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品德心理过程可分为情境感知、认知延伸、行为展现等三个基本环节,并始终伴随着情感体验。相应内容相继“刻入”长时记忆之后所形成的品德结构,根据所涉领域可分为人生观、道德观、政法观、世界观;根据所涉对象可分为“自我”结构和心中“他人”的品德结构;根据知识性质可分为品德客体知识结构和品德元知识结构;根据积淀特征可分为品德情境知识结构、品德理性知识结构和品德行为方式结构;根据刻记深度可分为品德“核心”结构和品德“边缘”结构;根据情感色彩可分为“红色”、“黄色”“蓝色”的品德结构。已经形成的品德结构对品德心理过程发挥着多方面的影响,体现出一个人的自主意志和品德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调查了某市432名职前教师的品德心理现状,结果发现:(1)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总体较高;(2)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并没有随着年级的提高而提高,相反却出现下降的态势;(3)品德心理三因子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即品德意志的发展水平最高,依次为品德认识和品德情感;(4)理科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文科职前教师的发展水平;(5)女职前教师的品德发展水平高于男职前教师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品德教学内容、对象以及教学标准的多样性 ,品德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 ,选择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品德教学的特点 ,讨论式教学应当充分肯定并推广。  相似文献   

4.
个人品德建设的提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完善了道德建设体系,突显了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明确“四德”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打开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表现及其所处的层次。个人品德建设就是在社会(国家)、组织(单位)、家庭和个人的协同努力下,个人道德品质持续不断提升的系统实践过程。个人品德修养、个人品德建设的原则底线应该是不损害相对一方当事者的利益。推而广之,利他应是社会主义道德及其建设的原则。个人品德建设的方法途径,一是个人要加强品德修养;二要以纪律、法律做保证;三是社会各层次、各方面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正面宣传,严格执纪执法;四要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流道德观念和言行准则。  相似文献   

5.
乔法容  马越 《中州学刊》2012,(3):118-122
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从关注社会道德到关注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从关注道德规范到关注行为者本身的品质、德性、品德,研究的重点和德性伦理学不谋而合.与功利主义伦理学和康德义务论伦理学两大规范伦理学理论不同,德性伦理学聚焦行为者本身,重视行为者的品质、品德和实践智慧的养成.全面深入地探讨个人品德建设,需要规范论与德性论以及不同伦理理论范式的对话、互补与会通.  相似文献   

6.
针对警察院校学生在政治态度、处世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依据新时期警察院校品德培育目标,探讨对学生品德素质培育的科学方法,才能把对学生进行品德素质培育纳入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广大教育工作者作出了许多艰辛劳动而收效甚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这一主渠道而言,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不到位是其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预防和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根本对策。本文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素质教育对中学生不良品德的预防和矫正的根本作用。 一、素质教育不到位是中学生不良品德产生的主要原因 品德不良的学生是指那些道德观念模糊、纪律松弛、品德很差的学生。他们…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操行评定法文字凝炼,操作简便,但“千人一面”。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法,具有全面性、针对性。通过比较研究,寻求学生品德评价的更直接、更客观、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品德结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结构新探李雁冰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如传统的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由品德心理形式、心理内容、品德能力构成的"三维结构说";由行为规范的遵从结构与社会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儒家德育过程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过程论是德育理论中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对于发展德育过程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关品德的形成发展阶段、品德形成的环境、教育影响因素、品德形成的个人修养及方法等内容,简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儒家德育思想中有关德育过程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