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正> 当前,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样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目标呢?中华民族的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各族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牢固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沃土,离开了民族文化这片沃土,爱国主义教育也将失去依托。因此,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富的内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维吾尔文学为个案,对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群”范畴进行探讨。认为民族团结是“群”范畴的“主题外延”,爱国主义是“群”范畴的“精神内核”,二者成为文学在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文化维系力。这种文化维系力对整合各民族形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合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精神特征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双重印证──回族抗日救亡行为的深层剖析束锡红中华多民族国家走向统一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巨大精神动力。它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汇、孕育形成的回族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回...  相似文献   

4.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沃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因此,探究其传统文化基础,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景辉 《理论界》2004,(3):40-4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形成于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它体现了一个民族整体的品格特征、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强调,这对于用民族精神凝聚党心民心,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一个重要保障。上海戏剧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末创办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开始,六十余年来持续为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地输送高层次少数民族戏剧艺术人才,以民族戏剧共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艺术叙事,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播、守护、培植、建构的意义,演绎着民族大家庭共同的精神记忆、文化认同这一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昭示了中华文化是各民族的精神支撑、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表演等艺术塑造,为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要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 ,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培养学生爱国为国荣国,是教书育人的根本使命。我们作教师的常说,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这“有用的人才”,就是能忠诚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民族、服务于人民,有爱国为国荣国勇于牺牲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课堂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主渠道。我是美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的主要作法是:一、深入系统地讲授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创造的悠久历史和光辉业绩,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为此,在我的《审美学纲要》中专辟“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等专章,主编了《中国少数民…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团结、国家内聚和社会稳定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力量,它是在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多种形式,贯穿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的凝聚力是在自然和社会的诸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共同体自身矛盾运动的产物。几千年来,把我国各族人民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纽带,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嬗变开始于 1 9世纪中叶。在中西文化大规模的接触中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新的文化选择 ,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题 ,并把爱国主义传统提到一个历史的新高度。正是这种民族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动能 ,推动了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华民族精神也在抗战的烈火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建构的雄厚的人文基础上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明确了现代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新启蒙运动 ,促成了全民族独立意识的形成 ;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因其融入了人民性的内容而以社会主义为前途和发展目标。八年抗战开辟了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吴雨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骨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爱国的观念和爱国的思想。《战国策·西周策》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爱国主义的历...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为什么要亡其史呢?因为各国历史均蕴含爱国主义之精神。只要爱国主义精神长存,则国虽亡于一时,而其后必可光复。故陈寅洛先生说:“国可亡,而史不灭。”爱国主义是至可珍视的伟大民族精神,是鼓舞中华民族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精神支柱。因此,重视爱国主义理论研究,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李乐刚同志等主编的援国主义理论讲座》(1997年4月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出版,令人高兴。首先,该书关于爱国主义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 ,爱国主义都是凝聚中华民族 ,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 ,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传统。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要发展、繁荣 ,走向现代化 ,离开了爱国主义 ,是不可能的。爱国主义是古往今来所有国家的人民所普遍具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体验。列宁曾经指出 :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当代世界上的各个国家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制度 ,都把爱国主义作为教育人民的最有力的思想力量。“爱国主义”这一“极其深厚的感情”仍在为各个国家的内部团结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也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不能设想,一个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那么,怎样才能振兴已有的民族精神呢?怎样才能形成并发展一种新的优秀民族精神呢?无疑,会需要很多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条件,是社会领导的大力提倡和以身作则。 举例来说。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的颁布,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这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是靠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史,新中国40余年的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一代接一代的拼搏、奋斗,才能确保我们在世界民族之…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体现,提高民族素质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中国实现现代化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才能使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提高民族素质是自觉的爱国行动。民族素质是一个大系统,内涵极为丰富,要抓住科学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政治等主要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架构中,表现为明确归属意识和情感趋同的文化认同是一个至为重要的核心概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逻辑,展现了文化认同确立共同思想观念、价值信仰、行为模式和凝铸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基于文化认同,中华各民族在共同历史过程中自觉形成了一体性意识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精神基石。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略谈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学术界提出过自强精神,或人文精神,或“生”的观念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着眼于建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有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论断是十分精辟的;着眼于反省文化传统,则提“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可以的,与十六大报告的论断是可以统一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词汇偏于传统色彩还是偏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通过倡导中国优 秀文化传统,利用网络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0.
“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价值目标。“和”文化是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的表达,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基础,而且还是民族文化的生存根基与创新根本。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之间具有“和”的基础,体现出“和”的状态。主亚文化的共荣之“和”是中华民族主文化与少数民族亚文化共同的发展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