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冯永刚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8-122,135,159
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展开、充盈并得以发展。追求道德自主,实现道德自由,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的功利化、残缺化、单向化与形式化,弱化了制度之于道德教育的保障与促进之效,降低了道德教育的质量与水准。依据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内在需求,加强必要的制度供给,设计合理的制度并规范制度的运行,已成为现代道德教育持续发展无法回避且意义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平  周东向 《理论界》2008,(10):107-109
在我国道德教育过程中,在一些人的意识和行为里,存在四点偏向,即过分突出社会属性,利他、利群;过分突出德性属性,与幸福对立;过分强调规范属性,与人性冲突;过分强调理论属性,使道德远离生活。从理论上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德性、规范、理论属性,克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四点偏向,是时代对道德实现其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使命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简析家训在当代社会建设中的道德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训既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承载着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能.不同时代的家训大都体现了特定时代的核心道德观念,并传递着传统道德的普适性思想内容.家训可为个体的道德建构提供适切的道德规范,它所体现的道德原则因血亲情感的作用更易为教育对象所认同.家训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应大力倡导家训形式的道德教育,并引导家训形式的道德教育实现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道德稀缺和道德失范现象。在道德建设中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加强道德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安排,营造德福一致的道德氛围,构建严明的监督、赏罚机制和德行补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与个体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人性长期以来就是人们自身研究的重点。全面省思道德与人性的关系是研究道德及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人性是道德的根基,道德是人性的核心,将道德教育放在人性视角下进行诠释才具有意义。道德教育作为一门提升人生境界和德行品质的学科离不开对人性本质的探讨。在思考如何建构人性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到赋予传统"德"文化以时代特征,丰富对人性的认知,重视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加强道德教育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运行机制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社会制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个体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运行机制的存在价值问题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称。一定道德规范要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要靠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个体道德和制度道德就是根据机制的运作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道德体系。个体道德依附于社会个体,是指依靠道德良心使一定规范转化为个体实际行为的道德运行机制。同制度道德相比,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信念也在发生变化。人是经济和伦理的核心,经济——伦理一体化会随着社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制度伦理只是提升人性的不可少的条件,而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设在本质上是一个提升人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传统儒家道德教育是一种顺从的教育。由于理念的错位和功利化的驱使,传统道德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理性价值",片面强调个体的服从,忽视了个体主体性,忽视了个体的道德选择能力和权利。主体性道德选择已从边缘走向了中心。社会结构的转型、多元化社会的形成以及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主体性道德选择已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道德选择的教育也成了当代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环境、家庭及个体的道德体验是道德态度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社会道德文化、道德教育、参照群体,家庭氛围、父母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及其道德态度,对社会道德的观察学习及其达到的道德知觉水平、道德经验的情绪后果、需要的满足等因素会从不同角度影响个体道德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道德自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至高的社会控制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极高的期望。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是一个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证实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要实现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必须对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人性化的实质是从人性出发、从人的生存状态出发培养人的德性。现代社会,共生性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特征。共生关系是共同体与个体的统一。所以,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学生共同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培养,这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德育人性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教育是促进个体自身完善、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一些新问题。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应当建构起跨文化的公民道德教育理论体系,营造理想的道德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的教育网络,加强对青少年一代道德观念的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人性论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人性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社会性、道德性与乐观性等方面,即社会关系性的人性本质理论,道德性的人性特质规定,人性善的乐观性信念。它们对中国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关系性的人的本质理论导致了社会本位、整体主义的文化价值趋向。第二,德性主义的人性论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道德本位的德性主义文化。第三,乐观性的人性论信仰,使文化与社会控制仅有劝善激励机制而缺乏防恶约束机制,因而容易形成人治而忽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孙风强 《理论界》2013,(12):65-67
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受农耕思想和应试教育影响,其特点是强调社会意识的权威,忽略个体自主意识的尊重和培养,这使道德教育呈现出教条化的僵化倾向。而缺乏个体道德自主意识的道德教育会割裂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良性互动,这会使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德性约束方面出现畸形——或阳奉阴违或盲目顺从。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社会个体发现自己并教会其发挥自己的能力,也就是道德自主意识。本文从道德自主意识的设立目的、行使原则和重点内容方面进行论证道德自主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医学呼唤人文理念和多元关怀,医学伦理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建立人文思维立场,有助于将人文范式和路径拉入进医学生视野,实现科学与人学的契合。人学视角能够确立对人价值属性的概念;系统化认知将思辨、整体、批判的思想方式融入医德规范的分野;博物学情怀则是一种眼光和精神,它可以撇开世俗和功利,还医学一份自由与本真。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校的生态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基本走向是注重教育的系统化、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教育形式上日趋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在方法上凸显渗透性与行为性,在制度上以法保障实施。综观国外学校生态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中国高校生态德育具有重要启示:既要建构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生态德育系统;同时也要强化德法并举的社会约束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未来中国高校的生态德育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生态德育的理念将更加现代化;生态德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生态德育的手段将更加科学化;生态德育的参与将更加广泛化;生态德育的合作将更加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道德支撑,诚信缺失的现象在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的影响造成青少年人生价值取向偏离正确的轨道;学校教育的模式造成了青少年道德素质水平欠缺;家庭教育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造成了青少年诚信意识淡薄,这些是青少年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青少年诚信建设可以采取净化社会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转变学校教育模式,加强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教育;改善家庭氛围,注重青少年诚信意识的培养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许冬玲 《云梦学刊》2004,25(1):86-88
美育是一门人类自身美化的科学,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人文性、渗透性的特点。因此,德育中把美育提到应有的高度,根据美育的特点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可以使德育作用深入心灵、德育方法具体生动、德育过程轻松活泼、德育内容更加深化、德育效果深刻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