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背景资料 李冰陵园在什邡洛水镇章山.距什邡20公里,距洛水镇2公里.是一处古朴凝重.含秦汉风格的建筑群。2200多年前.秦代蜀邵郡守李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二江于成都之中”.建成恩泽万世.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导洛通山.洛水出瀑口,别江.郫.会新都在渡”一疏通洛水.打开洪水堵塞的瀑口.在高景关下设平梁.分流入朱.  相似文献   

2.
李冰的名字,是和中外闻名的都江堰联系在一起的。他担任蜀郡守以后,曾做了大量造福人民的事,被群众奉为“川主”历千百年。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伟大人物。 可是,在历史文献中,对他的生平记载得过于简略,就连他究竟是什么时候任蜀郡守的,也缺乏翔实的记录。早期文献只有这么两条:一是汉应劭《风俗通》“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一是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 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之久,在他七十五岁死的那年,儿子孝文王继位。可是孝文王即位后很快就死了,终年五十三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孝文王不可能任命李冰。  相似文献   

3.
“李冰是秦蜀守”说,发端于东汉末年应劭的《风俗通》。它颠倒了李冰生活的年代,制造了都江堰历史研究中的矛盾和混乱。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对“秦守”说提出质疑的同时,探究李冰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4.
最初关于盐井的记载 ,始于蜀守李冰“识齐水脉 ,穿广都盐井、诸陂池”(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卓筒井” ,又名筒井 ,是宋代以来重要的井盐开采方式。但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均失收“筒井”、“卓筒井”等词条 ,《辞海》中虽收入“筒井”一条 ,但仅简单地释其为形似圆筒、汲取浅层地下水的井。对其作为盐井的命名及功用 ,则未作任何说明。卓筒井始自北宋仁宗时期。宋文同《奏为乞差京朝官知井研县事》曰 :“盖自庆历以来 ,始因土人凿地植竹 ,为之卓筒井。”“卓”为高、深义 ,“筒”表明其形状如圆筒 ,因此 ,“卓筒井”即…  相似文献   

5.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长期以来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而他与都江堰的关系又非常密切,值得我们去大力挖掘和梳理。不少人误以为,都江堰市的历史是从李冰修建都江堰开始的,到今天共2261年历史。但是,实际上都江堰市的历史还应该有时间上的超越,不仅仅李冰治水,在此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尤其是大禹治水影响深远。关于大禹在诸多文献中都明确记载其出生在包括都江堰市在内的岷江流域,都江堰的治水科学技术都是大禹以来先民治水的智慧结晶。大禹治水从岷江开始,大禹著名的治水经验“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就发展成了今天都江堰的扇形水系,保证了成都地区的用水。  相似文献   

6.
试为“成都得名进一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问题的提出“成都”的出名,是从蜀国开明氏在这里建都引起的。这件事,《太平御览》卷888引《蜀王本纪》说:“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徒居成都”。在《华阳国志·蜀志》里更记载得详细一点,它说:“君开明立,号曰丛帝,……九世传开明尚焉。开明尚自梦郭移,乃徒治成都”。华志说开明尚是开明氏的第九代,而《后汉书·张衡传》注引《蜀王本纪》却说:“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复称王也”。开明尚到底是开明氏第几代还需要进一步研讨,但可  相似文献   

7.
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上)第212页说:“秦昭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于公元前316年由司马错率兵攻占了巴、蜀。”此乃张冠李戴。据《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曰:‘蜀两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王“十四年,更为元年。……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史记·六国年表》记载: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击蜀,灭之。”《史记·秦本纪》也记载昭王事,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  相似文献   

8.
成都这个地名,最先出现在《战国秦策》。原文为“西控成都,沃野千里”。后世因为蜀国都城就叫成都,便分别把苏秦所说这个“沃野千里”定为蜀国之地,而把“成都”二字定死为蜀国都城的专称了。从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成都县起,迄今二千二百九十六年来,只北宋初年乐史撰的《太平寰宇记》解释过成都二字的取义。他说:“成都县,汉旧县也。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成都”。这一推断,显然有三重错误。(1)、蜀族与周族都是唐虞以后,分别从梁州与雍州发展起来的。在周族迁歧以前这两族没有过政治军事的交涉,和经济文化的联系。这就不能说蜀  相似文献   

9.
自贡     
自贡世称“盐都”。其盐井原分自流井与贡井两群,合称自贡。四川在上古时代.只销巴东的泉盐(主要是巫溪、云阳、忠县、彭水四县,其次是奉节、万县、开县、长宁四县,邛崃县的火井槽,上古时也有盐泉)。秦灭巴蜀时,巴东盐泉被楚国占有了。于是秦国与楚国为了争夺巴东的盐泉发生了几十年的拉锯战,直到楚亡才结束。在秦人尚未夺得巴东盐泉之前,蜀郡盐荒严重。蜀太守李冰,创造坑道取盐的方法,在广都县界(今成都附近双流一带)掘深坑取得含盐的水来煎盐,解决当时食盐缺乏的困难。《华阳国志》说李冰“又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于是蜀盛有养生之饶焉”。这是我国古代很大的一项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可以同都江堰水利工程媲美。李冰创造的坑井,是掘地作大坑取水,挖造梯级,用人携牛皮袋下去汲水,肩负出来煎煮。比较盐泉煎盐困难百倍。但是经过劳动人民不断改进,最后变成筒井,终于压倒盐泉生产而成为几千年来四川首屈一指的经济生产事业。贡井这个名字,原始名称为“太公井”,是第六世纪就已有了的。那时并无竹筒井,只有坑井。  相似文献   

10.
汉至西晋,蜀郡江原县地,居成都、广都、临邛、郫县、都安之中。东北限于岷江,当今灌县、温江、双流至新津沿江以西;西傍青城山脉,下至鹤鸣,山后与蕃地为界;南因大邑斜江,东迳新津抵江:东西逾二百里,南北约百五十里,辖境广袤。验证唐宋域内山川,四至尤明。《元和志》蜀州唐安郡:晋原县鹤鸣山,斜江水;青城县青城山,大江经县北二里;唐兴县(寿阝)江一名皂江,经县东二里。永嘉中,李雄据蜀,始以县置郡,东晋因之;宋齐增设侨县,西魏更为侨郡。周隋废郡并县,复隶于蜀郡。汉江原县在今崇庆县东,《大明天下一统志》成都府古迹:“江原废县在崇庆州东南三十里,本汉江原县地,唐初置唐隆县,又改唐安,宋改曰江原。”《蜀中名胜记》崇庆州下引明《州志》:东三十里江原镇,即汉江原县治。”蜀  相似文献   

11.
释“浑脱”     
公元1258年(南宋宝佑六年)元宪宗蒙哥分兵三路攻打四川。在战争中常迂河流阻隔,故此长于骑术的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也常展开小攻和水战。当时的蒙古军队中不乏善长水战的将领,如契丹族的石抹按只就以此称著。攻打沪州时,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按只以战舰七十艘玉马湖江,宋军先以五百艘控扼江渡“,又拆毁了桥梁凭江据守。按只审视地形,沿江三浮桥二个余所,致使宋军江防溃乱,无险可守。除战舰、浮桥外,当时的浮渡工具还有皮船和浑脱。公元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南宋“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能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与皮船,乘之与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开发天然气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天然气最早,开发、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于三千多年前,就有关于天然气的文字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古籍《易经》就记录了湖泊、池沼水面上冒出天然气起火的现象,即所谓“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对于中国是发现和使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国内外学者的意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就我国最初开发天然气的确切年代来说,则又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一为战国秦代开发论。一九六○年八、九月份《科学大众》发表的《煤气史话》提到“中国是利用煤气最早的国家,公元前200年秦孝文王时期,蜀守李冰在四川凿井制盐”。接着介绍《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人们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况,一九七八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石油和天然气》一书说:“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钻凿油井和气井来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和常璩的《华阳国志》都记载了我国四川地区,从两  相似文献   

13.
一北魏时期,分布在今山西境内的“河东蜀”、“绛蜀”、“建兴蜀”、“正平蜀”等诸蜀的活动异常活跃,史不绝书,披籍可见.如:天兴元年(398)夏四月,鄜城屠各董羌、杏水卢水郝奴、河东蜀薛榆、氐帅苻兴,各率其种内属.”同卷又载:“天兴二年(399)秋八月,西河胡帅护诺于、丁零帅翟同、蜀帅韩砻,并相率内属.”《魏书》三《太宗纪》三曰:“永兴三年(411)夏四月,河东蜀民黄思、郭综等率营部七百余家内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中国雕塑》部分立有“天迥山陶塑”专条,井云:“中国东汉晚期陶塑。天迥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门外10公里天迥镇附近。1957年在这里发掘东汉晚期崖墓数座,年代在光和七年(184)至建安二十五年(22)之间,出土物中有大量陶源及动物陶塑。”(第81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版)案:此处有误,因为成都北门外有“天山”、“天迥镇”却没有“天迥山”、“天迥镇”。该镇得名,民间相传跟避乱幸蜀的唐玄宗有关,据说当年这位落魄皇帝得闻郭子仪收复长安的喜讯,就是由此地“天旋日转回龙驭”(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文献   

15.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记录了东汉末年到东晋时期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士人生活的某些侧面。第一,它记载并表彰了一些正面人物的言谈行事。如:317年,王导拥立琅琊王司马睿称帝,造成了苟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并提出“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号召人们以国事为己任。在《简傲》篇中,作者写嵇康面对当时的政治高压而  相似文献   

16.
公孙龙是战国末期名家学派的特殊代表人物。我们从现存《公孙龙子》一书的《迹府》篇中得知,他非常厌恶当时名不符实的混乱状况,便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主要在“白马非马”和“离坚白”问题的辩论中提出了一套“守白”即白之为白的理论,体现了“正名”的逻辑思想。  相似文献   

17.
《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载喻权域的《都江堰古史新论》一文,认为,宝瓶口是开明氏所凿。这一看法很有意义。笔者补充论证为下:《蜀王本纪》载:“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望帝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由此更确切一点说,宝瓶口乃望帝相鳖灵开凿。有人为了把宝瓶口说成是李冰开凿,但又不好抹煞开明决玉垒山的历史记载,就说开明  相似文献   

18.
释“市井”     
在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文献资料中,“市井”的使用已较为普遍。一些学者将其释为“按井田而划分的农村集市”,似与史实有些出入。首先从当时人们对“市井”一词的用法来分析。《国语·齐语》云:“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这说明市井乃商贾云集之地;《后汉书·刘宠传》云:“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此处所言市井显然也不会是乡村集市,否则便不会使山民白首而不入。《孟子·万章(下)》云:“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为庶人。”在远古时代,“国”与“城”有互通之处,立国即为筑城。孟子在这里明确将城市中的“市井之臣”与乡…  相似文献   

19.
杨妃籍贯考     
关于杨贵妃的籍贯,史书记载颇多抵牾。《新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贵妃杨氏,随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太真外传》说她为“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其父元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新唐书·杨元琰传》载杨元琰是“虢州阌乡人”。 偶读《全唐文》,看到有篇文章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见《全唐文》卷四○二),是唐天宝时(公元742—756年)四门助教许子慎撰文。碑文说:“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初诞时,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署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  相似文献   

20.
关于“有教无类”的另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释“无类”兼解“有教无类”》一文列举了关于“有教无类”的三种解释:一是“教育不分贫富贵贱”,二是“按地域教练奴隶,不分族类”,三是“虽有教令,却无善德”。其实,除这三种解释之外,还有一种古代学者提出的比较合理的解释,而这一解释一直为今人所忽视。这种解释解“有教”为“有了教育”,解“无类”为“品行无差别”。概括起来说,就是“有了教育,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品行趋向一致,不再有善恶之分。”这种解释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