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中的经济交易和道德原则的关系,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理论问题。文献考察表明,成熟的市场经济离不开道德原则的支撑。对ZGC电子市场的准民族志考察发现:本应以理性化、契约化为特征的市场经济,在这里却呈现出欺诈的面孔———在陌生人之间频繁发生转型交易,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这种交易模式广泛盛行的道德根源是:熟人社会中基于儒家伦理的亲情原则、差序格局思维等传统道德因素的在场与倡导理性、平等的普遍主义道德原则的缺席。针对转型交易现象的市场道德重建应该是使传统道德原则在新条件下更好地发挥约束作用,陌生关系熟悉化就是这种道德重构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基本道德准则变化的理由;目前的道德转型主要是道德行为约束机制的转变——禁止型取代倡导型占据主要地位,而根本的道德精神没有改变。因此,“道德重建”是不可取的,“市场经济的道德原则”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街边大量存在的二手手机收购摊贩互信交易对剖析当下中国陌生人社交互信缺乏症具有极好价值。二手手机收购交易双方缔造的是一种“暂时性互信”,将“暂时性互信”的意义作一拓展,便可窥探到其背后隐藏着的二手手机收购互信交易所赖以达成的均衡机制;将此均衡机制再拓展运用到对中国陌生人社交互信缺乏症的诊疗上,又可探索到症结及药方——由此追求均衡、促成均势所构成的根本指导方法和原则的正义性也得到了应有的展示。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 ,法制建设是关键 ,道德建设则是根本。“客观互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伦理原则。但“客观互利”原则仅仅把交易对方当作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 ,在逻辑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缺陷 ,所以应该倡导“互为目的”这一更高层次的市场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超越性道德与底线伦理近年来,针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纠治方案乃所谓“划界论”,即认为:市场行为所遵行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人类求“善”的超功利道德价值原则本质上是对立的,放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必须找出不可市场化的领域,中断市场行为在其中的延伸,以确保道德价值原则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严这个方案虽不无见地,但它的尴尬之处在于: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市场行为及其规则并不仅仅直观地显现在经济领域,那么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如何能够毫厘不爽地分划出纯粹的市场空间和伦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民关系演变和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研究利他意愿的差序格局,厘清在公共性转向与个体化崛起的时期,陌生人社会道德范式的边界和制约因素,拓展对选择性利他行为的认知.通过2013年在南京市随机抽取809名市民进行电话调查,剖析公民利他行为倾向的心理形态,并研究“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如何调适自我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张力.研究发现,利他成本削减正向意愿,助人倾向的审时度势消解了道德认知的整体图景,呈现多层级的分殊特征,利他倾向呈现非均质分布和梯度变化的差序影态,可视为转型社会凸显个体化趋势下的自我保护策略,短期内纾解了自利与利他之间的张力.“差序利他倾向”将善行的边界在道德成本与道德义务之间进行均衡调节,实现个体化与公共性的有效衔接从而延伸善行的边界,在陌生人社会中架构互惠利他的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下的新道德建设研究综述宋全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正在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伦理道德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究竟带来的是“道德的毁灭”,还是“道德的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新道德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不良社会环境下的“道德不作为”和“陌生人社会”里的道德失范,表明道德危机存在着程度不等、范围不一的区别。导致“程度不等”和“范围不一”的原因是社会环境的差异。因此,道德建设的基点是社会基础的重建和社会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叶春云  朱珊 《江汉论坛》2004,5(11):76-77
由市场有效运转的条件不仅需要经济人的“理性”,而且还要有交易行为主体的“人格”;不仅需要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因为,在市场交易行为中,存在着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在一个没有市场道德作基础的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欺诈之法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 ,信用证欺诈产生的根源在于信用证独立原则及其引申出来的单证交易原则。英美法系发展的欺诈例外原则衡平了信用证欺诈时信用证独立原则导致的利益失衡。本文还探讨了信用证欺诈中欺诈的认定、欺诈的证明、法院裁定止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等几个法律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信用证欺诈司法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外观主义”的学说性及其相关制度的形式要件性决定了以外观主义实质限缩欺诈行为必将面临着欺诈行为定型性丧失的危机;同时,外观主义也未改变欺诈行为本身的违法性.片面地以外观主义排除欺诈行为的存在,不仅误解了外观主义损害分配的功能定位,也与现有的刑法规定相冲突.在财产损失的评价范围中纳入外观主义,则不仅会引致“善意民法衡平,恶意刑事处罚”的保护必要性与保护力度倒挂现象的出现,还将面临着因评价不足而存在处罚漏洞与以牺牲处分行为要件与素材同一性要求为代价弥补处罚漏洞的两难困境.财产损失的结算,除应以会计原则确认结算标准外,还应以交易关系区分划定结算财产的范围.这既契合了诈骗罪作为交往型犯罪之本质,也为诈骗罪拒斥外观主义提供了法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人文意义在于追求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人”,无疑这与传统的追求道德取向的“道德人”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有人认为,“经济人”与“道德人”在行为宗旨方面有“利”与“义”的对立;在行为目的方面有“利己”与“利人”的对立,在行为依据方面有“遵法”与“重德”的对立;在行为约束方面有“他律”与“自律”的对立等。这些层面天然有对立的倾向。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对立的层面上,会使市场经济体制的生存与运行因缺乏同一的价值规范的理性辩护而付出社会秩序动荡的高昂代价,会使市场主体因缺乏价值认同而处于“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3.
对敲是期货交易中的一种欺诈行为,其性质应属于“欺诈性期货交易”的手段之一.我国刑法已经将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引诱交易等行为类型化后从欺诈中分离出来,但我国刑法至今还没有确立期货欺诈罪或欺诈性期货交易罪.尽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及其他一些规范提及了期货欺诈概念,但真正地如何定义期货欺诈及如何界定自营或代理中的欺诈性期货交易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为防止或减少期货欺诈,在对违法者作出行政处罚时,法律应该授权期货监管机构同时考虑及计算出民事补偿或赔偿的数额,并可在裁决中明确规定民事赔偿的份额;在监管方面,我们的立法应该引进相应的较严谨的疏而不漏的监管和防范体系,即建立“刑-行-民”及由法律授权下的自律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国有企业到底是什么? 1.科斯关于企业本质的一般理论与几个基本假定关于“企业的本质”,科斯给出如下命题: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又可相互取代的交易体制。市场上的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企业的存在是将原来属于市场的交易“内化”了。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决定企业的存在,企业和市场分界的唯一变数。企业通过“内化”市场交易而减少交易费用,假如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的交  相似文献   

15.
盛洪和张军曾经就是否能通过计划和市场间的自发交易,来实现改革的平稳过渡展开过激烈的争论。盛洪的观点是,应尽可能少对利益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转型的稳定形式。其实,盛洪的主张是存在问题的。对中国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表明,市场自发力量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推动转型。当国民的利益结构存在对立和矛盾时,市场自发力量会使转型陷于“僵持”或“内卷”,为打破“僵持”,应重视强制在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个体主义与道德合理性基础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价值个体主义”直接威胁着道德的合理性基础, 对当代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构成了重大挑战。“价值个体主义”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大后果, 它与现代道德论证基础之间存在着深刻的位移, 使得“个人自由”与“道德共识”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道德合理性的深层矛盾。以一种辩证的方式扬弃价值个体主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这一问题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有着重大原则差异的立场, 其中马克思从人的生存方式转换的角度出发, 坚持“实践性”、“辩证性”与“人文性”等基本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野,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证券欺诈行为之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志云 《理论界》2006,(10):73-74
证券欺诈行为已成为困扰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毒瘤”。以民法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并明确发行欺诈、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四种典型、易发的证券欺诈行为的性质,是立法机关进行法律规制的前提,是探讨证券投资者法益保护和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矛盾着的各方当事人的法律主张以及这些主张所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的对立,表明了婚姻生活中“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两个道德原则与法律原则之间是有冲突的,体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探讨夫妻间相互忠实的法律底线,可以说明个人的法律权利如果超越了婚姻所应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界限,这一婚姻将面临解体,在这一背景下,为了维护婚姻生活中的共同道德原则和规范,个人的法律权利只能作出必要的牺牲。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问题指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消费者受欺诈、消费者利益受损害的各种表现。消费者问题对社会生产、市场交易原则与市场规则、市场需求和市场调节机制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导向,目前在一些同志中似乎还存在三方面的思想问题:一是不敢承认共产主义道德是贯穿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道德体系,从而不敢承认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表现,害怕在现阶段宣传共产主义道德会被指为“脱离实际”;二是不敢说明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导向同反和平演变斗争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似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导向,并不只是为了反和平演变;三是不敢全面地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导向,而用某一个基本原则来代替全部基本原则。对此,我在《共产主义道德通论》、《道德问题丛论》(增订本)和《当前道德理论上的困惑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