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玄学与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经学式微,玄学兴起。玄学名士们,禀承老庄余韵,蔑弃儒家礼度,开启了一代魏晋玄风。玄学风靡草偃,蔚为时尚,成为与两汉经学相对立的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潮。 然而,魏晋玄学既是对两汉经学的否定,又是发展,这两种思潮既相互对立,又一脉相承,玄学是两汉经学的蜕变,并在思想学说和精神风貌上影响了南北朝经学与宋明理学。可以说,玄学是儒学发展链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儒释道等相关思想元素在两汉经学解体之后,借助玄学形式,统一指向人何以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也是堪興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郭璞等人整合先秦两汉的堪舆思想,及东晋南迁之后的建筑经验,提出新的堪舆学发展动向,并成为此后中国堪舆学发展历史的新里程碑.通过考察堪舆学在魏晋时期发展,可发掘魏晋时期堪舆作为哲学研究和民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 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颇大的思潮之一。它同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隋唐佛学、  相似文献   

4.
王克奇 《东岳论丛》2001,22(5):82-84
从经学到玄学的转变 ,是汉魏之际思想界发生的重大变化。纵观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的理论发展轨迹 ,主要表现为从“儒道互绌”到“儒道双修” ,从“分文析字”的训诂到“辨名析理”的玄思 ,从经学神学目的论到玄学的宇宙本体论 ,以及从宇宙哲学到人格哲学的演变 ,使得思想界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5.
郭象玄学与魏晋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魏晋玄学的中心文本是《庄子》而不是通常认为的《老子》。从东汉到魏晋,玄学中心文本由《庄子》到《老子》的置换,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两汉谶纬神学的崩溃以及经学的被弃;其二是庄学是人生哲学,而老学是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郭象如何对庄子的《逍遥游》进行创造性地误读,从而消解了庄子逍遥游的全部神秘主义色彩和庄子逍遥游“外化而内不化”的内在紧张,从而为魏晋士人在精神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的逍遥放达提供哲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魏晋玄学和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史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尽管两者产生的思想背景有异,时代不同,主旨不同,但都在其内部形成了一种反叛传统的主体自觉,呼喊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异端”色彩的叛逆声音,为重礼轻情,重天理轻人性的传统社会增加了些许亮点,也为近代以来从传统内部突破束缚,开启蒙昧,奠定了思想基础。一玄学主题与魏晋玄风玄学的主题是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道家明自然,儒家贵名教,以道解儒,以自然汇通名教便成为魏晋之际文人士大夫致力探讨的话题。玄学首先是对两汉经学的批判与反思。儒家…  相似文献   

7.
一在中国思想史上 ,魏晋玄学是极关键的一段。玄学兴起之前 ,中国思想史上的“轴心期”———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思想何其自由 ,文化何其繁荣 !其后 ,秦、汉皇朝以武力建立大一统的专制政治秩序的同时 ,又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 ,确立了大一统的思想和文化秩序。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自由思想的“轴心期”辉煌 ,从此成为历史的绝唱。两汉400多年间 ,儒学为皇朝所独尊 ,经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主流 ,董仲舒等一批批儒生不断地变脸登台 ,鼓吹“天人感应” ,编造谶纬神学 ,宣传君权神授 ,为专制统治造舆论张声势。两汉经学机械…  相似文献   

8.
魏晋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个发生了重大转换的时期,形成风行一时的玄学。玄学家倡导直捷简易、阐述义理的方法,打破荒谬烦琐的经学,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造成继春秋战国后又一个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和文化发展的局面。出现了名理学、玄学、神仙学和佛学等四大社会思潮,而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自然是玄学。玄学给予道教神仙学的升华以重大影响,使神仙学具有了思辨哲学的特征,这在当时著名的道教思想家葛洪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葛洪之前,道教神仙长生思想已发生,但缺乏理论性,两汉道教哲学对此没有系统的论  相似文献   

9.
魏晋经学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七经”为研究对象;玄学以道家思想为主体,以“三玄”为研究对象。二者属于不同的理论形态,其思维方式也有区别。但是,从哲学内涵上考察,不仅玄学通过对道家本体哲学和自然本质的解构性阐释,贯通了儒道融合的内在理路,构成了与经学的理论联系;而且以“易”为核心的思想交集、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本体、以“名教”为核心的价值判断,也使玄学与经学有着错综复杂的哲学和思想上的同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魏晋玄学,谈王弼、郭象的多,而玄学的两头,即起源与余波,还是研究的薄弱环节。玄学源头非一,就思维方式而言,汉代道家是玄学的前驱。西汉的《淮南子》、《老子指归》、《太玄》,东汉王充的天道观,汉末宋忠、陆绩的《易》学、《太玄注》,都是两汉思想向魏晋玄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当然,社会条件是玄学产生的决定因素,但在玄学之前,学术思想上必须有量的积累,否则玄学就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方法论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在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冯友兰先生通过对郭象玄学的研究提出了辨名析理的方法论进路,汤用彤先生通过对王弼玄学的研究提出了得意忘言的方法论进路。从魏晋玄学的特质和两位学者的学术旨趣分析,这两种方法论进路正好相互补充,构成魏晋玄学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学术思想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一万方面,经过春秋战国到明本思想学术的长期发展,中国古典哲学经历了它的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鲁佛学、宋明理学等各阶段和思维形式,已经使原有命题的内涵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显示和辩论。中国古典哲学有可能对以往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末清初,已经衍生出比较成熟的封建经济型态,并配生了许多新的因素;政治的专制与商品经济日益繁生的矛盾为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加之明清之际,民族危机也使知识分子由反思政治得失而推及学术精神,从而触…  相似文献   

13.
高诱思想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魏之际,我国古代思想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一方面,两汉时期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迷信发生了严重的动摇,一个与旧哲学有较大差别的新哲学正在酝酿和萌芽之中;另一方面,被两汉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的经学已失去了信仰,一个与旧经学有较大不同的玄学思想形式正在孕育和形成着.这种趋势的出现,固然是由于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和东汉政权衰亡的结果,同时也与一批思想家敢于反对神学迷信,突破儒家经学的藩篱,注意先秦诸  相似文献   

14.
<正> 正始之音是魏晋玄学形成的标志,也是汉晋之际文化思潮转换的关节点。与汉代经学文化相比,它为人们展现了一个新的精神活动领域。但是,由于玄学那种玄微深奥的理论形式,再加上史料的缺乏和史书有意的掩饰或歪曲,致使他的真正底蕴、它的形成演化的轨迹以及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便成为学术研究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令人欣喜的是,王晓毅同志的近作《中国文化的清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围绕正始之音这一中心问题,对玄学中的这些重要问题作了深入、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浅论魏晋玄学对儒释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晋玄学思潮衰落之后 ,其哲学精华活在儒、释、道 (教 )的理论创作中 :玄学的哲学范畴和“形名学”、“言意之辨” ,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佛教义学语言环境和思维方法 ;玄学本体论流派的哲学思辨使道教哲学由粗糙走向精致 ,元气论流派的生命哲学则培育了士人的本土宗教情感 ;玄学促进了南朝经学向义理化方向发展 ,其潜在的“体用”、“性理”、“内圣外王”观念 ,对北宋理学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笔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暨北京大学在北京联合召开魏晋玄学讨论会。会上对玄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见解。本刊为了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在与会代表的支持下,组织了这次笔谈。笔谈涉及的内容大致是:玄学的定义和特征;玄学的形成、发展及分期;玄学的基本范畴及其含义;玄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及主要玄学家的哲学性质;玄学的阶级性(以及与此有关的对门阀地主的评价问题)、玄学对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等等。笔谈涉及的这些内容,有的尚须深入研究,有的在学术界尚存在分歧,我们把它刊登出来,以期引起讨论。本刊愿为进行这方面的讨论,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玄学本末、有无之辨对文学本源、本质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一种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的哲学思潮。汉末品评人物的“清议”,到魏晋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通过对有无、本末、才性、言意等抽象议题的论辩,把儒、道两家思想糅合起来,铸造了一套以本末,有无之辨为核心内容的思辨哲学体系,这就是当时被称为“新学”的玄学。玄学摆脱了两汉经学的繁琐形式,抛弃了两汉经学的庸俗内容,把“自然”与“名教”统一起来,给当时的思想领域带来一片生机,于是便很快地取得了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嵇康的乐论涉及到了三个问题 :关于音乐的本质问题 ;关于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关于音乐的功能问题。从思想来源看 ,秦客是先秦两汉儒家乐论思想的代言人 ,嵇康的思想则是道家思想和时代思潮的产物。嵇康的乐论同魏晋玄学理论血脉一致 ,是玄学对有、无关系的处理在乐论中的表现 ,也是魏晋玄学对自由人格本体的追求在乐论上的运用和落实。同时 ,嵇康的思想同魏晋思想背景相关 ,是对王弼、阮籍思想的发展 ,又同他们表现出共有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论初传佛教何以战胜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玄学家们从本体论方面相对解决了诸多问题,但是到了它的最高峰却不能继续发展了。渐渐完善的佛教理论凭借自身的思辨性、超越性特征,接过玄学的最高点且独领风骚,使初传佛教能够超过玄学并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