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上帝问题是莱维纳斯哲学中不可或缺的论题。莱维纳斯批判西方哲学传统的上帝观以本体论方式理解上帝 ,认为在存在的层面上上帝是缺席的 ,并从柏拉图的“善”和笛卡尔的“无限性”寻找到这一思想资源。同时他另辟蹊径 ,指出应从“踪迹”、从“他人”体会上帝 ,只有在与“他人”的伦理关系中才能走向上帝 ,从而使上帝问题在康德之后与伦理问题再次结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几次根本性的观念革命,给人们对物质本质的认识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从笛卡尔和牛顿机械论的思想转向有机的、整体的思想。物质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由许多互不相关的要素所组成的“分立体”,而被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中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被称为宇宙论证明和目的论证明。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证明服务的,五大证明共同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以上帝存在为其神学目的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是神学目的论没有疑问,但其神学目的论掩盖了其人学目的论。透视其神学目的论,挖掘其人学目的论思想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匍匐在上帝脚下,感恩于他的伟大创举。然而,偷吃智慧禁果的人类并不总是安分的,他们试图证明自身并非“只是尘灰”,从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到18世纪的思想启蒙运动,不仅使人性得到充分张扬,而且使自然科学得以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迈上大步发展的坦途。神学的发展逐渐消融了上帝神圣的光环。在神创论中,全部自然史及人类历史都只是上帝意志的展开史,自然规律由上帝制定并受上帝意志的支配。随着自然科学的阔步行进,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宗教神学的坚固堡垒中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尽管上帝在牛顿那里还保留着…  相似文献   

5.
康德与谢林同处于启蒙时代的思想氛围之中,但他们对上帝问题却形成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在康德那里,理论理性无法认识上帝,上帝也并非万物的创造者或本原,而只是作为一个道德公设存在于实践理性之中,它的最大目的实际上是为了保证道德主体配享相应的幸福,同时为伦理共同体的建立确保一个标准。在谢林那里,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之间的鸿沟被填平,上帝也不再被保留于信仰领域,而是"重新回到"哲学思考的主题当中;人类可以通过"理智直观"来认识上帝,伴随着对上帝的"理智直观",灵魂的本质得以被思索,德行与幸福也获得统一。康德与谢林上帝观的不同不仅反映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的碰撞,也折射出西方历史中哲学与宗教的内在纠葛。  相似文献   

6.
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史稿·卷二十二·石达开传》中照录了石达开离京时向太平天国军民表白自己态度的五言告示。其中有这样四句:“用是自奋励,出师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报主恩仁。”这个五言告示,当时在多处出现,辗转传抄,字句颇有出入,在此文中,笔者不拟对其他字句出入进行探讨,只想指出一个问题,即第三句是“力酬上帝德”而非“力酬上帝徒”。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采杀死了“上帝” ,福柯消解了“人”。二者都是西方时代精神的探索者和建构者 ,同时又是西方时代精神的反叛者和解构者。尼采的反理性、反神学、反传统人道主义的思想对 2 0世纪的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 ,还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渊源。福柯作为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思想大师 ,其后人道主义思想不仅继承了尼采的传统 ,而且实现了对尼采人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上帝权威论     
克尔凯郭尔在基督教立场上构建了宗教生存伦理学。其中,上帝居于决定性的地位,规定着人的本质以及人生意义的实现。克尔凯郭尔的上帝经历了一个从“创造的上帝”到“信仰的上帝”的转变过程,使外在的上帝逐渐变成了生存主体的主观真理。  相似文献   

9.
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逻辑结局就是“上帝”的死亡.施蒂纳的“唯一者”、费尔巴哈的“类”、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能被理解为“上帝之死”后的产物吗?本文认为,某种意义上都不能.因为作为“超感性世界”、“精神世界”意义上的“上帝”无法死亡,超越性内在于“人”之中,关键是如何把它“现实化”.  相似文献   

10.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08,(3):214-216
黄宗羲继承了儒家传统中“天”的现念,“天”是一个非人格的至善至高之存在,不可以人事事天,任何人格或神格的“天”都是对“天”的降格。而“上帝”则是接近人格或鬼神之存在.已经丧失了至高无上性。所以,黄宗羲不会接受西方“天主”或“上帝”之本质.直斥之为谬言邪说。  相似文献   

11.
“上帝”原本是基督教的信仰核心,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认识的深化,上帝越来越普遍地受重视,它不仅走出了单一的基督教含义,而且体现了人类自我认识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人生和生命的成长历程。文章从上帝概念的演变和发展这一维度来探讨其所透示的生命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与自然科学革命的带动下,诸多近代哲学家对人的本性、自然世界的运动机制、受造物与上帝的因果关系等规划上多倚重动力关系,传统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形式因和目的因,被吸纳入动力因之中。我们可以把这样一种新的人性、世界与上帝的规划称为近代动力世界。对于这一近代动力世界产生的根源,除了常见的数学与物理学革命的思路之外,还必须注意到自然科学革命背后的神学与哲学根源,其中与此最为相关的就是上帝的超越性问题。按此思路,这一革命性的发展过程可以简略地分为四个步骤:首先,阿奎那建立起受造物与上帝的形式相似性;其次,司各脱将形式因吸纳入动力因;再次,奥卡姆进一步在自然世界中排除了目的论;最后,笛卡尔与霍布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近代动力世界。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发展以及对上帝的超越性的持续捍卫为近代哲学家们最终完成近代动力世界的建构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上帝创石”悖论──与沙青教授商榷[香港]黄展骥经院哲学家们总要绞尽脑汁,宣扬上帝是全知、全善、全能的。(“全能”包含“全知”,本可省略后者。但“全知”极具重要性,特别标出也是不错的。)于是,无神论的哲学家们便提出一个问题:上帝能否创造出一块大石,连...  相似文献   

14.
<正> 自东汉以来,学术界通常认为殷周时代的“帝”便是“天”,帝、天混一而不分,它们是殷周思想中至上神的不同称谓。今人一般都承袭此观点。近年出现了两种新的学术观点,对此成说提出质疑。一种观点认为,上帝只是殷代的至上神,周代的至上神是“天”;另一种观点进一步认为,殷代的上帝只是诸神之一,非至上神。对上述两种观点作出客观剖析,同时对殷周思想中的至上神观念作出进一步考察,当属必要。一、天不是周代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15.
商家除了其商品质优价廉取胜外,能否招徕顾客吸引回头客,往往与对顾客是否热情有关。尤其是在供大于求市场疲软的情况下,热情服务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商家常用“顾客就是上帝”作为热情服务的口号。目的是,要求每个店员对待顾客要象尊重“上帝”那样虔诚。可惜,在这句口号指引之下,效果并不理想。顾客遭白眼、受冷遇、被欺诈、挨宰者已屡  相似文献   

16.
熊毅  邱丹 《云梦学刊》2012,33(3):117-119
约翰·多恩的作品以“玄学之美”著称。用“疾病”作为他的散文的关键词在17世纪实属少见。多恩认为疾病来自于上帝,也结束于上帝。因为人有罪,疾病才会骚扰人类,同时,疾病让人忏悔,让人彻底醒悟。疾病既是对罪恶的惩罚,也是通往救赎的必经之路。多恩的长篇散文《突变引起的诚念》让人直面疾病这一悖论。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上帝的存在是以理性、信仰、道德“三位一体”表现出来的。哥白尼、达尔文使信仰的上帝死亡,康德使理性的上帝死亡,而尼采要完成的则是使道德的上帝死亡。这使基督教及其相应道德价值也将死亡,带来虚无主义;同时,也使人类有机会拟定新的价值。“上帝死了”和“虚无主义”是同一命题的两种不同表达式,而“虚无主义”分消极的和积极的。尼采坚持积极的虚无主义,通过否定一切价值和重估一切价值两个环节来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上帝之死构成尼采价值重估的“语境”,而虚无主义则成为他进行价值重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上帝鞭折钓鱼城”是一个虚夸出来的话题。“上帝之鞭”根本就与蒙哥无关。蒙哥死于钓鱼城之战,对当时欧洲格局毫无影响,对当时西亚格局影响也不大。实事求是地评价钓鱼城之战,重庆学界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被逐出教门是在17世纪中期荷兰黄金时代的犹太社区中发生的一个著名的思想事件,犹太人与加尔文新教徒此后不断控告他是危险的无神论者。但斯宾诺莎本人对这一称谓非常敏感,并专门写作《神学政治论》一书予以了严正的驳斥。但这本书不仅没有达到为神学辩护的理论目的,反而使无神论的名声在知识分子中愈演愈烈。关于斯宾诺莎何以未能成功地反驳“无神论化”涉及复杂的解释学问题,前提是要重构斯宾诺莎是如何捍卫他的神学的。他提出真正的宗教是人神相爱的“普遍宗教”,人爱神就必须相信上帝是必然存在的、唯一的、无所不在的、等级最高的,神爱人就必然会拯救人、赦免悔过人的罪。神学就是以普遍宗教的信条为基础的、爱人如己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自己所从事的“真正的哲学”就是对神、人及其幸福的理智论证,因而神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市场流行“宰你没商量”,这就注定了“上帝”们的“苦大仇深”。其实,这与“上帝”们的“长不大”也颇有关,今天才挨“宰”,转身就忘光,只会认倒霉,明天必定又会上当也。笔者也系所谓“上帝”之一。但值得庆幸的是,上当多了终学乖,一经“觉醒”后自我保护的意识渐强,挨“宰”上当的事从此大大减少矣。且讲一段我当“上帝”的故事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