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明清艳情小说与道教房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前者为后者作形象化的诠释。这就决定了艳情小说的创作心态是对房中之乐的鼓吹 ;表现手法是对房中术的图解 ;说教内容是对“于男有补”的张扬 ;性择标准是对性能力的看重  相似文献   

3.
爱情诗是李贺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识、重阴思想和房中、长生之术对李贺爱情意识的萌发,以及道教神仙事物和道教典籍对李贺爱情诗的意象意境的创造都有着重要作用.李贺与女冠间的恋情也是其爱情诗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可以说,道教文化促使了李贺爱情诗的兴盛并最终开晚唐乃至宋代爱情诗、词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立汉画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研究悠久的历史传统,形成了汉画学的学科基础。汉画学研究具有中国本土艺术的鲜明形象特质,具有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的双重性,其主要组成部分——汉代墓葬遗存研究形成各学科研究的聚焦点。汉画学学科的建立,对汉画艺术与图像意义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司马承祯是道教学者,也是养生家,他对养生有精到的论述,撰写了《坐忘论》、《修真秘旨》、《修生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天隐子》等养生专著,创建了一套以三戒、五渐、七阶为内容的养生理论体系。在《坐忘论》与《天隐子》中,他以《老子》、《庄子》和其他道教经典为依据,并吸收了儒家正心诚意和佛教止观、禅定等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修炼方法,自称为"安心坐忘之法",其中心思想是"守静去欲",对后来的道教理论和宋明理学皆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推动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并为此后的道教内丹心性论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玄学是一种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潮,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生命哲学和养生思想.玄学家在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的社会中,通过对虚伪名教的批评和对生命本真的关注,使养生之风盛行一时,也影响到道教的发展.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对神仙存在的论说,对得道成仙途径与方法的介绍,充满着玄学的清谈思辨和养生追求.本文将葛洪的道教思想放到与魏晋玄学的相互关系中来加以考察,以期展示葛洪通过借鉴魏晋玄学的养生思想推动了道教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的养生文化,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道教生命学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它对生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整化炼,都有着独特的优势。陈宁先生以仙学的方式重建道教生命学,兼信仰、哲学、科学而有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借鉴道教生命学,创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生命学体系,有四个问题需要学界认真思考和讨论。1 在信仰的层面上,要把道教的神仙信仰变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 在养生的原则上,要把道教的性命双修扩大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3 在养生的方式上,要学习道教养生思想,把内养和外炼、静功与动功结合起来;4 在治病的途径上,要把道教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牟钟鉴 《文史哲》2005,(2):40-44
中国道教的养生文化,用现代的眼光看,实际上就是一种东方的生命学.虽然在细节和技术上道教生命学不如西方生命科学,但它对生命的整体性把握和动态洞察,以及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生命体的自我调整化炼,都有着独特的优势.陈撄宁先生以仙学的方式重建道教生命学,兼信仰、哲学、科学而有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借鉴道教生命学,创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生命学体系,有四个问题需要学界认真思考和讨论.1.在信仰的层面上,要把道教的神仙信仰变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2.在养生的原则上,要把道教的性命双修扩大为一种普遍性的理念;3.在养生的方式上,要学习道教养生思想,把内养和外炼、静功与动功结合起来;4.在治病的途径上,要把道教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姜生 《文史哲》2015,(2):17-33,165
汉墓画像中保存着现知最早最可靠的汉代列仙图谱形态。汉画所见不同时代历史(传说)人物共事一堂的"不合理"情景,以及大量超出世俗经验的奇观异景,都暗示了图像所指示的空间对世俗时空秩序的超越特征。以武氏祠东壁、西壁及后壁为中心,综合考察各类画像石图像可以发现,汉代墓葬画像背后实际隐含着一套宗教的价值评判标准:帝王、贤相、能将及刺客类图像,反映了"自三代以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的成仙标准;忠臣、孝子及列女类图像则表明,在汉代,生前为忠、孝、节、义之典范者亦得死后成仙。汉画中内在有序的人物图像内容应作为汉代仙传谱系来看待。神学化的儒家道德伦理,重武尚侠的社会风尚与历史上长期积淀的神仙思想相结合,乃是汉代"仙谱"所据以形成的思想基础。汉画所存仙鬼谱系乃汉代宗教信仰结构之反映,亦伴随汉晋价值观之遽变而发生转变。将汉墓画像系统与道书文献相互印证研究,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汉代"仙谱"的基本面貌,更可揭示当时的成仙标准,这对于研究汉代宗教形态和初期道教的起源问题将具有钩沉起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教内丹养生在北宋文人士大夫间的盛行,使一些诗人的心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了主体、闲适、自娱为特征的心态,这种心态流露于作品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诗歌风貌.面对人生挫折,北宋诗人往往受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影响,高扬主体精神,用内丹养生中“性命双修”、“自适其适”的思想和心境驱遣烦恼忧愁.道教内丹养生对北宋诗人心态的渗透,是造成北宋诗学娱乐倾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萍 《文史哲》2003,(2):85-90
两汉时期 ,中国传统史学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而这又是与道家学说的演变和发展密切关联、相伴而行的。司马迁、刘向、班固、荀悦等史家的史学活动 ,《史记》、《七略》、《汉书》、《汉纪》等史学名著的相继推出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道家学说的沾溉、启示和影响 ,并折射出道家思想在汉代演变、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另一方面 ,汉代道家学说的广泛传播 ,日趋深化和不断完善 ,也往往得益于史家的努力 ,得益于史学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动 ,相得益彰的。我们研究汉代史学史、思想文化史 ,对此应该有所关注 ,有所探究  相似文献   

12.
郗文倩 《文史哲》2007,(3):86-93
汉代有图画圣贤忠孝以示表彰纪念并教化世人的风尚,这是像赞特殊的生成条件,对其体制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武氏祠堂等画像赞看,像赞大都体制短小,言简意赅,以说明性文字为主,体现出像赞的辅助性功能。受像赞影响的人物赞虽还保留其形制上的特点,但由于是独立的文本形式,颂扬之旨完全借文字传达,故文体表现出鲜明的颂扬态度,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赞体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现存汉赋及其相关背景资料显示,汉赋实以儒家思想为主.其政治思想主张以史为鉴,王道天下;其教化思想主张以礼法治国;其圣贤王道思想主张以圣贤为榜样,将历史圣贤化.以儒家为统治思想全面影响了汉赋的创作,而汉赋的创作又对儒家思想产生影响.在儒家思想为主的态势下,道家、百家思想依然存在.老子为代表的玄学经扬雄发扬,出现新气象,而谶纬之学时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北魏发展到太武时代,北天师道进入北魏与北魏政治结合,用神学为北魏政权作正统辩护,这是北魏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又成为促进北魏汉化和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支力量。其与拓跋统治者的关系,既有被利用的一面,也有主动有为的一面,这就是以神学服务于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15.
王弼将道家本体论引入儒学,建构了"以无为本"会通儒道的玄学本体论;又从这一本体论出发以道释儒,予圣人观以新的解读。通过对"无"与"有"、超越与现实的双向诠释,王弼巧妙地解决了儒家与道家内在的紧张,为魏晋玄学的发展定下了理论基调。王弼发掘儒家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本身存在着误解甚至曲解先秦儒学本义的问题,故其会通儒道的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缺陷。尽管因此而饱受诟病,王弼仍不失为魏晋时期创造性融合儒道思想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6.
汉代古史系统观念的形成历程说明:先秦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低造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整理古史的态度.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分歧,建立统一的古史观念,是汉代史学的重要课题.汉代历史理论有三统与五行等种种形式,最后以刘向、刘歆五行相生说使原有分歧达到了统一,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史系列.  相似文献   

17.
《太平经》是东汉道教的一部重要经典,书中隐含着古代医药学的丰富思想。探讨《太平经》中有关虫病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有助于揭示古代中医药学和早期道教对虫患疾病的认知程度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儒道互补及其对中国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道互补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形态,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阴阳互动、刚柔相济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儒道都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只是两家的落脚点不同,儒家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动力机制作用,道家起到了平衡机制作用,儒道互补表现为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对立与统一.儒道均具有宗教的超越性,但与西方的宗教性不同,主要体现在"安身立命"、"终极关怀"和人格的"内在超越"等方面,其内在的根据是道德精神.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性对科学、民主和社会政治的演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太平经》是东汉的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书中蕴含着丰富的针灸理念和经脉理念。结合传世医籍特别是近年来出土的秦汉文献,对《太平经》中的针灸学说和经脉学说进行梳理和考证,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养性(性功修炼)对养生(命功修炼)来说至关重要。首先,对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心性修养的学说进行梳理,有助于加深对养生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进一步探讨养性(性功)与养生(命功)的密切关系,得出养性是养生的第一要义的结论;最后,从养性与德行、养性与节制,以及在动静互涵中养性等方面探讨如何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