿象"的审美"内爆"都给美学自身的介入性和实践性注入了活力,也从对象、主体和意义等层面丰富了自身的话语资源。审视美学的未来前景,信息技术的延展和赛博空间的勃兴也将以学科互涉、文化研究和微观政治论的视角重构美学的文化诗学和审美意识形态面貌。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和"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后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长时段视野看,中国现代美学可以20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分化出两个不同的美学时段,即中国现代美学Ⅰ和中国现代美学Ⅱ.中国现代美学Ⅰ是社会革命年代的美学理论,主要体现出心灵或精神因素的主导,具有心化美学特质,属于中国现代社会革命时段的审美认知与实践论美学.这种社会革命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属于一种从转变现存政治秩序的"小革命"最终走向改变现存社会与文化秩序的"大革命",其深层资源却来自中国古典哲学固有的心化传统,而这种心化传统恰恰又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革命的对象,由此形成革命资源与革命对象相同一的"吊诡".导源于以中国古代儒家为代表的心化传统的现代心化美学,宁愿为了艺术的审美认知价值与社会实践价值而悬置起实际的物质生活层面,从而集中供奉精神生活层面,并以"精神变物质"为深层美学信念.从希望中国出现"世界性大思想家"这一"李泽厚之盼",可集中见出这种心化传统在现代的强势存在.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身生产与身体美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实践的物质生产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一切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与美和审美关系密切:1)人的自身生产生成了人的身体及其与人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成了人体的美和审美;2)人的自身生产与其他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一起扩大了人本身的美及其审美的意蕴;3)人的自身生产的丰富形态给文学艺术表现人的美及其审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之中,人的自身生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即消费社会的身体的感性价值的凸显改变着美和审美的形态和特征,突出了美和审美的平面化、娱乐化、商品化。这样,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的科学——身体美学,就呼之欲出了。在中国的现实之中,这些是值得我们充分关注和积极引导的。  相似文献   

20.
张玉华 《中州学刊》2012,(2):103-106
"90后"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开放性、个性化特征,同时又存在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观念与行为不和谐、攀比消费与炫耀消费严重、"人情消费"大众化、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财商缺乏及储蓄意识淡薄等误区。应高度重视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积极探索此消费群体消费观教育的当代路径,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