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世界各国中,印度率先于2002年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法》,建立了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印度的生物资源及传统知识的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基本法律规定、管理框架、获取程序、法律责任及申诉、生物多样性基金及惠益分享的制度安排合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主权原则、机构设置、程序创新和法律明确。认真研究印度相关制度,可为我国制定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的获取和惠益分享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上讨论传统知识最富成效的法律框架。10多年来,为推动传统知识的保护,《公约》缔约方大会设立了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专门负责传统知识相关议题履行与后续谈判的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履行第8(j)条及相关条款的多年期工作方案;通过了旨在加强建设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和文化影响评价的"阿格维古自愿性准则"和旨在促进尊重传统知识的"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2010年通过《名古屋议定书》,建立了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还确定了传统知识保护特殊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2010年以来,《公约》缔约方大会已经通过多项决议以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分享,习惯性可持续利用和特殊制度建立将是《公约》未来谈判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原住/传统民族利用土地及资源的文化实践存在关联。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文化如何与景观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以有助于生态系统持续更新的方式塑造景观。本文考察了传统知识和传统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意义。我们首先介绍了一种至关重要的传统生态实践:自然演替管理,尤其是利用火而实施的自然演替管理。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泰加林生态系统中原住居民——主要是安大略西北部的奥吉布瓦人——利用火进行自然演替管理的例子。他们的传统实践与文化景观,促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生物多样性,并提供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机制的范例。向传统管理制度学习,这对拓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非常重要;这些目标能帮助当地人获得可持续的谋生手段。在保护传统价值和支撑当地人维生需要的诸多景观中,文化景观这种透镜,为理解何以在可持续的森林管理中多重目标(木材生产、非木材林产品、保护区和旅游)最为重要,提供了一种机制。使用更为宽泛、包容更广的保护定义和设定多重性、综合性的目标,有助于协调当地人维生需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楠楠 《天府新论》2007,(Z1):173-174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制度,首先要解决立法宗旨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其对人类文化形态多样性的贡献及可能的实用性。因此,应以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可持续利用作为立法的基石和目标。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不只是需要“整旧如旧”,更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来继承。  相似文献   

5.
孙瑞 《学术探索》2004,(6):122-125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性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区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现代社会发展中 ,要十分珍惜和有效保护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生命递进的实现,族群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其生命不息的动力,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新疆多元文化的历史对之做了鲜活的注解。基于新疆实际,在知识产权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维度中,应当坚持文化多样性的文化权利与文化主权统一、知识产权权利的平衡性两个原则。只有一个继承、创新并共享的文化生态才能造就文化的多样形态,也只有一个多样性文化形态的存在才能保有一个其所需的文化生态,才能达致“以互利的方式为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自由互动创造条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速度因城镇化的进程而空前加快,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破坏严重,传统民族文化资源流失、消亡加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资源被过度利用,大量民族传统文化衍生产品被抢注、掠夺,民族传统文化滥用现象严重。在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包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中主体缺失和利益局部化、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性和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之间的矛盾,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现有知识产权衔接之间的矛盾。对此,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属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客体的细化和分离,把云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共同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8.
傣族传统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异化建筑"、原材料匮乏、傣族群众的文化利益被忽略等一系列问题.将法学的法律注释法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从文化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权(文化权利)、传统文化产权等多个视角来全面透视傣族传统建筑的法律保护问题将使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化.傣族传统建筑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将国际上对乡土建筑的保护措施运用于傣族传统建筑,构建传统文化产权制度,促进傣族民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有效参与,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龙族曾经历过采集的生活阶段,采集野粮野菜是独龙族的重要生产活动之一。在采集的生产中,独龙族积累了丰富的有关野生植物方面的传统知识和加工利用方面的技术。以民族植物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方法审视,云南独龙江流域独龙族野生植物食用的传统知识及其在采集食用野生植物资源行为中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传统知识,为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森林、环境以及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重新形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联系的概念:超越生物文化视角本文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探讨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之间的联系的任何尝试,都必须从有效地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可能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特别是在试图跨越各种文化定义和生物学定义的视差对多样性作出描述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知识由于其自身广泛的利用价值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然而,由于传统知识自身的特点使之不能得到现行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保护。传统知识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权基础、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通过分析目前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所遇到的困境,希望为我国传统知识保护制度的建立奠定一定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2.
《新学术》2007,(2)
传统文化资源是指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文艺、传统知识和遗传资源等。它并非踌躇于历史范畴中,而是通过历史的积垫不断向前发展的,它是我们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的生存危机;二是研究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论困境和出路,包括权利归属和公共领域这两个理论问题;三是探析传统文化资源的法律保护模式,阐述在现行知识产权体系下怎样进行保护、修正现行知识产权体系的漏洞与不足、知识产权体系外的保护以及国际上的保护。最后阐述笔者对传统资源法律保护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侗族大歌有着特定的自然生境、社会生境和文化生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特定生境的规约,使得这一民间音乐形态为侗民族所独有。现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侗族大歌传习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均发生了剧烈变化。音乐生境的变动,对侗族大歌将带来怎样的变化?这需要从自然、社会、文化的生态调适中寻找答案。只有把侗族大歌视为一种顺应自然、融入社会、尊重传统的活态文化,而不是一种文化化石,才有可能为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保护与传承求得正解。  相似文献   

14.
王巍、侯淑琴在《百科知识》2 0 0 0年第 9期撰文指出 ,目前人类非常关心自身的生存 ,而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自然界必须维持多样化的生态系统。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 ,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剧烈变化 ,生物多样性已不仅仅是科学家研究的问题 ,而且也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因为人类已经发现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物圈内生命演化的基础 ,它为全球人类提供了许多必要的物质和服务。因此 ,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 ,最基本的是要知道在地球上有多少生物物种…  相似文献   

15.
论当前西方文化侵略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侵略”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文化侵略由来已久,当前的西方文化侵略呈现出侵略目的的公开性、侵略力量的强势性、侵略途径的多样性、侵略手段的隐蔽性、侵略状态的弥散性、侵略影响的根本性等显著特征。面对西方文化侵略,发扬光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筑起保护民族文化免受侵略的监管防线;处理好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安全意识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时,中国各地教案迭起,民教纠纷不断发生,引发强烈的政治冲突;西方传教士热衷在中国办学,传播宗教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与中国传统教育中的四书五经大相径庭,引发文化教育上的冲突;民间涌现反洋教宣传,抨击基督教为"异端邪说",表现出中国传统儒学与基督教两种异质文化在观念形态上的冲突.这些冲突之所以出现,与19世纪基督教的传教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有直接关系,更与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天然差异、基督教的侵略性、中国民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民族意识等有深刻关系.这些冲突的客观结果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也促进了基督教内部爱国自立运动的兴起乃至中国基督教自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探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有利于民族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使城市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同步进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首先从文化产业的传播特性、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三个方面概括了当代文化的趋同性;然后具体分析了当代支持文化多样性的三种力量:国家化的政策保护、本土化的自我意识、个体化的自由选择;最后,从超越民族国家视界、解构极化思维模式、诠释文化传统三个方面,论证了文化多样性的合理蕴涵,强调只有经受了全球化时代的洗礼的多样性才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社会发展变迁的同时,环境污染、旅游开发等因素使赫哲族的文化权益面临严峻的挑战,而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正处在流失的困境之中。因此,在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强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构建相应的保护模式成为迫切的课题,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对传统云南省情认识论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新的云南省情认识论。作者认为,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省情的三大基本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为适应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创造了与生态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相互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形成并长期保持了三多一体、良性互动、高度融合的格局,可抽象并形式化为“三多一体”互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最晚形成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处于核心位置,对于三者能否良性互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21世纪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云南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并不断优化“三多一体”良性互动格局,云南就一定能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