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都城为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员辽阔。其建国后佛教便成为“国教”,承天寺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承天寺塔是目前我国唯一有修建年代记载的一座西夏古塔。作者通过对承天寺残碑铭考释,诠释了西夏残碑的一些历史问题,考证了承天寺内残断刻石称“轨”,还是称碑、称碣,残碑文中的宋“诏圣”实为西夏“福圣”纪年之误,从而也省去在有关承天寺塔修建诸问题多方考证之苦。  相似文献   

2.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得”共出现687例,其中动态助词“得”共出现49例,占“得”出现总量的7.1%。其作为动态助词出现的句法格式有“动+得+名词(包括时间名词)”、“动+得”(在分句末)、“动+得+数量短语(包括时量、动量、名量)”、“动+得+动词(包括动词性短语)”、“形+得+名词”,动态助词“得”在这之中全部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完成实现,而不表动作状态的持续。动态助词“得”的功能在宋元明时期开始逐渐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3.
论“著(着)”语法化的南北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埃里克森(E. H. Erikson)的“认同”(Ideing)理论,研究“伤痕”、“反思”小说作家中的“右派作家”的“革命”认同,认为它的形成与突显,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性格、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认同历史、社会意识形态转型、作家的个人生命周期及身份认同密切相关,而且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作家的“知识分子”认同,从而制约了他们的文学活动,使他们的“话语讲述”难以超越当时的“革命话语”。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史、政治制度、法律及综合方面试论西夏政权的性质(孙家华)江西社会科学,1990.3论西夏的后族政治(白滨)民族研究,1990.1.2宋夏景德和约述论(顾吉辰)宁夏社会科学,19902略论党项拓拔部在陕北的割剧(王天顺)宁夏社会学科,19906西夏宫制述略(王绍坤)宁夏文史,第九辑,1991谈西夏蕃官(刘兴全)宁夏大学学报,19911西夏谥法初探(顾吉辰)固原师专学报,19923西夏“称臣请封”析──兼论西夏政权的性质(朱筱新)西北第M民族学院学报,1992.4试论西夏的历史分期——兼谈西夏立国方针的转变(李蔚)甘肃社会科学,19…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博物馆藏西夏文行草书《天庆寅年“七五会”集款单》的重新释读,指出:文献中的“七五日”与佛教的八识有关,该文献是西夏时期凉州地区某个民间宗教会社的集款单。  相似文献   

7.
周燕  罗福源  种桦 《学术研究》2023,(5):97-107+188
“二选一”合约又被称为“独家协议”“专营专销”“独家授权”或“独家合作协议”,是一种长时间、大范围、普遍存在的一种“排他性”合约安排。本文运用交易费用—合约中的“四二均衡”理论对来自传统和电商行业的四个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尝试厘清该合约条款的实质及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现:(1)“二选一”是一种合约排他条款,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降低监管“渠道投入与使用程度”的交易费用。(2)“二选一”条款的出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二选一”条款提出者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渠道;二是节省的监管费用足够高,能给予条款接受者足够补偿,让缔约双方达成一致意见。(3)互联网技术改变了渠道的形式,但却并没有改变合约的实质,“二选一”合约条款在电商平台出现的原因、条件与传统行业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夏文献资料和文物的大量出现,有关西夏社会的汉文、夏文资料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且日趋丰富,于是为再次研究西夏契约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本文从迄今发现的西夏契约资料、西夏契约的格式及签字画押的特点、西夏借贷(典当)的计息方式、西夏借贷(典当)不还的处罚方法等四个方面对西夏契约进行了探讨,得知西夏不仅借鉴学习中原王朝的契约经验,同时对西夏的契约制度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9.
19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学者对“西夏”似乎毫无所知。此后,居住在北京的西方学者,在考察居庸关云台六体刻经时,发现了他们并不认识的西夏文字。他们通过时“西夏碑”的研究,知道居庸关刻石不识之字为西夏文字,发表了不少文章,对早期西夏学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其中也有一些错误和误解。本文对西方学者是何人、何时最先研究西夏的,西夏文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考定”的,所谓有人从12枚西夏钱中得识40个西夏字等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西方最早研究西夏的学者是英人伟烈,最早“考定”西夏文字的是我国学者张澍,所谓用12枚西夏钱币认出40个西夏字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出发提出来的重要任务。据此分析了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阐述了“8+1”机制体系的基本内容,论证了“长效机制链”各机制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应把教育、自律和机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8+1”机制构建的始终,并提出了衡量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实际效果的客观标准。   相似文献   

11.
感叹句中“多(么)”、“太”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几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感叹句中“多(么)”和“太”的差别,认为“多(么)”着眼于描述现实的性状、含有夸张的语气;“大”含有比较和确认的语气。“多A啊!”和“太A了!”的结构不同。会话中两者有不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公司+农户”组织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我国“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困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一是对公司和农户签订的契约环境进行分析,找出“公司+农户”组织困境产生的根源。二是对履约过程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公司+农户”组织运行的困境。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改进的建议:通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构建有效的治理结构,摆脱集体行动逻辑的困境;扩大农户生产规模,提高自我履约能力;双方建立起真正的利益共享机制;政府体制进行改进和互补性制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1日,台湾“立法院”于2004年6月11日通过的新版“劳工退休金条例”(以下称“劳退新制”)将开始实施,这是岛内劳工退休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新制与“旧制”(“劳动基准法”的退休金制度)之间孰优孰劣;对劳、资双方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企业经营与职场伦理将带来怎样的冲击,本文就此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4.
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Инв.No.7211号佛经,题名缺佚,克恰诺夫先生曾据尾题著录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注由义释补》。通过与汉文大藏经对照,此编号现存的两张残片实际分属唐代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三和辽代鲜演大师《华严经玄谈决择记》卷四。本文参考汉文本对澄观“华严大疏钞”残存西夏文进行了翻译,并就其翻译年代和相关注释术语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句尾“了”与副词“没(有)”共现句式,通常带有时段状语;而王灿龙认为,时段成分不是“了”与“没(有)”共现的必要条件。经考察得知,“了”与“没(有)”可以共现于不带时段状语的句子,但该类句子要有时量起始标记,或者有“就”、“再”等副词的介入。  相似文献   

16.
孔子“乐”的体验既不来自于对外在客观真理的认知,也不来自于主观情感的选择,而是来自于生命追求与道(仁)合一后的精神自由。因此,这种“乐”乃是一种“自得之乐”,它超越了外在的富贵、权势、物欲等利害关系的束缚,使自己的生命进入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澄明之境。但是,孔子的这种“自得之乐”又不同于庄子追求的个体之“乐”(“逍遥游”),因为这种“乐”的背后潜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深之“忧”,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正是孔子美学所独有而老、庄美学所缺乏的,它体现出孔子美学的深刻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所追求的生命圆融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忧乐圆融,它蕴藏着真正的人文关怀深度和人道情操的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黑水城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录文进行了考补,指出文书中“银牌安排官”之“银牌”二字,当是西夏牌符制度中级别最高的一种,“银牌安排官”可能为中枢机构的派出官员或机构,认为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的书式等与其他榷场使文书不同,故不宜将所有南边榷场使文书的时代统一定性为“后大庆三年”。后大庆三年(1142)文书中记载的“新法”,似可称为《大庆新法》,而非《贞观玉镜统》。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无垢净光总持》卷末残存“后序”一篇,本文对之进行了翻译和考证,指出宋代施护的汉译本是当年西夏人翻译经文和撰写“后序”的首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人才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具有教师资格和能力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途径、素质要求提出了看法。基于社会对专业“双师型”人才需求发展的需求,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学实践,指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内涵,提出了“双师型”人才培养“主修+辅修”、“理论+技能”、“国内+国外”、“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体系建设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