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思想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然而,在当代伦理学论坛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却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了。本文透过对当代西方伦理理论分类的分析,来挖掘其所以然的原因,并揭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独特性质以及该性质对了解儒家伦理学所可能提供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幸福是古希腊伦理学的重要范畴。古希腊伦理学家尽管对幸福是什么有不同理解,但大都认定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并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理性精神。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论与以感官快乐或以德性自身为幸福的思想学说不同,主张快乐与德性相结合,并相应地强调公民个体幸福与城邦幸福的一致性,其思想学说具有综合、整合的性质,因而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对于亚里士多德以及古希腊幸福论思想的历史考察是研究幸福问题的重要视域,对于建构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西方的复兴,德性伦理学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也日渐增多,但对儒学德性理论的探讨则明显不及.以宋明理学的开创性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洛学中的伦理思想为例,其"新儒学"、"理学"与德性伦理是存在着相通契合之处的.与西方相关理论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的品格追求、道德楷模、道德根基等学说进行的比较说明,二程洛学以至儒学在德性伦理学的研究中,有其固有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徐曼 《学术论坛》2007,30(12):162-166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伦理学家,他借鉴西方伦理学说,整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伦理学基本问题及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等一系列范畴,形成了以西方伦理学观念和方法整理评断中国传统伦理学说、吸收西方伦理学原理来完善中国伦理学、以传统的体用方法和现代的知先行后来代替社会有机体论等学术特点,为中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作了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赵海琦(安徽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科研所)亚里士多德的科技伦理思想,存在于他的伦理学著作中。其现存伦理学著作有三种:《尼各马科伦理学》、《欧代莫伦理学》、《大伦理学》。研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史家,大多认为《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思...  相似文献   

6.
黄显中 《文史哲》2006,27(5):160-168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桑托斯认为公正德性为目的论伦理,道格拉斯认为他的伦理学为某种目的论伦理和义务论伦理,二者都否认其公正德性为德性伦理。这不符合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伦理类型,也不符合他阐述的公正德性本身。根据德性伦理的基本结构,公正德性应归属为德性伦理的范围,可以称之为德性功利主义。但公正德性又非仅仅是德性伦理,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目的论伦理和义务论伦理。  相似文献   

7.
西方伦理学界对自由概念的探讨久久不衰.马克思主义哲学洞悉了西方现代自由观的困境,即康德式的个人自由无法融入政治伦理社会的构建.虽然黑格尔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将德性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构建成社会伦理学的传统,将个人自由赋予社会伦理学背景,但他将个人自由建立在维护私有制基础上的做法使人类的创造变成了对财富的追求.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入手通过对私有制的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不平等,从而为社会主义自由思想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伦理学家 ,他融合近代西方伦理学说 ,整理中国传统的伦理学资料 ,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伦理的意义、起源、演变及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伦理教育、伦理行为 ,论述了个人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的一系列规范和观念 ,批判了封建的纲常伦理 ,并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他为创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新伦理学体系作了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德性伦理传统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伦理德性系统经典的阐释者,为当代的德性伦理学方案提供了可直接借用的资源。总结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特征,在于他力图在理性与经验、理性与欲望、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个体与整体之间寻求和保持平衡。与他的老师柏拉图相比,这种"中道"平衡的原理使其更能如实地理解人的德性实践,因而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运动中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郑臣 《兰州学刊》2007,(6):17-21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开启了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而"实践"正是这个实践哲学传统的核心概念."实践",也就是行为,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主要意指与生产劳动相区别的伦理和政治行为.因此,伦理学和政治学便构成了亚氏实践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学通过对善的思考导向对人的有目的的行为的思考,进而研究统摄一切目的的目的--人存在的意义这一根本问题,从而成为实践哲学的基本科学.而政治学研究的是人在共同体中的自由生活,研究的是善在自由的政治共同体中的实现.伦理学指向道德行为的政治起源,政治学指向政治共同体的道德意义和道德目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伦理学到政治学,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闫丽霞 《阴山学刊》2013,(5):108-111
目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困扰有两个方面:首先,由于英语基础差,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熏陶,预科生整体对英语学习动机及兴趣不浓,缺乏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其次,现行英语教材不符合预科生的民族特点及学习要求。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可以从学校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师生关系及教材方面开发预科生英语隐性课程,提高预科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善预科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校助学工作机构设立、政策宣传,档案建立、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助学工作内涵和助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助学工作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信用教育,“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要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3.
刘巧凤 《学术探索》2013,(8):149-152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关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者的主观诉求,强调的是如何把教育者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习惯上把大学生当成不会说话的“物”,这引发了教育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分流教学充分考虑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合目的性,将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要求在大学生成长的维度上进行具体分类,从而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成长需要,因而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主要对“数学日记”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意义与实施进行了探讨,得出“数学日记”必将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通道、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动力、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互动平台,同时,有助于阐释数学学习的生命意义、有助于学生反思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对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建设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产生的背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类型、特征及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从经济资助和思想工作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红宁 《学术探索》2012,(12):88-90
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是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方面,本文主要从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来探讨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以期对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执行与实施给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Education scholars document notable racial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academic skills. Using data from the 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Kindergarten Cohort, this study advances research on teacher perceptions by investigating whether racial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evaluations of first grade students’ overall literacy skills vary for high, average, and low performing students. Results highlight both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possible inaccuracies, as demonstrated by remaining racial gaps net literacy test performance. Racial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Black, non-White Latino, and Asian students (compared to White students) exist net teacher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vary considerably across literacy skill levels. Skill specific literacy assessments appear to explain the remaining racial gap for Asian students, but not for Black and non-White Latino students.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education scholarship, gifted education, and the achievement gap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职前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所包含的教师专业情意、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专业能力以及身心素质四个核心要素着眼,对某部属师范大学794名免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认为促进当前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优化免费师范生教育课程结构;完善免费师范生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免费师范生职业能力训练机制;明确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方向;建立免费师范生专业发展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High school teachers evaluate and offer guidance to students as they approach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based in part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student's hard work and potential to succeed in college. Their perceptions may be especially crucial for immigrant and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navigating the U.S. educational system. Using the Educ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2002 (ELS:2002), we consider how the intersection of nativity and language-minority status may (1) inform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effort and college potential, and (2) shape the link between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students’ academic progress towards college (grades and likelihood of advancing to more demanding math courses). We find that teachers perceive immigrant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as hard workers, and that their grades reflect that perception. However, these same students are less likely than others to advance in math between the sophomore and junior years, a critical point for preparing for college. Language-minority students born in the U.S. are more likely to be negatively perceived. Yet, when their teachers see them as hard workers, they advance in math at the same rates as nonimmigrant native English speaking peer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both language-minority and immigrant status as social dimensions of students’ background that moderate the way that high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shape students’ preparation for college.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社会上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大学生群体漠视生命、自我放弃生命的做法令人堪忧。本文首先解析生命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释义,接着阐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然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寻求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现路径。旨在呼吁高校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呼吁大学生重视生命存在。培育正确的生命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生价值,进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展现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