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先天地存在于人类历史当中,它也理所应当的存在于教育当中,当现实使大多数的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教师的关爱表现为尊重、期待、理解,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交往学习生活的指导上.  相似文献   

2.
冷感毛巾 这款冷感毛巾采用三层独特构造、三维立体编织工艺,由高科技纤维面料制作而成,具有吸汗排汗、水分循环、调节蒸发三大功能.面料的高密度网状结构能将水分子深度吸收到纤维内核,然后将其压缩到面料的纤维空隙.当产品受到外力(例如甩动)时,会因水汽大量蒸发而达到冷却效果.用户只需将毛巾充分打湿拧干,然后在空中甩动几下便可实现降温,体验到凉爽感. 此外,毛巾面料中不包含化学制品、胶剂、晶体等对皮肤有刺激的材质,可以在有效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的同时,起到防菌防臭、阻隔紫外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初级关怀"与"终极关怀":新时期文艺的双重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便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的异化,因而需要双重的关怀.而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也便同时具有了"初级关怀"与"终极关怀"的双重使命.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所谓"终极关怀",则是对人们生存意义的感悟、理解、追问,并通过这种形式使其获得一种精神的升华.就当代中国大陆的文艺现状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当人们冲破禁欲主义的思想束缚,渴望满足必要的肉体欲望和物质需求的时候,文学艺术所实现的"初级关怀"也便具有了人道主义的合理价值;而在商品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已得到充分膨胀,渴望获得必要的感性超越和精神救赎的情况下,文学艺术则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终极关怀"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4.
陈蕾 《社会科学》2004,(3):80-83
“实践唯物主义”是对马克思哲学体系的高度概括和精神升华 ,它将现实生活作为意识对象进行思考 ,追问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这一人类根本问题。只有当人类这样追问时 ,人才能被称之为真正的人 ,人类的精神家园———哲学才能真正达到“真实”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驱动着人类在外在幸福欲求和内在终极追求的悖论中,选择了生活幸福.片面的效率与发展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准则,它诱发着消费生活的扩张,使产品的社会价值背离或扭曲其自然价值.相对于社会价值的周期缩短而言,产品的自然价值被环境分解的周期却相对地在增加;当产品社会价值的周期不断缩短,超过环境分解自然价值周期的极限时,生态危机便不可避免.所以,生态问题其哲学根据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须面对的"心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人类生存的"心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是奠基在辩证法之上的,它是超越物理世界的"第二现实",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质变.在其中,"此在"通过交互作用、沉浸性和意识具体化走向"共在",由此,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途径,实现了人类本质力量的历史性飞跃,成为人类迈向自由和解放的新阶梯.  相似文献   

7.
当西方进入"合理性"的现代社会后,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体的时间体验感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前现代人的"静态-过去/现在取向"的时间意识转变为现代人的"动态-未来取向"的时间意识."现代性"时间观的产生主要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一是人类对"时间"概念本身的理解之变化所奠定的内在逻辑基础,即时间由"外在"进入"内在";二是"现代"社会诸方面的外在环境更会使人类对时间的体验随之变迁.  相似文献   

8.
现代人因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永远得不到内心的宁静和幸福,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关心自己.正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关心自己,也就不懂得关爱地球.人类文明因此而在生态危机中越陷越深.为能走出现代文明的危机,必须破除现代性的三大错误信念--经济主义、独断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破除了这些错误信念,才能实现"人性革命".实现了"人性革命",人们才能学会"关心自己"."关心自己"就是修己进德,就是"觉知自己深处的真实",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以求得平衡".当多数人都懂得关心自己时,地球生物圈就能得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界"权利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昌文 《学术论坛》2005,(10):10-13
权利概念起源于人类共同体.非人类中心主义试图把权利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的存在物,由此认为自然界也具有权利.文章通过对非人类存在物不具备成为道德权利共同体成员的资格,不具有享受道德权利能力的分析,认为自然界权利概念的提出,只是表现了对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责任忧思,具有对人类自身关怀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虚拟文化是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它打开了人类的解放视界,也孕育了新的迷误.和谐文化来自于人类的历史传承,却是尚未完全实现的文明期待.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历史性际遇,经历了从"误解"、对抗、消解到理解、融通、相互建构的过程.理解虚拟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共生、共存和共荣是人类走向崭新文化形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从"西域"到"西洋"--郑和远航与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明 《河北学刊》2005,25(1):167-175
追寻全球化的缘起,自古以来,人类交往的主要途径是陆路.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东汉甘英望洋兴叹,东西方文明汇聚之地定于西域,也即亚欧大陆,历时上千年不变.至15世纪初,郑和七下西洋,持续近三十年,形成了人类交往从陆向海发展的强劲态势,西洋凸显,中外交往从陆向海的转折发生;进而满刺加(马六甲)兴起,人类交往从陆向海的重大转折发生,遂使东西方文明汇聚中心从此脱离亚欧大陆,转移至海上,最终奠定了东西方文明汇合于海上的格局,预示了一个整体世界在海上形成.不仅如此,人类文明史的重大转折,还宣告了人类以人力与马匹为主交往阶段的衰落,和以科技含量占重要地位的交往新阶段的开始.郑和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既是古代传统的一次历史性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改变人类历史的航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人类是否介入或介入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人工智能生成数据可分为辅助生成数据和自动生成数据.既有学术探讨中,对此的各种保护模式各有优劣,但多集中在一种保护模式的单项选择上.结合"菲林案"与"Dreamwriter案"的判决结果,可对生成数据采取多元分层的保护模式:对独创性的辅助生成数据,可纳入人类作品范畴获得著作权;对具客观"独创性"的自动生成数据,可设立新型邻接权——"数据生成者权"加以保护;辅助与自动生成中都存在不具"独创性"的数据,可采数据财产权保护模式.当数据生成者权、数据财产权尚未设立或设立后保护仍有遗漏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可对人工智能生成数据予以兜底保护.  相似文献   

13.
当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现代,政治权力必然由一体化混沌状态,转向日渐清晰的权力分化状态: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三种权力必然存在"交往-互动",从而形成一系列差异性权力制衡形式.中国权力监督不可能照搬西方特定国家的权力制衡形式,而应充分发挥政治场域"存量资源",以"权利-效率间均衡"为价值导向,充实与发展两大支柱:人大制与现行八二宪法,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治国方略大体经历了"人治--法治"两个阶段,按照内在规律应该向着"法治和德治有机统一"的阶段发展.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及时提出"以德治国",是人类治国方略的新境界.对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复兴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新喜 《江汉论坛》2002,(11):48-51
"度"不仅是同事物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而且是系统内各子系统和大系统之间平衡的客观规定.当代人类已经为自己的过度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经过反思,人类正理性地思考着如何用"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戈德曼看来,辩证的研究方法是在整体和部分之间的互相渗透式的分析,是在两者之间的钟摆波动式的综合."当涉及到认识人类生活时,研究只能是螺旋式地前进,交迭着从部分到全体,从全体到部分的进行,并且在认识部分和全体两个方面同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战"实质上是一场科学与人文之战.科学与人文对人类的福祉与危险所能承担的责任都是有限的,促进"两种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予以面对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反思教育体制的专业化局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技术异化与"人"的失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红生 《江汉论坛》2004,42(2):76-79
本文考察了技术异化这一当今科技时代人类发展过程中不争的历史事实,指出技术异化导致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般异化,人的本真价值在生产实践、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和生命意义等方面全面走向失落.而技术异化的根源不在于科学技术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劳动实践,其实质是人类自我异化的一种形式.只有通过发展而不是摒弃科学技术,才能最终扬弃技术异化,促进人的本质的全面而自觉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中"渐进"和"理性"的逻辑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十几年来中国和俄罗斯及东欧国家的改革实践对比,渐进式变迁已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这意味着人类不可能理解和承受激进式的社会变革运动的巨大影响.同时,改革不但呼唤新的制度,而且需要对新的行为模式加以学习.政府、企业、银行和其它部门,甚至一般家庭,都必须逐渐改变原来的行为,并尽快学会新的模式,这一过程绝不可能朝发夕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