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投资效率不高是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解决国有企业投资存在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缓解投资软预算约束,增强国有企业投资能力。宏观层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降低市场壁垒,推进市场公平,优化行业所有制结构,增强国有企业投资面临的竞争压力,倒逼其投资体制机制改革。对此,需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理顺政企关系;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市场体系,降低市场壁垒。  相似文献   

2.
委托代理理论与我国国有企业代理机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权利集于政府一身 ,企业只不过是政府的生产车间。在这种政企合一的模式中 ,委托代理关系被弱化了。但是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股份制试点的改革 ,以及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开始显现出来。本文借助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评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构建国有企业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权关系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益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多头产权主体管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解决产权虚置;国有资产产权主体单一化的前提是理顺政企关系,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明确投资主体,规范产权关系,以产权为纽带来经营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预算约束、地方政府偏好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行为选择.预算软性约束放大了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阻碍.改革方向在于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代理人角色、确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加强预算监督机制以及提高区域间协调等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借贷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一个博弈模型,对我国特殊时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的特殊契约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理顺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产权关系,硬化借贷契约的预算约束。  相似文献   

6.
变革时期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企关系起源于集权型的传统模式,政企关系的改革是一种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政府职能的变化既有能力提高的一面,也存在能力发挥不当、不足的一面.企业改革至今仍未真正形成一种激励与约束兼容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契约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契约关系短缺或滞后,将会严重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的提高。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契约化,是指国有企业治理方式由计划控制下的行政命令治理转变为市场机制下体现自愿、平等、协商等原则的契约治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治理呈现准契约治理特征。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契约化的途径,包括实现政企关系契约化,明晰产权、重塑契约主体,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型时期的政企关系异常复杂.在短缺的初始条件下,政企关系格局首先要确保增加社会总供给,以改善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物质条件.本文分析了中国政企关系演进过程中的多重变量,认为(1)为了防止转型大萧条,政府一边保持传统政企关系、一边培养新制度因素,曾经具有转型策略上的合理性;(2)政企关系"粘性"既有早期的保持社会稳定、和谐之效果,又会强化政府在要素市场的控制,为公权力干预企业行为预留制度、资源空间;(3)强化对公权力的约束是未来调适政企关系、保障社会和谐、加强人们社会正义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产能过剩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痼疾。基于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制度的现实,构建了混合寡占竞争模型,深入揭示了软预算约束与战略授权对国有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机理。理论分析表明:(1)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与战略授权,不仅导致国有企业产能过剩,而且会导致民营企业产能不足;(2)取消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或提高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报酬中的利润占比,不仅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而且还可以缓解民营企业的产能不足。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软预算约束这一概念,是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提出来的,目前已为我国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预算约束"指的是任一经济单位在收支计划上的量入为出,盈亏自负.如果一个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制约关系强,那么,它的预算约束便是硬性的,反之便是软性的.科尔奈认为,软性的预算约束,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的弊端,它  相似文献   

11.
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现象发生 ,这是理论界一直在探索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是国有企业的公有制产权结构 ?还是企业前后期投资的时间不一致 ?作者提出了与上述观点不同解释 ,明确指出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存在 ,政策性负担是其根源。本文不仅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 ,也利用工业普查资料运用模型进行了分析 ,证明了其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的竞争领域中有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三个竞争主体,三个竞争主体的预算约束都是软的。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竞争主体起制约作用的因素,对软约束竞争主体都不起作用。这是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形成的原因。化解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要注意:一、区别对待,多种措施并举,化解债务;二、硬化约束机制,防止国有企业负债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3.
对如何处理国有企业债务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和实践部门都作了大量的探索。随着各项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有所改善,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有必要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及其处理。我们认为,国有企业长期处于高负债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因此,在预算约束没有得到硬化的基础上,国家寄希望于诸如搞增资减债、销债、免债等方案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根本措施需从改造国有企业的机制着手。我们最后提出了几点基于国有企业改造为目的的债务重组方案,希望能有助于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一就是形成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报酬激励和社会地位激励 ,约束机制包括市场约束、职业风险约束和硬化预算约束 ,另外还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我国国有企业采用的模式应当是 :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企业外部环境 ,逐步形成间接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同时建立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直接激励与约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超越放权让利的思路,创立新的政企关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新的政企关系的内容包括:政企职能分开.奠定政企合作的职能基础.政府将由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政企关系将由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关系;重塑政府职能.构造合格的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以构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耦合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取向;创新管理模式.变政企行政关系为经济关系。创新政企关系的条件是.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中间组织,调整政府组织体系并且在政府行政行为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实现政企职责分开仍然是现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一句空话。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加快政企职责分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是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政府职能必须随之转变,这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十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循着一条政企分开的思路进行的。尽管当时对这个问题提的还不是那么明确和重要,从最开始的简政放权到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从股份制试点到现在的建…  相似文献   

17.
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改革历程中的政企关系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企业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组织形式,企业改革和政企关系变化背后的原因是寻求资源有效利用的制度。本文围绕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对中国企业改革的历程进行了回顾,清晰地看到了中国企业改革的路径和政企关系演变的趋势:从放权让利到政企分开,从企业自身的改革到变革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最终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形成,指明了中国企业的改革将最终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来完成,即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建立。本文以政企关系的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为参照系,具体分析了我国政企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魏杰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五大问题:政企分家问题、国有企业负担问题、分配原则问题、内部组织结构问题及产权明晰化问题。一、政企分家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原来是按照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要求设置的,其特征是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与政府机构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对国有企业而言,以往由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有诸多弊病,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医治这些弊病,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市场适应性,“政企分离”已成为共识,尽管如此,对“政企分离”的理解却各有不同.因此,仍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和使用范围,以期减少误解和滥用,从而避免误导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环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分析表明,过度负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算的软约束。而单纯依靠法律条文不能避免地方发债风险,技术指标限制的有效性又与其实施环境紧密相关。在构建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中,应注重政府债务跨期预算管理的建设,因为通过跨期预算的约束与体制外监督可以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限权,使地方政府发债竞争的预算约束实现由软到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