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效敏 《中州学刊》2008,(3):245-247
随着英语世界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不仅承载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其在非母语英语国家的变体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非母语国家的文化特征.非母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应当在英语教育中受到尊重和弘扬,而不应当让位于在目前的英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文化和美国文化.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改进教材选编、改革测试评估、充分利用网络、丰富课后学习与课外活动、加强国际层次上的校际交流等途径来弘扬非母语英语国家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素珍 《中州学刊》2007,(6):251-253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英语的普及和大众化发展趋势,英语教育必须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后殖民英语给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英语教育应提升学习者的文化自觉,将英语作为跨文化教育的工具。英语课程一方面要进行英语知识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培植学生的多元文化视野,在吸收运用外来知识的同时,更能够认识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文化寄寓于语言,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裨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当中国外语学习者无法用外语自如表达母语文化时就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此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甚。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汉语文化教学应该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高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的外语教学中更应重视汉语文化教学,努力扩大教学的文化影响力,以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以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作文中频繁出现的错误为对象,分析、探讨这些写作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指出中国大学生英语习作中出现的错误大部分是由母语文化、汉语语言习惯的干扰造成的,即母语策略对二语习得,尤其是二语写作产生的负迁移不容忽视。由此认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加强目的语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减少汉语语言习惯对二语写作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渗透,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辩证的文化意识的需要。正视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渗透严重缺失的现实,必须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对比中、西方两种文化,组织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师素质,担负中国文化传播重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中国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6.
语言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存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英语话语霸权已经威胁到中国的母语安全,面对当代中国的母语危机,我们不能麻木和放任,要高度重视,把维护中国母语安全纳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7.
面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片面夸大教师“主导性”或学生“主体性”的瓶颈,建议通过在课堂上建构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促进学习者个体在语言、人格上的完善,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绩效,实现群体全面和谐良性发展。其建构的基本指导原则有:转变教育和学习观念,体现生态文化观的适应性内涵;确立共同的愿景,体现生态文化观的整体性内涵;赋权学习者,发挥助学者主观能动性,体现生态文化观的互动共生性内涵。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敏觉力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实践,继而采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觉力量表”(ISS)作为测量工具,旨在探讨母语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敏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修读了包含中国文化导入的大学英语课程之后,学生的跨文化敏觉力水平有显著提高。此外,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了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受试者跨文化敏觉力水平的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浅析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之来考量英语词汇教学,前者是介绍死的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后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中,借用多种方法,比如直接介绍、对照比较、案例分析、多媒体手段等,及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
英语学习不仅包括字词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文化层面的学习。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是强调中国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最终会阻碍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渗透中国文化,充分发挥其对英语语言文化学习的正迁移作用,才能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1.
霍文华 《理论界》2004,(2):112-112
在英语学习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等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以往及目前的英语教育在情感方面都存在两个误区。第一,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发展,以致于出现“情感误区”,其结果使学习者在身心和精神方面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过多地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的影响。情感与认知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相反,情感和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  相似文献   

12.
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这已经成为语言学家和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借之来考量英语词汇教学,前者是介绍死的零散的英语文化信息,后者是一种思维方法及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中,借用多种方法,比如直接介绍、对照比较、案例分析、多媒体手段等,及时适时介绍西方文化,增加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逐渐培养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以期实现提高学习者实际交流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使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逐步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也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开始了在比较中西文化的过程中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变革的过程中,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从最初的器物层面经历了中间的制度层面,最后深入到文化本质层面,最终完成了对西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完成了近代中国文化观的最终革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容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发掘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当今的社会文化发展现状趋势来论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中国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 ,文化能力直接影响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运用。本文通过讨论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汉英两种语言因文化不同反映在语言习惯上的种种差异 ,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意识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导致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出现“文化错误”。探究文化对口头交际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教师提高文化教学意识 ,使文化教学贯穿于英语口语教学中 ,从而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口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混淆汉式英语和汉化英语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而使用的有偏误的中介英语;后者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通过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把中国特有事物融入国际交流的规范英语.本文将从定义、特征、功能和发展前景四方面对比分析这两种语言现象,旨在帮助学习者对二者有清晰的了解而最终能正确、得体地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各种大型国际活动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以及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需求,英语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从而更促进发展了英语教育,使其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英语教育一方面可促进发展区域外贸经济,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本地的经济与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本区域文化的繁荣。本文就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校英语教师立德树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时代要求,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度访谈参与课程思政改革的5名高校英语教师,深描教师身份构建的过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教师从被动参与,到努力适应,再到主动投入”,这一转变使教师身份属性和角色呈现出新的特征,解构了“智育者”和“西方文化介绍者”的旧身份,重构了“德育者”和“中国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学习者、捍卫者、讲述者和引导者”的新身份。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经济之间密不可分,英语教育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的经济属性,如成本、收益、价值、效益等之间密切相关。英语学习是一个投资过程,英语教育需要符合学习者的预期收益。本文立足于语言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对当今英语教学进行分析与讨论,指出英语教育存在教育定位不准确、人才低供给效率、教育低投资回报、教育过度等问题,提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素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开展校企合作以及优化英语教育规划等对策,促进英语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