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以后,积极进行国民文化素质、政治素质、身体素质的的改造和优化,大大提高了提高了苏区群众的综合国民素质,促进了苏区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的事实证明,中日国家之间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两国国民素质之间的对抗.与中国多数地区一样.由于复杂原因,在抗战前陕甘宁边区人民综合国民素质相对较低,这与新的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为此,中国共产党利用她的局部执政地位在辖区内对国民素质进行了全面改造,主要涉及国民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政治素质和战时心理素质等方面,通过改造,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综合国民素质,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社会进步,更为支持长期抗战提供了保证,对全国范围内国民素质的提高也起了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民素质是通过行为反映的国民的心理特征,是国民具有的基本心理特征及其行为规范的统一。国民素质的低下则是国民心理缺陷与国民行为失范的统一表现。逻辑学的两个重要理念是基本的理性思维结构要素,是全人类都必须具备并且遵守的。国民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根源在于国民素质方面的缺陷。国人在思维模式方面具有非逻辑的不确定性偏好和反规则的习惯,这是我国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总根源。提高国民素质,根治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问题,必须依靠教育树立、培育真假观念和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质不仅是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国民素质的提升将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加社会认同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我们要对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进行合理吸收,为我所用,吸收他们的精华,提升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国民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研究人类素质的属性和功能,两者对人的潜能开发具有同一性,又有区别: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素质观念要求的内化性和外在表现稳定性,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需求性和未来理想性。因此,两者的关系是:国民的素质观念是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内化而形成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主要表现为促进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变动和发展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人的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处于互动的运行机制中,二者互为条件,相互制约,共同提高。(一)国民素质制约社会发展第一,国民素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国民的主体是社会劳动者,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从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来着,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活的要素。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转化为生产工具或其他物质形态;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三…  相似文献   

7.
强化国民素质教育,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在当今社会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来推动经济的增长。为此 ,必须全面推进对国民的素质教育 ,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国民素质包括有素养 ,性格和能力。素质教育的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严重失衡,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危机和人性的危机。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本国发展实践,吸取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核心地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均衡提高为最高价值目标,这对于国民素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民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主要有赖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正确看待我国教育的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之间的关系,研究教育发展与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相适应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类历史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对"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思考视角。"中国梦"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中国国民素质进行审视与重塑,对于探讨"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念超 《船山学刊》2008,(3):198-200
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由国民劣根性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时改造国民性和提高国民素质非常关注。我们应该按照“四有”标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政绍 《南方论刊》2005,(10):17-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国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教育事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需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而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人是社会的主体,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适合和谐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论提高国民素质与发展成人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系于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本文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科教兴国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视角,提出成人教育发展要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密切配合,体现可持续发展观;为满足广大劳动者提高素质的需求,必须确立成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作为成人教育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实行成人教育全方位一体化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在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强调指出,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素质不仅是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公民意识和道德素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讲,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还要依赖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即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五十年 ,中国国民人格经历了传统依附人格、理想圣贤人格、现实边际人格和现代新型人格四个阶段。其中 ,理想人格的形成是将革命道德扩展到全社会的必然结果 ,是一种超现实的历史飞跃。对 5 0年中国国民人格的反省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人格的创建 ,因为 ,社会的现代化首先是人格的现代化 ,以旧人到新人的飞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国民人格的塑造既要合理引导 ,又不能超越现实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屡遇挫折后,意识到“国民”在建立近代独立国家中的重要意义,他们主张实施军国民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大规模的军事教育培养了民众的现代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感,促进了西方现代体育运动、卫生知识输入,对于改变民众重文轻武的观念,转变国防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国民教育开启了近代国民性改造之门,但单纯的军事教育不足以促使国民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将直接决定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国民素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应该看到我国现有的国民素质与提升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次紧迫任务。图书馆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早日成为世界强国 ,中国必须加入WTO ;经过长期艰难的努力 ,中国加入了WTO ;这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我们应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继续深化改革 ,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