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关于政府与合作社关系的立法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法关于政府与合作社关系定位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政府支持合作社、但不强行推动:合作社独立经营、不依赖政府外援去生存。但对于政府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基本职能定位是发挥有限而必不可少的作用,核心就是“指导”、“扶持”和“服务”。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提供相应的业务机会扶持、财政资金补助、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来说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近年来,胶州市以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四化”建设为抓手,在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部分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决策不够民主,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还有所欠缺,科技支持乏力,产品竞争力弱,规避风险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合作社的进一步规范发展.因此,相关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作用,加强指导监督,加大培训力度,坚持特色带动、注重效益,强化财政扶持,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显著的股份化色彩。本文在简要描述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安排的一些基本事实之后,回顾了关于农民合作社的治理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合作社剩余控制权的研究框架,指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进而分别分析了能力、关系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对发展乡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少数人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犯罪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犯罪现象。其主要成因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财务审计监管;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问责缺失;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逃避无限责任”追索无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村集体组织等人员存在微腐败等。因此,预防对策上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监管,提升合作社质量;对农民加强普法宣传,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合作社民主治理;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加大对相应监管机关问责力度,严厉打击内外勾结腐败问题;修订完善农民合作社法律责任立法,拓展公益诉讼范围。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通过的第一部合作社法,本文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立法背景和覆盖范围窄、尺度宽松,登记注册门槛低、债务责任小等基本特色,并对法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7,(1):72-77
本文围绕修法指导思想与修法目标、法律名称与调整范围、以及联合社成员制度规定等若干焦点、热点问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提出初步的意见。文章认为,法律修订应以提升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双重重任为目标。法律名称建议修订为《农民合作社法》,拓展法律的调整范围,解决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名实不符和无法可依等两大突出问题。联合社成员制度的法律规定应实行开放式成员制度,允许非合作社成员加入,以更好地服务合作社成员社,同时应防止联合社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市场垄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虽然农业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走过了一些弯路,但在市场经济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条件下,合作社对于农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我国刚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第一部合作社方面的立法,该法有三个方面的重大贡献,即确立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促进资金和技术与农村劳动力结合、确保农民在加入合作社后财产权利不受影响。但是,该法也有两个不足,一是限制成员资格、二是不作最低资本金限制;本法还有三个方面的缺失:合作社联社、合作社的社会服务内容以及成员对其权利处分的权利。但总体而言,该部立法是一部成功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但在具体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某些规定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尤其在合作社成员出资的确定性、盈余分配顺序、合作社审计制度等方面的规定存在缺陷.对于成员救济权、合作社联合方面的规定更是接近空白.这将会严重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稳定发展.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建设与发展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为是农业二次飞跃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特点,借鉴实践社群中社员身份划分标准,将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成员参与的动机和诉求,利用经济学当中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进行品牌培育战略的决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7月10日,江苏省江都市郭村镇注册成立了吉港水禽合作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江都市第一个正式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预见,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未来一个时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在各地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对郭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  相似文献   

11.
利益分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核心构建,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关键。从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的演变看,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是按劳分配,一是按要素分配。从国际合作社分配原则的演进看,我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在公共积累、交易量(额)返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存在着严重忽视管理者才能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订,通过法律的引领性与规范性作用,进一步完善我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集中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有效组织形式。北京市平谷区多措并举,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组建形式多样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实力日益增强、带富作用越来越突出、市场化建设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地位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等特点。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阶段,应通过加强示范社建设,引导合作社走规范化发展之路;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探索银农合作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努力搞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工作,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在重点合作社建设富民项目;抓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整体质量提升;搞好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合力打造发展平台;加强培训工作,为农村生产发展培养专业、实用人才等,进一步加快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及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流砥柱.利用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并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合作社的资产规模,注册资金与政府补贴对合作社的财务绩效有正向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发展的特点、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为合作社联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还不成熟、不完善,面临着不少的发展困境。组建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应立足我国的实际,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做好完善立法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合作社宣传、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工作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7,(1):66-72
从《农民专业合作法》人格独立性角度,通过文献梳理、实践判断和逻辑分析方法,本文形成以下结论:在“两分法”体系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营利性法人的特征;法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产结构安排的核心是明确界定成员与合作社之间财产权利的边界;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当以保护成员的最终控制权为目标,完善赋权机制,并保护成员退社自由的权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特别扶持符合法理,法律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但不排除政府可以对合作社的税收豁免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专项检查监督;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给予反垄断豁免权的同时,须对联合社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倾向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6.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不仅覆盖范围大幅扩张,而且合作水平也有较大提升,但也非议颇多。为此,本文首先以合作社的"理想类型"界定为研讨起点,澄清了合作社质性规定的制度硬核与质性底线;其次,按照合作社成员角色的三重维度(投资者、控制者、惠顾者),从与"理想类型"相差异的成员身份的同一性状况视角出发,通过勾勒出一个合作社类型的理论谱系,以研判在理论上究竟存在几种合作社的可能形态;最后,具体分析了当今中国情境中多种被质疑的农民合作社现实形态及其质性。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主体地位的充分性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现实中由于合作社法人本身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资产、资产积累欠缺、国家扶持资金被套取以及合作社资产的稳定性欠缺等问题影响了其市场主体地位的充分性。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办法》,通过内部强化合作社制度,外部加强政府监管,双管齐下,增强和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的充分性。  相似文献   

18.
赵泉民 《兰州学刊》2013,(1):142-149
转型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量设立及良性发展,可以在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加强小生产与大市场联接,提高农民经济效益、降低市场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乡村现实却是:组织数量在不断增加之同时,农民却越发陷入到渴望合作而又难以走向真正合作的“困境”当中.其主因在于乡村社会转型中信任失调:体现为基层政府信任危机、合作社内部信任不足,合作社与乡村社会之间信任断裂等.摆脱此种困境的对策主要有:厘清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中政府角色和定位,构建具有“镶嵌式自主”能力的政府;构建新型公民参与网络,促进乡村社会资本再造;多种举措激发和培育农民的公民意识;提高合作社盈利能力,培育社会美誉度.诸多举措旨在重塑乡村社会转型期合作社发展所需的信任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如何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避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合作”到“垄断”的趋势成为关键.本文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探讨了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性质体现,以及“垄断”趋势走向,提出了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意见,以避免新形势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垄断”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素质不高,内部运作机制不完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为促进江苏农民合作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当前一要合理界定政府角色,防止拔苗助长;二要着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三要从税收优惠、信贷支持、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政策"含金量",逐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