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高校“两课”教学应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使“两课”服务社团活动,使社团活动成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两课”教师素质如何 ,事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必须深入研究新时期对“两课”教师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 ,不断探索提高“两课”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搞好“两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它不仅是高校“两课”教育的现实背景之一 ,也是“两课”教育应当重视的教学内容。“两课”教育教学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构建多样化的"两课"板块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两课”教学面临的实际的新变化 ,迫切要求改革“两课”的教学方法 ,做到以变应变 ,本文推荐了四种板块式教学模式。在板块式教学中 ,贯穿板块之间的红线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应变主体为主导 ,从而更好地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两课”教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高校两课承担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任 ,由于与“以人为本”思想在目标及措施上的一致性 ,使二者可以融合在一起。两课教学也应肯定人的价值 ,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并运用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两课”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两课”教师 ,深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两课”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 ,互联网时代对“两课”提出更大挑战 ,“两课”教师任重而道远 ,敬业精神有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两课"教学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关“两课”教学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 ,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 ,学校怎么安排自己就怎么学习 ,纠正了一种认为大学生都较为厌恶“两课”的偏见。理工类学生对“两课”的最初疏远 ,只是现象而非本质 ,其本质在于“两课”教学的效果并不如意 ,学生对“两课”怀有迫切的教改期待。这些信息对“两课”老师如何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明显的指引。作为承担“两课”教学任务的老师应该更注意提高效率和吸引力 ,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两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两课”教育与时俱进是指“两课”教育要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自身的观念、内容、载体、方法和手段等。“两课”教育与时俱进 ,首先是“两课”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 ,其次是“两课”教学的与时俱进 ,最后是“两课”教育渠道和载体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两课”教学模式在网络时代遇到了挑战 ,而且也难以适应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拓展“两课”教学的空间和渠道 ,确立以“学”为中心的开放灵活的“两课”教学模式 ,并实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考评办法  相似文献   

10.
对“两课”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应用方法、应用进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为“两课”教学走向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全”、“都”和“全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殷都学刊》2008,29(3):133-138
从实际语科出发,详细分析了“全”、“都”和“全都”用法的异同,总结了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15.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吴昊 《天府新论》2007,(1):145-150
“互文性”和“语境”是文学研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术语。这两个术语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理念,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有共同的网络结构、编织的动态特征,也经历了相似的泛化命运及其发展的双重困境。而且它们能够彼此诠释,共同表征同一现象。这些发生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概念身上的共同之处反映出20世纪文学研究思想总体发展的某些趋势,如关联、整体、动态、读者及泛化等。  相似文献   

18.
"恋母情结"与哈姆雷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普斯情结")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对20世纪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氏著名弟子欧·琼斯运用"恋母情结"理论对哈姆雷特形象给予解释.本文对佛氏"恋母情结"理论作了阐述,介绍了琼斯的主要观点,并对"恋母情结"理论和琼斯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9.
20.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