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妇女史》评介李恒马庆存所著的《中国近代妇女史》一书,计25万字,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有分量的妇女史研究专著,概括起来,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科学性建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妇女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近代妇女政治运动史、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明清云南妇女生活研究》一书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明清云南妇女生活史》是部具有多学科研究视野和背景、资料翔实、严谨求实的著作 ,填补了云南妇女史研究的空白 ,是云南妇女史研究中的创造性成果  相似文献   

3.
试析太平天国妇女的作用——兼述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大批的妇女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关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问题已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个领域.这里,我将对太平天国妇女所起的作用以及太平天国领导人所采取的妇女政策做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重新估价太平天国妇女解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太平天国的妇女问题,史学界早已有过争议,但普遍认为太平天国实行了解放妇女的政策和措施,推行一条妇女解放的道路。现在看来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最能体现太平天国妇女政策的是女馆制度。因此,考察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太平天国对女馆妇女所采取的措施和女馆妇女的种种现状,就成了衡量太平天国是否实现解放妇女的政策和措施,是否推行妇女解放道路之关键和一个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5.
妇女史研究的兴起与当代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量妇女史论著的述评,探讨了妇女史研究状况,及其兴起对史学发展的影响,认为它在诸多方面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使人们反思以往对历史的认识。当代妇女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在研究的对象、途径、方法和分析范畴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妇女解放运动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太平天国对於妇女的政策和改育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和教育,是密切配合着的,是不可分离的。他们认为男女地位,是应该平等的,但是男女界限,是应该有区别。男女都应享受革命教育和一般的家庭社会教育,除了巩固家庭社会的秩序和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在巩固革命的政權来盢拦业陌材F澊印罢摺焙汀敖逃绷椒矫胬此得鳌?(一)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中国历史上的一般妇女,受了封建的宗法的势力重重压迫,不但没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连独立的人格也不存在,只成为男子的附属品罢了。直到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才发生了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对於妇女的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奠都之初的妇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田起义之始,太平天国因为行军作战的需要,实行了男女别营的政策。但在奠都南京之前,妇女问题并未真正凸显。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军事压力。出于战争的需要,太平天国领导人把男女别营政策推广到全城,同时继续实行“裹胁”妇女的政策。大量的非战斗人员造成物资供应的沉重负担,且随着战事的恶化而加剧。重压之下,太平天国采取措施减少妇女人数,终至放弃男女别营政策,恢复了家庭,使大量的女子从准军人变回家庭妇女。这些举措既稳定了军心,也基本解决了令人颇伤脑筋的妇女问题,为太平天国渡过军事危机和取得前期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妇女史研究是近十年来兴起的史学研究新课题,民国妇女史因距今不远、资料丰富,而尤为妇女问题研究者和史学工作者所关注。本文拟从史料收集整理、专著出版和论文热点三个方面,简要地对80年代民国妇女史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并加以适当  相似文献   

9.
王晓南  廖胜 《人文杂志》2004,(1):151-157
太平天国允许寡妇改嫁,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再婚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实行的仍是封建妇女贞节观.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废除”买卖婚姻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几天下婚姻不论财”。据此,有的同志得出结论,认为太平天国“主婚姻上废除封建的买卖婚姻”(罗尔纲:《太平天国的妇女》,载《太平天国史事考》,第318页)。一些教科书亦采用此说,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首先,《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问题,不过是重复历史上封建道德家的某些箴言。如明代吕新吾《闺范》写道:  相似文献   

11.
贾熟村 《云梦学刊》2009,30(1):46-50
太平天国崇拜上帝,反对儒、释、道,形成了中西文化的激烈对抗。曾国蒋家族信奉儒、释、道,起而抵抗,父死子继,弟死兄继,直至太平天国失败。有大量的曾国藩之类的家族与太平天国对抗,应该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起义当然是一次激烈的阶级斗争,但是,它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中西文化冲突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对石达开集团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2,22(6):119-124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以后 ,石达开已经是太平天国的第四号人物了。石达开集团包括知名的石姓族众 19人 ,“翼殿”属下约两千人 ,后来 ,归他指挥的多达十万余人 ,在太平天国史上举足轻重。对该集团进行考察 ,不仅从中可以看出石达开的功过是非 ,而且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兴亡得失的内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李志茗 《社会科学》2007,(10):134-146
湘军和太平军都以农民为主体,而且相对来说后者号称百万,人多势众,也更勇猛善战、意志坚定,可为什么最终是前者取得了胜利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侧重于检讨太平天国方面的失误与不足以及抨击清政府的"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的无理干涉等,而很少从湘军入手,探求其究竟是如何战胜太平军的。其实湘军功成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本文仅就湘军领导层的认识和作为来作番探讨,以从一个侧面探讨湘军功成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的多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平天国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为太平天国政治文化刻上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在太平天国史上,其实存在着一条"儒家化"的人才观轨迹.从杨秀清关于"英雄"标准的思考,到李秀成"择才而用"的人才观,最后落实到锺良相的"招贤十条",太平天国的"人才观"在儒家化的轨道上艰难摸索.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儒家化"道路,太平天国才可能在人才问题上淡化宗教色彩,寻求社会合作,转变习惯的以征贡为特征的施政方式,减轻留给民众的恐怖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明前 《学术探索》2005,(5):106-113
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均有所继承,实为中西文化共同熏陶的产物。太平天国制度并不尽法周礼。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不可能去追求君主专制制度以外的政治思想。尽管太平天国酝酿、发动与进行正值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但这一背景特别是所谓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应被强调。太平天国发源于广西客家山区,客家文化和客家族群心态深刻影响了太平天国政治。  相似文献   

17.
《天朝田亩制度》是具有"进步性"还是"反动性",成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性质的关键。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在世界范围内,平分土地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政策,不仅不会必然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且确实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制度》"反动性"论是不能科学概括《制度》的历史内涵的。在太平天国起义时代,中国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土地问题是当时社会经济问题的焦点。《制度》针对土地问题,提出以平均主义为原则的平分土地设想,不仅不可以定性为"反动性",其进步意义更应该被认为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制度》未能实施,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者无法实现他们鼓吹的平等与公正原则,同时《制度》最终流于具文,还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权力斗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9.
论邓演达农民土地理论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演达接受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并发展、完善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理论;他的家庭及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他形成农民土地主张提供了原始的基础;他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这就使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社会历史进程,来分析中国农村经济、政治问题,形成自己的较为激进的农民土地理论;他受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这一影响在他的农民土地纲领中有所反映,但他并不完全同意太平天国的做法,而创造出一个没收与收买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开玺 《河北学刊》2003,23(3):168-173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正是西学东渐时期。就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言 ,太平天国领袖不可避免地带有中西文化扭结的特点和西方文化影响的表征。然而就文化的阶级属性或本质而论 ,农民当属封建文化的载体 ,他们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是疏离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即折射出太平天国这种既扭结又疏离的文化倾向。 186 1年《天朝田亩制度》的重颁 ,是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和对西学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