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道成 《中州学刊》2005,(6):239-242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媒介文化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大众传媒通过媒体文化左右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的方向,传播消费文化,建构消费意识形态.大众媒体以引导和刺激消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宣传,使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的快乐之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催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建秋 《天府新论》2008,(5):99-103
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在概念上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在内容上娱乐文化被人们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众文化与娱乐文化具有相当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包容关系",但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极为明显的差异.娱乐文化具有传统性要素而大众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娱乐文化并非全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而大众文化却必然是工业化和商业性的.娱乐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极大部分并不靠大众传媒来传播,而大众文化作为"大众传播的文化",其存在的前提是通过大众传媒模式化生产的、易复制文化,娱乐文化包含了精英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分为精英式的"审美的娱乐"和大众化的"纯粹的娱乐"两种主要的类型,大众文化则必然是大众化的,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3.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众媒体的恶意炒作下,悲剧性的文化事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喜剧性的娱乐事件,其内在性和精神意义被抽空.它们共同显示了当今时代文化上的恶俗之气,是大众消费意识形态对价值理性和人文追求的肆意扭曲.在如此的"共谋"下,诗歌成为被窥视的"他者",其形象被"脸谱化"和"妖魔化"了,诗歌本身受到了严重扭曲和伤害.  相似文献   

4.
论符号拜物教——从媒介的角度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社会是物符号化的现实根基,媒介则是其外在动力。这种动力主要通过传统媒介的广告宣传、大众网络的意象引导和"娱乐道德"的好奇激发等方式实现。以单向度、强制性、重复性、超负荷为特征的媒介信息传播造就了大众主体性丧失、理性泯灭的集体无意识状态。此状态正是大众接受符号编码的状态、环境和条件。麻木无意识的大众只有通过消费,通过对符号意义的追求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大众处在符号异化、处在对符号盲从和崇拜的符号拜物教状态。  相似文献   

5.
法国当代思想家鲍德里亚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现代媒介的实质,并对大众媒介的社会后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鲍德里亚指证了大众媒介通过编码规则和传播技术而构建了一个仿真的世界,从而使现代社会成为一个由媒介支配的社会.通过对作为媒介的广告和民意测验的具体分析,鲍德里亚进一步强调了大众媒介的自我指涉性质,以及由此而来的强制性体制.鲍德里亚大众媒介批判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对媒介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反思,对其实质和社会后果做出了具有哲学高度上的把握;而这一批判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把符号逻辑与生产逻辑割裂开来,因而在使符号体系独立化和神秘化的同时,弱化了从社会现实本身来对媒介社会作出批判的阐明.  相似文献   

6.
义务是个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的应当性,通常所说的义务主要指道德义务。义务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它经由人类情感和理性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当个体良知通过"三人社会模式"转化为社会大众良知后,义务就成为社会大众良知的内在要求,社会大众良知能够以社会评价或社会舆论的方式迫使个体履行义务。因此,个体良知可以产生义务、社会大众良知也能让个体负有义务,但从根本上说,义务源于个体的良知。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的阶段,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定位上应立足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在特色建设上,要有自己的个性;在运行方式上,必须进行改革,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三准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众话语"的转换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国 《河北学刊》2004,24(6):122-127
"大众话语"的核心内涵是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大众生活,同工农群众相结合,通过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大众一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一方面来,才能最终有所作为.文学领域的"大众话语"由政治领域转换而来,它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解放区文坛生成后,成为一个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日常生活科学化"的诞生有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科学诸维度的现实必然性.它在昭示社会进步、推进"去个体性"、蕴舍社会批判、重建科学崇拜、揭橥审美观变迁的同时,也暴露出国绕科学理性、大众角色、科学效能和日常形式的诸项悖论,表达了命题存在的现实困境.命题在当下语境的诠释拓展了理论研究视野,也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米歇尔·德塞都的抵制理论--避让但不逃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玉春 《河北学刊》2004,24(2):80-84
法国当代思想家米歇尔·德塞都认为,日常生活是权力机制规训压制弱势群体,构造社会、文化一致性的场所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大众并非被动、沉默、无力的他者,在他们貌似恭顺服从的外表之下,充满着韧性的捍卫和巧妙的改造,在强大的规训机制中营造出自我的生存空间.这就是一种"避让但不逃离"的抵制战术.德塞都揭示了日常生活中这种无处不在的抵制战术,揭示了日常生活的丰富性,揭示了大众的文化生产力.这一理论探索,为当前的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中“色彩词”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两种语言里 ,都有很多表示色彩的有趣词汇 ,它们在文学作品里以及人们的生活中都起着很大作用。本文试图对英语中几个最常见的表示色彩的词 :red ,black ,white ,blue,yellow ,green加以探讨 ,指出它们在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下所包含的不同含义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它们。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番荔枝科囊瓣木族植物叶表皮形态的观察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荔枝科囊瓣木族Saccopetaleae Hook,f.et Thomson植物,中国有5属10种,其中囊瓣木属Saccopetalum Benn.,属独活属Miliusa Lesch,ex A.DC.,蚁花属Mezzettiopsis Ridl.,澄广花属Orophea BL.等属的分类位置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有争议的四个属的植物,进行了叶表皮形态的观察与比较,为正确划分它们的分类位置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13.
董莉芹 《阴山学刊》2008,21(5):40-42
出于调节与顾客的心理差距、避讳、标志售货员的身份地位等动机,售货员利用普通话与方言语码转换作为语言策略,进而说服顾客购买自己的商品。在包头这样的多方言地区,如果人们能熟练地掌握两种甚至更多的语码,就比别人多了一个交流的工具或谋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主要是指在世界性的经济交往与交流的带动和影响下 ,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上的较为广泛的跨国性的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共享。这已经成为世界形态的存在 ,体现为历史的必然性。文学或文化的全球化 ,在时间过程中有从无到有的程度 ,从少到多的程度 ,从交流到合作的程度 ,从被动接受到自觉拿来的程度 ,从接受别国到送去别国的程度。这种种不同的程度 ,就是文学和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限度。而文学或文化全球化问题的提出 ,就是要人在理性上认识这个限制 ,找到克服限度的方法和策略 ,求得用全人类创造的先进文化和文学来丰富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 ,扩大这种文化的共享 ,以更好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5.
文学具有诸多潜在的功能因素,它因社会时代的需要而被彰显和确定,由于不同社会时代人的需要有所不同,同一社会时代人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从而使文学的功能的显现也呈现出主次、变化和不断丰富的特点。本文就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分析了文学的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如何在社会时代的需求中演进和交替变奏。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但对于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应从主体与客体的认知关系,从信息转换以及从系统分析考察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与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实践的深化导致精神对实践的反思日益深入,影响到中国古代思想对世界的存在与时间性的理解。在殷人的意义世界中,时间是神话时间和历法时间的交织;时间与存在混然同一,是唯一普遍的存在关联。在周初思想中,实践的深化强化了人们对事物因果性的意识,导致时间开始被去神话化和伦理化,蜕变为一种普遍的宇宙和伦理时间。在春秋以降的思想中,对实践的内在反思最后使事物的存在呈现为完全由自身因果性决定且在时间中自身持续的,即具有自身必然性的、现实的存在,与之相应的是儒、墨等家思想中的现实的时间,而后期道家则企图解构这一时间。这些思考决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对时间与存在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18.
昆廷·斯金纳与菲利浦.佩迪特是当代著名的共和主义理论家。根据他们的观点,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乃是一种独特的自由观。从这一立场出发,他们对其他学者(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作为自由主义领军人物的约翰.罗尔斯也受到了批判。在斯金纳看来,罗尔斯忽视了公民美德的作用和必要性,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私倾向和包容这种倾向的制度设计,并进而支持一种对公民生活实施最少干预的国家。而在佩迪特看来,与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不同,罗尔斯持有的是一种消极的、无干涉的自由观。后者满足于实际干涉的阙如,而前者则要求能够抵御专断干涉的保障。然而,两人的批判均是建立在对罗尔斯著作的误读之上的,因此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色情”饱受非议,乃至遭到抛弃。而在正统文学中,它要么根本不被看作文学,要么被打上否定或负面的标签。桑塔格却发现了色情文学其实是文学的一种——与色情作品不同,色情文学本身包含了较多的思想性和拓展性因素。同时,借助于萨德和巴塔耶对色情小说的研究,桑塔格发现了色情文学的重要价值,也赞赏了他们在人类意识和思想的可能性之开拓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当然,桑塔格并非要引发一种色情实践或色情泛滥。毋宁说,桑塔格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我们需要直面“色情”和“色情文学”本身。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被道德判断阻隔自己的眼界,不被外物迷惑和干扰自己的判断,也才能发现色情文学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在桑塔格看来,色情文学既是越界和超越性想象,也是自由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道德究竟是什么——对道德起源与本质的追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是文化形态之一,弄清了文化的起源和道德在整个文化中的位置,就会基本上弄清楚道德的起源与本质。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道德作为指令性文化中的非正式规范,从属于广义习俗,是由原始习俗演化而来。原始习俗形成于原始人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经验总结。道德虽源于习俗,但也存在差异,品质规范的出现乃是道德脱离习俗而独立的显著标志。所有文化之物满足的都是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只有道德是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来为人的生存发展需求服务,其特定价值指向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完善。因此,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品质规范之总和。它受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直接维系推动,以善恶为基本评价词,负责为人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以满足人处理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