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贸易领域中的"客店"、"歇家"、"牙家"等名异实同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贸易领域中,"客店"、"歇家"、"牙家"、"牙歇"等,都是采取"客店"与"牙行"相结合的经营方式,且都有"开肆"的功能,它们在贸易领域经营方式的内涵,实际上是名异而实同.因在文献中见之最多是"歇家",故将这类模式称为"歇家牙行"模式.由于"客店"、"牙家"、"园亭"、"歇店"、"牙歇"等都有称为"歇家"的记载,故可把它们称之为"歇家"之异名.  相似文献   

2.
明代牙行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行系代客商买卖从中说合的店铺。经营这种店铺或单纯从事买卖中介者、或称之为牙郎、牙人、牙商,或称之为牙侩、经纪。牙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到明代,牙行的情况如何?本文即想就此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较为全面地收集了夏代王都二里头遗址所出的带扉牙玉器 ,并结合更早或更晚的考古材料及相关文献 ,对这些玉器之本质归属及圭、璋之别等难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这些不同玉器的扉牙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分别表示有时可与北斗或极星关连的 (半 )天盖、(半 )介字形冠、神虎或其之间的某种组合。本文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夏代王都二里头遗址所出的带扉牙玉器 ,而且适用于中国古代尤其是三代及其以前的几乎所有的带扉牙玉器或铜器。  相似文献   

4.
1936年10月16日鲁迅在上海逝世.鲁迅逝世前立下遗言:"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相似文献   

5.
唐波 《家庭科技》2021,(4):52-53
口腔修复 口腔修复包括美学修复、功能修复和治疗性修复.其中,美学修复是结合牙冠的颜色异常现象、畸形牙情况及牙与牙间隙比较大或牙冠的形态异常情况等,进行轻度错位调整.功能修复主要是针对牙缺损、牙列缺失情况的修复.对于治疗性修复,主要是治疗牙周病和颌关节紊乱情况等.对于修复体的种类,主要分为用于单个牙的修复体,如贴面、冠及桩核冠等.用于缺牙区的修复体,主要为活动义齿、固定义齿.为了有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需要进行修复步骤、修复时间和准备工作分析,保证各项问题得到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项目,常易撞掉或撞松门牙。当门牙撞掉落在地上,请记住:千万不要用脚把它踢掉,或者把它捡起来看一下又把它扔掉。应该把它拾起来,用干净的手帕或其他东西包好,立即找专科大夫去处理。牙科医生会将你撞掉的牙齿进行牙再  相似文献   

7.
我认识一位79岁的老人,口内的牙大部分都已脱落,但不久前长出了一颗新牙。请问这是返老还童吗?温州钱信国老年人因牙周组织萎缩,支持力减弱,从而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这是正常的,而且牙齿一旦脱落就不会  相似文献   

8.
丁尔纲 《学术探索》2002,(5):122-123
“推陈出新”是事关人类追求真理必经之路的重要原则 ,是一个具根本性的哲学命题 ,因而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并创造新文化的核心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新潮派 ,从来不简单化地在“新”与“好”、“旧”与“坏”之间划等号 ,而是对传统的、外来的以及现存的一切思想文化现象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求是的态度。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所谓“新潮派” ,一是搞否定一切革命文化传统的民族虚无主义 ,把一切“新”的等同于“好”的 ;把一切“旧”的等同于“坏”的 ;二是搞唯西方文化的马首是瞻的“全盘西化”论 ,举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都是“新”的 ,中国近百年来的都是“旧”的。这种打着“推陈出新”幌子标榜“新思想”、“新观念”的所谓“新潮派” ,其实兜售的是老掉了牙的十九世纪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心”论及其库存的旧货色。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化以前的中国城乡市场中,牙商不可或缺。民国时期,政府提倡实业、鼓励商战,牙商得到了空前发展,社会各阶层纷纷加入其行列,使牙商群体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异。同时,牙商为了谋取利益,同社会各界人士构成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进行交易时,几乎所有行业的牙商都有一套神秘的行话和暗语。  相似文献   

10.
《易》“豕贲豕之牙 ,吉”的“牙” ,前人释为牙齿 ,不但曲解“豕贲”义 ,而且不合事理 ;“牙”训为小猪仔 ,更为穿凿。前人的两种解释虽异 ,但都未解通“豕贲”与“牙”之关系。本文根据文字通假 (同 )、方言材料等认为“牙”当释为公猪 ,可以理顺“豕贲”与“牙”的关系 ,从而解决了前人自相矛盾的弊病  相似文献   

11.
韩晟昊先生是<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中的主人公.作家张雅文把他塑造成一位非常成功的海外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他身上呈现出五大方面的审美魅力和人格追求,即铮铮铁骨屡遭打击而宁折不弯的硬汉子形象;矢志不渝,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创业者形象;有火气、远见卓识的特立独行的文化启蒙者.形象;晓大理识大局,有忧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爱国者形象;高风亮节,有人情味,幽默风趣的东方智者形象等,这一形象的塑造凝聚了作家张雅文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追求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先秦文献在传承过程中因为用字习惯的改变,出现过一个以“雅”代“夏”的过程,所谓“雅”“夏”二字的同音假借关系,并不是“雅”字替代“夏”字成为《诗经》类名的原因,而是对“雅”代“夏”这一结果的解释。战国末年、秦汉之际的“书同文字”与文本转写,正是与诗乐相关联的“夏”字被“雅”字替代的关键时期。就《诗经》而言,“雅”何以为“雅”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夏”何以为“夏”的问题。作为中原正统音乐的“夏(雅)乐”从一开始就担负起了“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政教功能,在“雅(夏)”与“政”之间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在雅歌与雅诗相继出现并与王政深度结合,充分发挥“言王政之所由废兴”的过程中,在周代礼乐制度中居于核心正统地位的雅乐传统才逐渐确立,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在后世影响深远的“雅正”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杜夔传旧雅乐四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齐鲁学刊》2012,(1):111-115
秦之后两汉传承四百余年,真正由孔子正乐审定的"三百篇"之乐已荡然无存。魏杜夔所"绍复先代古乐",只能是东汉时的雅乐;所"传旧雅乐四曲",实即拟古之作。《辞源》、《汉语大辞典》等袭用清代学者结论,谓"《鹿鸣》的乐曲至西汉、魏、晋间尚存,后即失传",皆欠明察。  相似文献   

14.
崇"雅"黜"郑"是孔子在"删诗正乐"过程中所遵循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编辑准则。它展现出孔子强烈的融文化抉择、社会关怀及政治诉求于编辑事务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态度,所以,崇"雅"黜"郑"不应被单纯视为孔子个人艺术喜好的反映。对于现代编辑学而言,孔子崇"雅"黜"郑"的编辑理念或许不无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6.
厉神占梦与《惜诵》中两“曰”字的人称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年 《云梦学刊》2005,26(3):38-41
《惜诵》中厉神占梦一节,连用了两个“曰”字,其原因何在?参考《离骚》中的灵氛占卜与《诗经·小雅》之《斯干》《无羊》的占梦,结合上古“习卜”的礼俗,并由《包山楚简》《望山楚简》等出土材料考察楚国的占卜方式,可以推知:厉神占梦的过程分为首卜与习卜两次,故而其占辞也就分为两部分,两“曰”字便是占梦者两次占辞的分别引起之词。由此亦可就原诗之相关内容作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7.
琅邪台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虽然关于它的形成,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学者们多相信它与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从先秦典籍来看,琅琊台在秦始皇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在很长的时间里,发挥着独特的宗教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琅琊台所承载的宗教功能,吸引了秦皇、汉武,也构成了早期琅邪文化的特殊品格。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代性"在中国仍是未完成设计的议程,因此用"公共空间"表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似乎更切题旨.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文化"公共空间"以现代大众媒体、物质性的公共构造以及具体的公共文化事件,共同见证了中国"现代性"进程.而1990年以来对"现代性"的反思,则直接引发了当代文化公共空间的裂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哲学"作为有意义的话题,不是纯粹的学理性创作,而是要在历史的叙述中确定其问题域。"当代中国哲学"一方面离不开中国近代以来寻找文化身份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又只能在中、西哲学不同的演化逻辑中找到自己的哲学叙述方式和哲学语言。"当代中国哲学"只能在历史中确定其叙述的始端和视阈,在历史的接受中为自己的存在意义寻找理由。当代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与自己的文化身份相适应的哲学形态,更需要属于自己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李翔海 《河北学刊》2008,28(3):32-37
"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不仅不能充分凸显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而且包含了贬抑乃至扭曲中国文化的可能性,因而是不合理的,其将西方现代文化看作是人类文化之"共法"的理论前提也是不能成立的。为适应"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以解决地球村所面临之共同困限"的时代要求,中国文化的基本诠释范式应当转向"以中释中"。为此,要在人类文化殊相之一的层面回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均作为人类文化殊相之一而存在,并在人类文化之一般精神的统领下开展平等对话;要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要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要凸显"双向互动,层级累进"的方法意识,逐渐推进"以中释中"诠释范式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